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靈華
[摘 要] 藝術的社會性和民族性決定了小學美術教學應重視引入與利用民間美術資源,這就要求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了解民間美術資源和美術的多元化,加深學生的民族情感。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引入民間美術資源時,要引導學生欣賞民間美術,根據他們的生活實際,營造生動的教學情境。這樣,在啟蒙小學生的審美感知、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的同時,還加深了學生對我國民間藝術的認識和理解,使我國優秀的民族藝術得到傳承和發揚。
[關鍵詞] 小學美術;民間美術資源;傳統文化;傳承
美術作為人文藝術的一種,其發展與不同地區的民間藝術密不可分,同時也脫離不了世界文化發展的大環境。藝術的社會性和民族性決定了小學美術教學應重視引入與利用民間美術資源,這就要求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了解民間美術資源和美術的多元化,加深學生的民族情感。《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學生了解和學習相關的民間美術,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并加深學生對我國優秀傳統藝術的熱愛,為我國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小學美術引入民間美術資源的必要性
民間美術資源起源于民間,并在民間得到了豐富和發展,有著多彩的形式和豐厚的文化底蘊。小學生容易對各種新事物和沒見過的事物萌生強烈的好奇心,而把民間美術資源引入小學美術教學,與教材資源有機結合,能滿足小學生的好奇心,以及對美術教學趣味性和多元化的要求,加深學生對民間美術資源的了解和熟悉程度,進而激發學生對本土文化的熱愛。民間美術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具有非常鮮明的民間特色,小學美術教學中引入民間美術資源,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審美觀,還能引導學生融入到藝術多元化的氛圍中。由此可見,小學美術教學引入民間美術資源有著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傳承民族藝術
民間藝術作為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在時光的打磨下,也富有創新的力量,散發著獨特的魅力。例如,刺繡就是一項極富生命力的民間藝術,特別是如今,它通過與現代技術和審美潮流的有機融合,與時俱進,贏得了更多人的青睞。值得注意的是,現階段我國民間藝術的發展仍有一定的阻力,其中最突出的是缺乏傳承者。而豐富多彩的民間美術對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吸引力,進而激發他們對民間藝術的興趣,并自覺地將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傳承下去。因此,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引入民間美術資源,能在較大程度上促進民間美術的發展。
(二)有利于啟蒙學生審美感知
民間美術在一定角度上體現了人民大眾的審美取向。一般來說,民間美術資源不僅內容豐富、形象生動,而且還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包含了深厚的民間傳統文化。豐富多彩的民間美術資源有助于啟蒙學生的審美感知,幫助學生更深層次地感受和理解藝術的魅力。許多有著悠久歷史的民間美術在藝術表現形式上以輕松明快為基調,沒有太多的功利性和約束力,學生很容易被其明快的色彩和簡單的造型吸引,并產生極大的興趣和共鳴。通過不斷觀察與學習民間美術,學生的審美能力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升,能為他們的身心全面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民間美術大多蘊含了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表達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歌頌和向往,如年畫、版畫中常見的福、祿、壽的圖案等,都在很大程度上表達了我國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許;在傳統字畫和剪紙中常常也可以看到一些代表正義和忠勇形象的傳統人物,體現人們的忠義情結。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引入民間美術資源,讓小學生受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正能量的熏染,有助于他們人格的發展、正確價值觀的樹立,起著積極的教育作用。
二、將民間美術資源引入小學美術教學的途徑
盡管民間美術資源有著獨特的藝術形式和文化內涵,可以讓學生更好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但小學生受年齡小和心理未成熟的限制,很難讓注意力長時間集中。因此,在教學時,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行之有效的引導,寓教于樂,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民間美術。
(一)引導學生欣賞民間美術
教師自身應該深刻認識到民間美術資源對小學生美術學習的促進作用,因此首先要教學生欣賞民間美術作品。先讓學生了解民間美術的基礎知識,即民間美術的各種形式、特征、內涵,然后讓學生賞析一些優秀的民間美術作品,使學生能夠從文化和歷史等多個角度去品讀民間美術作品,主動去發現民間美術資源,對民間美術作品進行個性化解讀,并在解讀中學會探究、發現和創造。例如,在學習《多彩的剪紙——動物》這一課時,教師要盡可能多地在網上搜集相關動物的剪紙作品及介紹,然后利用多媒體放給學生看。學生在觀看了這些作品后,對剪紙藝術的起源和發展就有了一定的了解。隨著對剪紙藝術了解的深入,學生逐漸對具體的剪紙作品有了更深的認識,此時,教師再引導學生去總結剪紙的規律,讓學生再嘗試進行創作,這樣就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鼓勵學生進行民間美術創作
教師除了要教會學生欣賞民間美術作品,還要積極鼓勵學生進行實踐創作,這樣學生才能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而且能逐漸發現民間美術的魅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民間美術創作的時候,要注重保護學生的創新思維,因為藝術本身就是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結晶,教師應尊重學生自己的想法,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創造力,構思出獨特的作品。教師作為引導者,應多給學生鼓勵和引導,為學生創作出更有魅力的美術作品和創新思維的提升做準備。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撕紙畫的時候,可以先讓學生用紙撕出一些動物如小兔子、小狗、小貓的大概形狀,然后再讓他們自由發揮,創作出獨具特色的作品。在指導學生制作玩偶和泥人時,因為這兩項民間藝術工藝更為復雜,教師可以在讓學生自由發揮的同時給予適當的指導,以提升學生的藝術創新能力。
(三)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教學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引入民間美術資源時,要考慮將這些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系,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民間美術資源具有豐富性和地域性的特點,因此,教師在教學時首先要搜集當地典型的民間美術資源,這樣學生學習起來就有熟悉感和親切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教學效果會更佳。此外,教師應著重培養學生仔細觀察民間美術作品的能力,不斷提升他們的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使他們能更好地傳承民間美術。
(四)創建民間美術教學情境
孩子們都有感受美以及發現美的眼睛,但民間美術資源多種多樣,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領悟到它們的內涵。對此,教師需要轉變教學形式,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征,結合課程教學的內容,創設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教學情境。例如,今年是狗年,教師可以講解關于生肖的民間美術作品,關于狗的剪紙、玩具都可以是教學的資源,這樣的活動可以培養學生對生活的探索興趣;可以利用教室的墻面來布置一些學生自己制作的手工藝品,例如風鈴和玩偶等;可以使用具有鮮明民間藝術特色的窗花、宮燈以及剪紙等。學生置身于美的環境中,就能自然而然地產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并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他們的視野也會得到拓展,開始關注多元化的藝術形式。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引入民間美術資源,在啟蒙小學生的審美感知、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的同時,還加深了學生對我國民間藝術的認識和理解,使我國優秀的民族藝術得到傳承和發揚。
參考文獻
[1]吳倩倩.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進行民間藝術熏陶的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4,(5).
[2]陳文婕.小學美術與優秀民間藝術的結合方案研究[J].新課程(上),2014,(5).
[3]齊秀蓮.優秀民間藝術與小學美術教學的結合探討[J].時代教育,2014,(24).
責任編輯 萬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