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孝明
[摘 要] 小學音樂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小學階段的基礎課程。體驗式教學法是音樂教學的有效方法,旨在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通過讓學生親身參與音樂活動,深刻領悟音樂的魅力,使自身音樂素養得到提升。體驗式教學能有效發揮凈化心靈、啟迪智慧的功能,實現學生情感的升華和成長。教師應注重體驗式教學法的設計,為學生提供更多接觸音樂的機會,激勵學生聽、唱、演奏、感受和鑒賞,使學生在音樂的熏陶下獲得身心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 小學音樂;體驗式教學;創新
小學音樂教學在多數情況下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學唱層面,學生對音樂缺少深入的感知,導致音樂認知、表現和創造力等明顯不足。教師結合小學生年齡特點,在音樂課中引入體驗式教學法,通過創設多元情境,設計科學的教學方法,組織豐富的音樂實踐活動等,不僅能夠提升音樂課堂的魅力,喚起學生參與音樂學習的自覺性,而且對于激活學生音樂潛能也有重要幫助。
一、創設激發學生音樂情感的情境
每一部優秀的音樂作品都飽含豐富的情感,這是教師需要重點關注的地方,學生只有體驗到音樂中的情感,才具備進一步探究音樂的動力。為了讓學生走進音樂作品,體會音樂中的豐富情感,教師首先要把握音樂教材的內涵,針對學生特點,創設多元而有趣的教學情境,比如通過呈現相關視頻、音頻、圖片等,激發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喚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蘇少版小學一年級音樂上冊《隆咚鏘》是一首節奏明快、喜慶的歌曲,因此在教學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營造和過年有關的教學情境,比如讓學生講述自己知道的過年的風俗習慣——包餃子、放鞭炮、舞獅子、貼春聯、發壓歲錢等,使學生沉浸在回憶過年的情境之中。然后,用多媒體播放《隆咚鏘》,伴隨敲鑼打鼓、舞獅子的場景短片,讓學生注意聽一聽歌曲中有哪些特別的聲音。學生聽后,有的說:“有敲鼓聲。”有的說:“我聽到敲鑼聲,好熱鬧啊!”學生對歌曲產生濃厚的興趣,并開始欣賞這首歌的旋律和節奏,教師乘機講解這首歌,并引導學生學唱。由于教師創設了生動的情境,有了這樣的鋪墊,學生學習起來就熱情飽滿。教師還讓學生體會鑼與鼓合奏的韻律美,讓學生輕松領悟這首歌的情感。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創設與小學生認知特征相貼合的情境,課堂教學效果自然更好。
二、強化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
體驗式教學需要學生的積極配合,這就要求學生要有主動參與的意識。在傳統的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側重單方面的講授,比較枯燥無趣,學生通常對音樂提不起興趣。因此,教師要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和教材內容,科學設計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方式,打造出氣氛活躍、感染力強、學生參與度高的課堂。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最有價值,學生才能融入到音樂中,會主動投入到課堂學習中,教學效果會更好。
《快樂的啰嗦》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了解彈撥樂器的不同,讓學生在聆聽旋律時體會彈撥樂器合奏如何表達樂曲中的情緒。上課時,教師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知道的彈撥樂器,然后帶領學生了解彈撥樂器的特征。接著播放《快樂的啰嗦》,讓學生初步感知彈撥樂器的不同聲音。隨后,教師呈現實物彈撥樂器。學生的興趣被極大激發,紛紛表達自己的好奇,想知道月琴、琵琶、古箏、阮這些樂器是如何演奏的,與打擊樂器有什么不同。這時,教師一一為學生演示這些樂器的彈奏方法,講解注意事項,并讓學生親自體驗一下,感受這些彈撥樂器音色的差異。隨后,教師又一次播放《快樂的啰嗦》,讓學生分辨樂曲中各種彈撥樂器的聲音。學生熱情高漲,紛紛積極投入到課堂學習中,課堂教學呈現出新的生機。
