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美玲
【摘要】本文從風險評估、單位層面內部控制、業務層面內部控制、監督等四個方面對P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進行了分析,發現P事業單位存在內部控制意識薄弱、制度不成體系且落實不到位、未進行系統全面的風險評估工作等問題,提出建立風險評估機制、完善單位層面和業務層面內部控制、建立健全內部控制監督與評價機制等完善內部控制的措施,以期在幫助P事業單位解決問題的同時,為其他行政事業單位提供借鑒。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 內部控制 單位層面 業務層面 內部審計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是保證所有的單位和組織、機構正常運轉的一個基礎。隨著內部控制重要性的逐漸凸顯,財政部于2012年頒布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簡稱《規范》)。本文采用實地調研法和案例分析法,將P事業單位作為研究對象,以內部控制的基本理論為依據,對其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促進幻現范》的真正落實。
一、P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現狀分析
(一)P事業單位基本情況
P事業單位始建于1983年,2005年增列為學士學位授予單位,2007年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單位現占地面積81.52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7.07億元,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07億元。內設機構數量39個,在編制人數1161人。2016年度支出總額在三億五千萬元以上。
(二)風險評估現狀
《規范》出臺后,P事業單位進行了廉政風險防控工作,制定了從領導班子到各業務部門的權利運行廉政風險分布圖。P事業單位在2016年成立了內部控制領導小組,確定、啟動相關的工作機制和牽頭部門,P事業單位負責人擔任領導小組組長一職。沒有編制內部控制手冊。
(三)單位層面內部控制現狀
(1)內控工作組織情況。確定辦公室作為內部控制牽頭部門,負責組織和協調單位內部控制工作,并要求其他部門積極配合辦公室共同完成內部控制建設工作、單位的監察處和審計處負責檢查和監督財務制度、日常審計工作和法規的執行情況。
(2)內控制度建設情況。經濟活動的決策、執行、監督三個不相容崗位實行分離,崗位上權責對等。建立了比較完善的議事決策機制,對權力集中的領域和關鍵崗位建立制衡機制實行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關鍵崗位輪崗和專項審計。
(3)內部管理制度完善情況。《規范》出臺后,P事業單位修訂了內控制度。比如計財處就有關于預算、政府采購以及資產管理等的制度規定,這些工作對于內部控制建設打下了較好的制度基礎。
(4)內部控制關鍵崗位工作人員管理情況。P事業單位崗位的每名人員均是競爭上崗,具備相應的資格和能力。建立了基本健全的工作人員的培訓、評價、等機制,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培訓,評價審核。制定了單位輪崗實施辦法,明確規定干部任期制和輪崗交流制。
(5)財務信息編報情況。按照國務院財政部門根據《會計法》制定的關于會計核算、會計監督、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以及會計工作管理的制度,包括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對經濟業務相關事項進行賬務處理,同時也按照規定編制財務會計報表。
(四)業務層面內部控制現狀
(1)預算業務的現狀。在預算業務管理上,P事業單位建立了《P事業單位預算管理辦法》,明確規定計財處具體承擔全單位預算歸口管理職能部門職責,對預算業務管理流程進行了梳理并編制了經濟流程圖。
(2)收支業務的現狀。在收支業務管理上,P事業單位建立了一系列制度明確P事業單位計財處具體承擔單位的會計核算工作和財務管理職責。對收支業務流程進行了梳理并編制了流程圖。
(3)固定資產管理現狀。對固定資產的增減變動,日常管理等相關的規定比較全面,各業務部門使用的固定資產由本部門指定人員管理,對于單位公共資產,由資產管理崗人員負責管理。
(4)合同控制現狀。P事業單位建立了《P事業單位經濟合同管理暫行辦澎,經濟合同的起草、簽訂、管理按職責分為合同的承辦部門和業務歸口管理部門。
(5)政府采購業務現狀。P事亞單位建立了《P事業單位物資采購辦法》、《P事業單位小額物資和服務自行采購暫行辦法》。政府采購的程序為:采購計劃的申報與論證一采購計劃的決策~執行采購,資產管理處根據市財政局審批的當年采購計劃依法開展采購工作。P事業單位在政府采購業務方面,按照不相容崗位相分離的原則,建立了政府采購制度并組織實施。
(五)評價與監督現狀
P事業單位內部審計自2011年才開始有序開展,審計由兩個部分組成,一個是工程項目審計,另一個是經費審計。主要開展情況:工程審計按照結算金額的不同相應由不同的單位進行審計,單位的審計部門對審計情況進行不定期追蹤,并對其中造價比較高,工程量比較大的項目進行復核。經費審計主要包括財務收支、財務預算執行及綜合報表、領導千部經濟責任審計、科研審計、風險及內部控制審計。
二、戶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控制工作安排
P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落實不到位,相關工作一般由會計相關工作人員來擔任,但是由于部分會計人員工作人員培訓力度和本身能力、素質的限制,不能出色的完成工作。
(二)風險評估方面
近年來,內部控制落實時間短,沒有專門的機構對風險進行評估。沒有切實梳理過實際工作中存在的風險,沒有形成風險定期評估。風險是按照業務部門和各項業務來劃分的,未提及風險控制的方法。總的來講,P事業單位并沒有開始進行系統、全面的內部控制風險評估工作。
(三)單位層面內部控制方面
