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新
[摘 要] 習近平主席對教師提出了“三個牢固樹立”的要求,希望全國廣大教師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增強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由此可見,立德樹人在教師教學工作具有重要地位。德育工作在整個學校教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學校應給予十足的重視。
[關鍵詞] 德育;小學生;機制
習近平主席對教師提出了“三個牢固樹立”的要求,希望全國廣大教師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增強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由此可見,立德樹人在教師教學工作的重要性。德育工作在整個學校教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為它直接關系到學校所培養的人才的質量。但是在現實社會中,小學生卻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一、小學生在德育方面普遍存在的問題
基于各種各樣的原因,一些小學生在德行方面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在學習方面,小學生由于年齡關系,普遍對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學習方面容易處于被動應付狀態;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較明顯,不懂得尊重他人,不懂得關愛他人;集體觀念淡薄;還有一部分學生生來性格內向、比較自卑,心理極端敏感,一些在老師、同學眼中看似簡單的事情都有可能引來孩子異常的反應;在勞動方面,也是拈輕怕重,很少積極主動地去幫助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他們受物欲的熏陶和影響也比較嚴重。
二、影響小學生良好品德養成的因素
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必然是因受到社會、家庭和學校三個方面的潛移默化的影響而造成的。加上學生自身的年齡、閱歷等方面的因素,都對小學生的良好品德的養成造成阻力。下面我們就對影響小學生良好品德養成的因素進行分析。
(一)學生自身的因素
小學生由于年齡小,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抵御外部誘惑的能力不夠,他人的一點小恩小惠就可以引誘一個孩子,這從許多被拐賣孩子的身上也可以窺探一二。小學生感恩意識不夠,覺得父母、老師、他人的幫助都是理所當然的。養成了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的不健康的品質。享樂思想嚴重,人都有貪圖輕松、舒適生活的追求,這原本是無可厚非的,但現在的孩子本末倒置,在本該吃苦的年歲享受,就一定會造成在本該享受的年歲吃苦。
(二)家庭環境因素
隨著城鎮化的推進,留守兒童的數量與日俱增。一方面年輕的父母忙于生計,外出打工。年邁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只能滿足孩子吃飽穿暖,無暇顧及孩子的情感世界。缺少與孩子心靈方面的及時溝通,等到發現問題的時候,就已經很嚴重了。時代在發展,離異家庭數量增加,父母的離異對孩子的傷害是最大的。這些孩子容易出現自卑、懦弱、內向、憂郁等負面情緒,對孩子良好品質的影響是一輩子的。健全家庭中也存在一部分年輕父母過分溺愛孩子的現象,對孩子提出的一些不合理的要求的滿足也使一些孩子懶惰、嬌氣、驕傲。甚至有個別孩子養成了為所欲為、唯我獨尊的不健康心理。
(三)社會環境因素
當今信息社會,學校教育往往抵不住社會不良風氣的滲透,00后的孩子受到手機的誘惑最大,手機功能越來越強大,獲得手機的便易,再加上小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不夠,自制力有限,使得沉迷于手機世界的學生趨于低齡化。一些社會中的不良事例也在慢慢地影響著孩子,改變著孩子的各個方面。
(四)學校因素
師資力量是影響學校德育工作成效的關鍵。現在許多城鎮小學開設了思想品德課,卻沒有專門的思想品德教師來教授這門課程,往往是班主任老師和語文老師兼任。在當今講究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之下,思想品德課毫無例外就成了副科,不受老師和學生重視。另外,思想品德的教育方法比較單一和有限,也制約了學生的良好品德發展的空間。當下許多學校的老師把思想品德課當一門副課來看待,有的班級甚至是流于形式,常常被其他主課占用。思想品德課老師也多是采用說教式課堂授課,照本宣科,形式單一,枯燥無味。學校應該改變過去“單向式”“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注重與學生互動共進,寓教于樂。要把以往課堂教育為主的單一德育思想教學形式轉變為以課內課外相結合的多種教學模式,把德育教育融入學生學習和生活之中,產生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力。應當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聲圖并茂,提高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效果,使思想教育工作做得更扎實有效。
三、小學德育工作的具體開展
我們應該如何開展德育教育工作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學校應高度重視小學生的德育工作
1.學校要充分發揮思想品德課的作用
利用課程教學先天的優勢,要求教師上好思想品德課,結合思想品德課程對學生進行正面的教育。組織開展相關主題隊會,加強對學生的思想觀、道德觀、價值觀的培養,養成其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以人為本,關愛每一個學生,讓孩子沐浴在愛的陽光下。平等對待學生,讓孩子體會到來自教師平等的關愛,由此激發孩子積極向上的一面。
2.充分利用各類校園活動加強思想教育
利用節日慶典、晨會、校班(隊)會、國旗下講話、宣傳欄、黑板報、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等,不失時機地加強對小學生的思想教育。還可以組織學生走出校園,深入社會,引導學生從事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認識,凈化自己的心靈。抓典型,樹榜樣。對做得好的學生給予更多的表揚和贊同,讓他們從內心產生自豪感,也成為眾多學生效仿的對象。促進思想教育工作有序開展。
3.學校應該建立對教師科學的評價機制
把政治思想、育人效果、師德作為評價教師的重要內容。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可以多樣化,可以有學生的自評、各科教師的互評、家長的評議。學校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正確的人生觀作為學生的道德養成目標,強化思想教育工作。
(二)可以加強家庭與學校的聯系
“養不教,父之過。”家庭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家庭的家風直接影響到孩子的一輩子,學校可以有意識地向家庭教育延伸,采用家庭訪問、短信溝通、電話聯系等方式來彌補當前孩子家庭引導不足的問題。讓孩子切實感受到來自家庭的溫暖、教師的關愛、社會的關懷。也可以通過家長函授學校對家長進行培訓,讓家長明白自己的責任,學習教子之道。
(三)社會各界的聯手互動
社會各界要聯手互動,加強對學園的建設和維護工作,共同創造一個和諧、文明、安全的校外環境,對一些不良品德行為給予適當的批評教育。觸犯法律的一定要嚴厲打擊。防止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創造一個安全健康的網絡環境等。
總而言之,小學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艱苦的工作,需要教育工作者耐心、細致的工作。小學德育工作應當做到“三個結合”——“以人為本”與“依法治校”相結合,“課堂教育”與“課外活動”相結合,“校內教育”與“社會教育”相結合。那么我們就可以達到德育工作的最終目的,使小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成為新時代的合格少年。
責任編輯 鄧 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