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德蘭
[摘 要] 提高課堂效率是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新要求,除此之外,新課標還要求小學教師不僅要好好學習,以此提高自己專業素質,而且要豐富課堂內容,以便更有效地引導學生。在創建有效課堂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引導學生,讓學生更好地接受教學內容。同時,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興趣,創造一些情境,并努力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關鍵詞] 課堂;高效率;教學策略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深入,我國的教育也在不斷發展,學校也繼續參與課程改革。近年來,由于理論與實踐的探索,教學策略不斷變化,創新與拓展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關鍵。因此,在探索新的語言教學實踐模式中,只有采用新的培養觀念和創新模式,才能提高語言教學的靈活性。
一、正確引導學生參加課堂
小學生不成熟,接受知識的能力較低。教師專注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語言學習。首先,教師要與時俱進,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教學生。其次,教師要注意把語言和生活聯系起來,增強語言和學生的親近感。最后,教師要注意自己的教學狀況。不要總是關注學生的頑皮,應該善于發現學生的優勢。開展系統的漢語教學,引導學生全心全意參與,在漢語教學中,鼓勵他們獲得更多的知識。教師要給予學生自主權。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賦予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并將指導案例交給學生,使他們能夠根據指導的問題主動思考和探究,并利用自己的能力解決問題。學生就像一只鳥,只有給它一片遼闊的天空,它才能飛得更高、更遠。教師還應該促進學生的縱向和橫向發展,擴展學生的知識體系。在創建高效的課堂時,教師僅僅關注語文教科書是不夠的。一方面,小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新內容非常廣泛,他們自己有很強的挖掘新知識的愿望;另一方面,從學生學習的角度來看,文本的內容只是教學內容之一,而語言是與其他內容密切相關的主題。在語文教學中,如果教師只注重一個內容的講解,那么學生的知識就無法得到擴展,學生綜合能力也難以提高。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教師也應該擴大教學內容。在學習文章時,語文教師應該從主題、角色和作者背景的角度展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
二、加強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
教師激發學生對學習過程的興趣后,還需要加強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和訓練。首先,使用各種閱讀形式來引導學生閱讀,而不是堅持單一的閱讀方法。在教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善于發現學生的閱讀偏好并教給他們閱讀技巧。只有掌握閱讀的技巧和方法,學生才能在閱讀活動中表現出更強的理解能力,體會語言中包含的情感,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
在教育改革浪潮的推動下,小學語文教學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教學效率仍然較低,工作量不斷增加,過分追求高分的現象屢見不鮮。因此,小學語文迫切需要制定和實施多種科學教學方法。事實上課堂上的許多練習形式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學生沒有必要回到“問題之海”去練習更多。多樣化的練習可以增加學生的興趣,加深理解,有利于學生智力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巧妙設計問題,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教師是課堂中的主要參與者,并且必須具備操縱課堂活動的能力。精湛的教學藝術是決定課堂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有效的課堂離不開教師的高效指導。 “沒有思維的學習是癱瘓的,沒有學習的思維是癱瘓的。”通過提問來指導學生學習是課堂教學的基本方法。巧妙設計問題一般是通過高質量的問題激發學生的積極思考活動,以問題為主線組織和控制課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體性,促進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創新。
三、培養小學生的語言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周圍的生活環境和教育產生影響。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說:“成功的秘訣在于興趣。”興趣是兒童最好的老師。教師必須在教學實踐中培養創意,培養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現階段兒童最重要的特征是思維觀念逐漸萌生,這是建立孩子個性的關鍵時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逐漸有了自己的想法,容易產生叛逆的心理。一位10歲的女兒的日記寫道:“我的母親強迫我學習這個,今天怎么會結束?”而讓母親困惑的是孩子為什么不明白自己的意圖。自從她女兒上小學以后,母女二人也變得更加疏遠了。不要硬性要求學生學習某項技能,而是要花時間去了解孩子的興趣,更多地關注孩子的個人想法。
老師想讓學生熱愛語文這門學科,首先要讓學生感受學習中文的樂趣。語文老師需要不斷訓練自己的幽默感,建立友好的師生關系。教師也需要采取鼓勵的方式,提高學生的成就感。同時,也要教導學生善于認識自己的興趣。最后教師應該將過去的教學方法與現代計算機網絡技術相結合,讓學生體驗不一樣的教學風格。
四、注意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語言是一個多彩的學習主題。在小學中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實踐技能。教師應該將教材上的理論知識與和實踐內容相結合。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孩子們接受聽、說、讀、寫的技巧訓練,學生善于遵守規則,教師應該利用學生這一特性要求學生積極參加課程學習。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鼓勵學生創作,讓每個人都能融入群體的懷抱。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個人的個性魅力。在談到自主探究的能力之前,傳統的語文教學實踐模式只能幫助學生克服不良的學習習慣,而無法主動地去養成新的學習習慣。在過去,教學實踐模式是以教師為課堂主導,學生一直處在被動的地位,這種教學方式所取得的教學效果較為低下。在信息時代,通過優化課堂模式,學生將成為課堂的核心,由學生來引導課堂氣氛。優化課堂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除此之外,刺激的教學實踐模式一直被認為是教育部門的教學策略之一,事實表明,這種類型的實踐模式也產生了重要成果。因此,語文教師應該積極鼓勵學生參與課堂實踐活動之中,樹立獨立探究的信心。
在課堂上,教師應該通過各種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使課堂成為他們思考,或者是進行課堂活動的重要場所。通過這種教學方法,我們的教室不再是一個效率低下的傳統教室,而是一個高效的新教室。事實上,高效的教室也是從舊式的無聊教室改變而來。在這樣的新型教室里,孩子們有機會體驗自學,實現自我價值,還可以體驗到成就感。處在一線的語文教師必須積極探索,創新教學形式,因為落后的課堂形式已經不能適應新課程教學。教師應該努力建立一個以學生為主、以教師為輔的新課堂,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
參考文獻
[1]孟慶梅.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探究[J].語文天地(理論綜合),2013,(12).
[2]方彤.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策略淺析[J].基礎教育研究,2014,(14).
責任編輯 徐艷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