(1)內部控制制度不具體,不成體系。從P事業單位的年度報告上來看,雖然制定了覆蓋全面業務的制度文件,但是具體到一項制度而言,規定編制的還不夠細致,只是能夠起到一個規范要求的作用,對于具體業務的操作指導卻還有待完善,例如:政府采購業務,該單位制定了《P事業單位物資采購辦法》《P事業單位小額物資和服務自行采購暫行辦法》兩項制度,入庫登記過程中,是極容易出現延遲或是忽略問題的,但是對于這些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并沒有做出更詳細的規定。同時各項制度也是散落在各業務處室,并未形成一個系統的制度匯編。
(2)沒有建立內部控制信息化系統。P事業單位雖然有獨立的財務、預算、人事等相關工作軟件,但是缺乏建立一個能將經濟活動及其內控流程全都嵌入的信息系統。
(四)業務層面內部控制方面
(1)預算編制。預算的編制前只對整個部門進行了意見征求,也只對部門整體經費進行編制,并沒有對具體項目進行細化,顯得比較粗糙不合理、不精細。業務活動與財力支持相脫節,預算編制更多的是基于上年的收支決算,并根據當年的財政狀況來核定。
(2)固定資產管理。資產的使用管理雖然有相關的制度,但存在重購輕管、日常維護不當、長期閑置的現象,導致資產賬實不符,資產使用效率低下和資源浪費。在《P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內部控制制度中》未能明確固定資產盤點的時間要求,在實際工作中也極少在開展盤點工作。
(3)收支業務。目前P事業單位財務上的制度為簡單的收付制,不涉及成本,甚至折舊都未涉及。隨著近幾年對于三公經費等的管控趨于嚴格,導致了很多三公消費的隱蔽性逐漸加強,這就可能導致財務上出現漏洞。
(五)評價與監督方面
經過對P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現狀的分析,其內部審計主要是工程項目審計和經費審計。在審計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第一,對工作人員的約束性不強、學習意識弱。制度上工作人員不太注重效果,沿用以前的工作方式方法,所以落實到具體工作人員上工作效果不盡理想。在制度下達之后,未及時組織相關工作人員學習,也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和落實。第二,人員力量不足。單位審計部門由五個人員組成,但是實際上只有兩個人員做相關工作,可以說是人員配備嚴重不足。第三,未得到領導的高度認可,主要權力掌握在部分領導手中,工作人員沒有實際的權力來高度完成工作。
三、尸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完善建議
(一)建立風險評估體系,完善風險控制方法
P事業單位應當建立風險評估機制,成立風險評估工作小組,定期開展風險控制工作。明確單位內部控制的目標,識別風險,對風險進行分析進而應對風險。在具體工作開展中,細化制度文件,切實梳理實際工作中存在的風險,對風險進行分類,減少風險出現的可能。完善風險控制方法,形成單位定期評估制度,加大對內部控制相關工作的工作力度,強化內部控制意識,重視內部控制工作。
(二)加強內控體系建設,完善單位層面內部控制
P事業單位應當加強內部控制制度體系建設,建立健全重大事項議事決策制度,建立健全關鍵崗位責任制,并且加強內部控制信息化建設。按照《會計法》和《內部會計控制基本規范》的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財務會計報告的真實性、完整性以及內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負主要責任。另外,單位層面的制度落實性有待加強,增強內控意識,加強對單位負責人及相關人員在內部控制方面的培訓,認真組織全體職工學習貫徹內部控制制度。
(三)強化各項業務管理,健全業務層面內部控制
(1)加強預算管理,提高預算科學性。加強預算管理,建立財務狀況預警機制,加強財務風險預測。進一步加強預算管理,增強預算的科學性,使預算管理的約束力得到充分發揮,將可能萌發的財務風險予以化解。進一步加強部門間的溝通協調,預算方案與各部門的具體工作緊密相連。強化預算執行的剛性管理,嚴格按照審批手續執行。建立健全經費使用的激勵約束機制,使單位預算進一步向質量、規模、效益相統一的內涵式發展方向發展。建立健全風險監控、評價和預警機制,對財務運作中潛在風險預警預報,提出控制措施。
(2)完善資產管理制度,健全科學管理體制。加強資產管理工作。根據現代資產管理要求,建立健全科學的管理體制,完善管理制度。建立科學合理的資產監督管理責任制,將資產監督、管理責任進一步落實到個人,明確不同部門以及個人的責任。定期對設備的使用效率進行評估,積極探索建立設備網絡管理系統,堅持和完善資產定期清查制度,建立健全資產使用效益評價制度。
(四)建立健全內部控制監督與評價機制,強化審計監督
完善內部監督機制和內部評價機制,其評價流程和步驟應如:制定評價工作方案一實施現場測試一認定控制缺陷一匯總評價結果一編制評價報告。
加強審計對內部控制的監督,首先,補充內部審計工作人員;其次,定期開展內部控制的評價工作;最后應拓寬審計業務的范圍。
參考文獻:
[1]周金華,閻小瑞.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現狀的SWOT分析[J].財會研究,2014.
[2]申群思.行政事業單位如何加強內部控制建設[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7,(09).
[3]鄭石橋,楊婧,趙珊,劇杰.內部控制學[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13.
[4]王海鵬.公路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內部控制探討[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6,(12).
[5]江蘇省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研究課題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現狀分析與政策建議——基于江蘇省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問卷調查的研究[J].財務與會計,2014,(06).
[6]盧娟.新形勢下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內部控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