教師結合實際,精心設計教學方法,把學生主動學習音樂的意識激活,有效提高了音樂課堂的效果。
三、積極開展音樂創編活動
音樂創編活動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對提高小學生的音樂素養具有極大的幫助。音樂創編活動包括自主創編歌詞、根據音樂即興編排舞蹈或者編排音樂情景劇等。小學生活潑好動,音樂創編活動與他們的天性相契合,對他們有很強的吸引力,并能讓他們多角度體驗音樂,最大限度讓他們感受音樂的魅力。合理有效的音樂創編可以發展學生想象力,使學生動起來,讓音樂課堂充滿活力。
例如在教學《金孔雀輕輕跳》時,上課伊始,教師通過視頻向學生呈現孔雀真實的狀態,讓學生直觀認識這種美麗、靈動的動物。隨后,教師讓學生仔細觀察孔雀美在哪里。有的學生說:“孔雀的羽毛顏色多樣,非常美麗。”也有的說:“孔雀動作美,喝水、開屏都顯露出優雅的姿態。”這時,教師重點引導學生觀察孔雀的動作,引領學生嘗試模仿,學生立刻又蹦又跳,課堂氣氛異常熱烈。接著,教師又通過視頻展示楊麗萍的舞蹈《雀之靈》,學生都被震撼了——竟然有人可以把孔雀舞跳得這么唯美、動人!通過這個環節,學生學習這首歌曲的意愿非常強烈。此時,教師可以教學生幾個簡單的孔雀舞動作,然后讓學生聽著音樂自己創編舞蹈。學生對這首曲子有了一定的認知基礎和情感共鳴,在進行舞蹈創編時就有更多的靈感和創意,對歌曲的感悟更深,對傣族的音樂、舞蹈和風俗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在音樂課上,通過開展各種音樂創編活動,寓教于樂,能將學生帶入音樂之中,順利突破教學重難點,并讓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得到發散和拓展。
四、注重參與音樂實踐活動
音樂課堂時間短、空間受限制,通常導致學生對音樂體驗不充分,因此教師局限在課內教學顯然是不夠的,而是應該拓展音樂教學域度,實現教學空間最大化。比如可以把音樂教學延伸到課外,開展音樂實踐活動,如文藝展演活動、歌唱比賽、成立音樂興趣小組等,激起學生的表現欲望,使學生在體驗中獲得音樂技能,陶冶情操。
比如歌曲《我的祖家是歌鄉》是一首高山族民歌,為喚起學生對民歌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跳出傳統教學模式,開展有趣的音樂實踐活動,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根據本節課教學目標,教師可設計民歌展演活動,鼓勵學生踴躍報名,用多種形式展現自己學到的民歌。教師要在活動開始前做好各項準備和規劃,并在活動行進時及時跟進指導,確保民歌展演活動有序、高效。通過這樣的音樂實踐活動,學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展演活動中,有的學生用歌喉展現民歌的魅力;有的用樂器如葫蘆絲、琵琶、古箏等奏出民歌的獨特旋律;還有的用舞蹈傳達出不同民族的特色,比如有的學生跳高山族的拉手舞,體現出高山族淳樸熱情的氣質。學生紛紛展示自己的特長,這不僅有助于學生了解民族音樂以及提升音樂素養,而且在展演過程中還激發了他們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音樂實踐活動的效果顯著。
通過開展這種音樂實踐活動,改變了傳統死板的教學方式,深入挖掘了學生的音樂才能,讓學生切身體驗到音樂的魅力,使學生對音樂學習充滿期待,為學生終身音樂學習打下了堅實基礎。
小學音樂教學采用體驗式教學方式,以體驗為核心,使學生身心得到發展,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激發了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教師運用體驗教學法,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度挖掘分析,通過創設恰當教學情境、采用合適教學方法尤其是音樂創編和課外實踐活動,引領學生順利進入音樂體驗狀態,讓學生在參與過程中形成對音樂的系統認知,從而全面提高音樂素養。
參考文獻
[1]朱麗莎.探析小學音樂教學中體驗式教學的應用[J].才智,2017,(3).
[2]劉瑞江.游戲教學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實踐探究[J].學周刊,2017,(4).
責任編輯 萬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