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鳳
摘要:小學班主任在實際的班級管理工作中應該堅持以學生為本,必須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選擇學品兼優、管理能力強、有影響力的班干部,引導他們當好班級管理的小助手。本文對此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觀念;方法
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新課程理念已經深入到教育教學管理中。新形勢下小學班主任在管理中應該做到以學生為根本,注重管理與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學習能力相結合,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進行班級管理。小學班主任應該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和學習狀況,通過合適的管理方式對學生進行管理。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滲透。在實際的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應該深入到學生中間,與學生打成一片,愛護學生,了解學生,尊重學生,選擇與學生的個性特點相符合的管理方式進行班級管理,教育學生。
一、樹立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責任意識
因為受到傳統教育教學管理方式的影響,很多班主任在實際的班級管理工作中往往不能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選擇教育教學管理方式。對班級中的每個學生都“一視同仁”,表面上看起來這種方式似乎是非常正確的,實際上每個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是不同的,同齡人之間的發展也會因為生活環境和認知水平等因素而表現出不同的差異,所以在管理中應該與學生的個性特點相結合,選擇與學生實際發展相結合的教育教學管理方式,這樣才是合理和科學的。
(一)對本班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整體性把握
不同階段的學生心理特點是不同的,同一年齡段的學生的個性特點也會存在不同,所以班主任應該對本班學生的不同性格特征進行充分的了解,使學生可以將自己最好的狀態展現出來,充分張揚個性,真正融入到集體學習與生活中。班主任在本班學生面前應該表現出足夠的愛心、細心與耐心,用誠心打動學生,使學生可以在班主任的這些“愛”中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并建立起勇于改正錯誤的信心。班主任在實際管理的過程中應該將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地位上,取得學生的信任。
(二)與本班學生特點相結合選擇班級管理策略
不同的班級在管理上應該選擇不同的策略,因為每個班級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知識層次是不同的。班主任應該善于把握學生的思想特點,盡量選擇學生可以接受的管理方式進行教學管理,同時制定出與學生實際情況相符合的教學管理策略。班主任教師應該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常規訓練,班級在管理的過程中應該表現出一種“活而不亂,嚴而不死”的班風與班貌。
二、培養優秀班干部隊伍,增強學生自主管理水平
班級管理工作的開展離不開班干部的配合。一個班的集體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班干部決定的。班干部對班集體有著最直接而全面管理的作用,他們是班主任的左右手,可以減輕班主任的工作任務。當選的干部應具有較強的號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干部隊伍的組建不能僅僅作為一種形式存在,班主任必須精心培養。其一,要大力表揚干部優點;其二,在鼓勵干部大膽工作、指點他們工作方法的同時,要更嚴格要求干部個人在知識、能力上取得更大進步,在紀律上以身作則,力求從各方面給全班同學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其三,培養干部團結協作的精神。要能夠通過干部這個小集體建立正確、健全的輿論,形成集體的組織性、紀律性和進取心。
三、運用常規訓練,帶動教育教學工作
良好的常規是進行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的保障。一個學生調皮搗蛋、不合常規的舉動往往會使一堂好課留下遺憾,使整個集體活動宣告失敗,甚至使全班努力爭取的榮譽付諸東流,直接影響到班集體的利益。因此,在班級管理中,我會扎實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常規訓練。訓練的內容包括《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要求的常規、課堂常規、集會和出操常規、衛生常規、勞動常規以及路隊常規等許多方面。務必使每個學生具有集體主義的思想,具有自我約束的能力,保證整個班級"活潑有序,嚴謹務實 "的良好班風班貌。
四、通過各種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滲透
很多班主任在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時候單純通過灌輸的方式,這樣的教育方式是不足取的,而且學生接受起來效果也不理想。其實教師可以在組織班級活動的過程中將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其中,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這樣學生接受起來會更加容易,受到的影響也會更大。
(一)要善于組織班級的活動
在具體的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應該根據學校的安排針對學生組織班級活動。各種活動的開展可以使班級的凝聚力得到增強,同時還可以為學生創建輕松愉快的氣氛。在這種輕松的氛圍中,學生可以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比方說,在六一兒童節的時候,班主任可以組織本班的學生進行文藝匯演。在母親節的時候,班主任還可以組織學生為自己的媽媽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通過實踐活動可以培養學生學會感恩。針對學校提出的“爭做文明小公民”的活動,班主任可以在班級中組織學生舉辦一次班會,對活動的策略與意義進行思考等。
(二)要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
作為一名小學教師,他最大的幸福就是看見自己的學生在輕松與快樂的氛圍中積極健康地成長。但是,一個人在他成長的道路中一定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產生,這些問題將會擋住學生前進的道路。這時候,班主任應該及時出現在學生的面前,對學生進行指導,積極引導學生。班主任應該與各科任教師一起抓好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教育的過程中使學生真正了解到底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什么是應該做的,什么是不應該做的。在學生成長的道路上,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逐漸的成長起來,逐漸擁有進行自我辨析的能力。
總之,在小學階段,班主任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應該做到在理念上要以學生為根本;在方法選擇上要與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相結合;在具體的班級管理工作中,應該選擇工作能力強的、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作為班級干部,培養班級干部輔助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讓班級干部在班級管理中發展特長,展現自我。這是新形勢下班任工作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