溫華平 薛嬙
摘 要:在農村改革領域, 農民合作社是聯結政府和市場的最有效中間環節, 它的發展, 對在農村領域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一度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政府對農村承包經營權的改革,為農民尋求一種合理合適的入股形式構建合作社提供途徑,為改變農村落后的經濟發展模式提供新思路。本研究通過對江西贛州6個鄉鎮的實地考察和問卷調查,運用SPSS處理數據,分析得出農村經濟發展模式陳舊,農民迫切改變當前的發展模式,對構建合作社意愿強烈,并根據現實提出一些可靠建議和措施。這些研究可為我國探索適合農村發展道路和農村經濟轉型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地區;土地承包經營權;合作社;江西??;贛州市;分析
我國經過30多年全面的市場經濟改革,已經進入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的發展新階段,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成為影響中國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的核心問題,而土地問題是“三農問題”的根本問題。現階段,深化農村土地經營制度改革的關鍵,在于探索集體土地產權的有效實現形式,既尊重農民的土地權利和意愿,又尊重現代農業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和趨勢。將土地經營權從承包經營權中分離出來,無疑是對農民保留土地承包權、流轉土地經營權意愿的最好尊重,也是對其行使合法土地權利的規范與保障。將合法的承包經營權流轉入股成立合作社,從而為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提供載體。
農民合作社是帶動農戶進入市場的基本主體, 是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新型實體, 是創新農村社會管理的有效載體。根據當前我國發展農村合作社的現狀,全國只有少部分經行了實踐,絕大部分的農村還停留在以前落后的零散經營上。針對該現實,對江西地區落后農村的調研,可以分析得出農民對合作社經營的最直接接看法,分析出發展合作社的現實條件和農民的接受程度,以及農民的意愿強度。根據農民反映的意愿,實行可靠有效的推廣方案,對于未來落后農村地區開展一列系列工作提供參考。
一、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建立合作社的意義
通過土地流轉入股,解放農村勞動力,農民一方面可以享受分紅,又可以繼續在合作社中集約化生產,享受勞動報酬,增加農民收入,同時加入合作社,又可以保證農民的社會保障。土地流轉后,集中土地發展特色農業,集約化經營,合作社發展加工工業及農業旅游相關產業,同時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可以有利于增加農產品附加值,增加農業收入和勞動效益,為農村的發展提供新活力。
土地流轉集約經營,集中生產資料,配合現代信息技術發展合作社,有利于快速形成農村區域特色和區域品牌,刺激鄉鎮企業發展,吸引外流人口回歸,促進新農村建設。對鞏固壯大農村經濟,維護農民群眾的合法利益,推進新型農村城市化,構建農村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有利于進一步探索和健全農村土地流轉的發展空間,突破農村土地零散經營的桎梏,發展集體經濟,農民專業合作社,鄉鎮企業等主體,為擺脫分散的農村經濟、加速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梢酝ㄟ^農村土地流轉將農民與土地產出和企業利益綁在一起,促進合作關系的穩定性和連續性,保證了農民的利益,收益也可以保證農民收入,規避農業風險,同時發揮土地流轉的社會保障功能。
二、江西農村地區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發展現狀
1.研究區域農村土地現狀分析。經過調研得到問卷樣本中92位土地流出方流轉前家庭人均前擁有土地0.40-0.49畝的有27個(約29%),0.50-0.59畝的22個(約24%),0.60-0.69畝的16個(約17%),0.70-0.79畝的13個(約14%),0.80-0.89畝的6個(約7%),0.90-0.99畝的4個(約4%),1畝及以上的4個(約4%),在人口密集區大部分家庭人均土地畝數還出于較低狀態。并且都比較分散,集約化程度很低,畝產大概800斤左右,絕大部分的年輕勞動力外出打工,村中缺少青年骨干。
2.研究區域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現狀分析。經過調研得到問卷樣本中92位對象中32人(約35%)表示決定參與土地流轉的因素為流轉所得租金,48人(約52%)表示決定因素為流轉給自己帶來的便利,8人(約9%)表示他們流轉的決定因素是流轉的對象,4人(約4%)表示決定因素是流轉的保障(即流轉的可靠性)。表示大部分農民對于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認識很淺,停留在為自己帶來便利的程度,并沒有理解深層的法律和產權的效力,以及深層開發的價值,所有92份數據的土地流轉后用途全部為種植水稻,除去調查對象的偶然因素以及地處平原地帶少山地丘陵外,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受調查區域的農業結構還比較單一,屬于傳統的農業產業模式。
3.研究區域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的意愿分析。經過調研得到問卷樣本中92位對象中86人(約93%)表示對當前的農村經營模式很不滿意,效益很低,難以維系生活,生活主要來源來自于外出務工以及一些手工兼職。6人(約7%)表示當前的農村經營模式雖然效益低下,但是還可以維持生活。在調查中并沒有發現對當年農村經濟發展模式滿意的人群,在調查中發現不滿情緒比較嚴重,但又是很無奈。當介紹了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成立合作社的模式后,92個對象中約有78人(約84%)表示很感興趣,表示如果能進行合作社構建,會積極參與其中,并且入股。14人(約16%)表示這種模式實行起來很難,在他們所在的農村區域不存在可能性,并且一旦實行,管理問題、產權問題、風險問題都難以解決。從中表明:大部分農民對于改變當前農村經濟發展模式的愿望強烈,并且承包經營權入股對于他們來說是一個有效途徑,愿意成立合作社經行集約化經營,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急需解決。
三、調查結論
根據實證分析我們發現,農民對土地流轉權的認識程度淺。農民對改變經營方式的意識強烈,對于建立新型的合作社關系有較大興趣。農村流轉土地較為普遍,但是流轉方式單一,效益低,農民收益不明顯。農民流轉土地原因較為被動,多為無力耕種或外出打工,當成一種生活資料,并沒有考慮潛在的經濟收益和作為發展資料。農民希望并迫切改變農業經濟發展模式,土地流轉為中心的農村新型合作社受到農民的廣泛接受。由于我國農村老齡化比較嚴重,年輕勞動力希望留在家鄉并且謀求農業發展的可能,新型的農業合作社有廣大的市場。依據當前農村的現狀,還需要大量政府的支持,需要國家的政策支持。
四、結語
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成立合作社在江西農村地區有很大的接受度和需求度。本文通過對江西贛州農村地區的農村發展模式現狀和農民意愿等方面分析,利用調研數據和SPSS軟件,明確了江西村農地區實行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經行集約化生產的合理性和各種條件及意義,同時,在下一步的研究中我們還需要注意,在研究他們意愿的同時,還要注意根據現實和農民意向研究合作社的運行模式。
參考文獻:
[1]趙靜,農村土地流轉現狀與影響因素分析[D].天津:天津商業大學。2015.
[2]孔祥智。全面深化改革與農民合作社發展[D].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14.
作者簡介:溫華平(1997-),男,漢族,江西贛州人,本科生,在江西財經大學旅游與城市管理學院學習,主要從事土地資源管理研究。
項目基金:江西財經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01810421093)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