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新愛
摘要:生活化教學是新課改所提倡的重要教學方式之一,把數學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它充分展現了以學生為教育主體的理念,在發展學生認知、情感和態度方面有著明顯的作用,同時促進了學生對于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小學數學;應用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而最終服務于生活。當前我們的數學課程改革十分重視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強調“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本著數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教學理念,教師要樹立將數學應用于現實生活中的意識,引導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實際問題的能力,將學生的生活與數學學習結合起來,從數學教學的需求出發,讓學生從生活經驗、生活實際中去挖掘數學知識的生活內涵、捕捉生活中的數學現象,聯系生活講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體現“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從而領悟到數學的魅力、感受到數學的樂趣,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客觀世界,讓學生會因為數學學習而感受到生活的豐富多彩,讓學生盡情地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因此,數學教學要瞄準與學生生活經驗有最佳聯系點,并架起數學與生活的橋梁,將數學知識因貼近生活而變得生動有趣。從而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內驅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提高數學修養和實踐應用能力。
一、注重應用生活化教學方法
在當前的新課改的發展趨勢下,教師應在教學當中不再沿用以往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對于部分數學基礎知識,如果應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會要求學生進行機械記憶,這樣的機械記憶的學習方式,只會使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定,讓學生無法進行自主思考與自主學習。在數學教學當中,尤其要注重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當中不能僅僅是應用單一化的教學方式,應提供給學生互動交流的平臺,以及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課內外活動,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學會應用數學思維來考慮數學問題,并合理應用數學技能,這將教學生活化真正體現在小學數學當中,教師應讓學生懂得靈活應用生活化理念,將原本抽象的教學知識置換為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生活素材,并指導學生立足于現實生鼓勵學生從實際出發去分析與解決問題,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后進一步掌握數學學習方法。例如,教師在教授“三角形”的知識點時,為使學生深入體會什么是三角形,教師可安排各個學習小組來制成三角形的紙質包裝盒。教師要指導學生應用已掌握的三角形相關的知識來開展合作來制作包裝盒。在進行制作的過程當中,可充分促進學生的求知欲,在開展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當中,既可有效的提升了學習小組所有成員的合作學習的意識與能力,還可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還提升了小組協作能力,還可使學生較好的認知到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之間所具有的緊密聯系,使學生能夠進行自主學習,養成學習的自信心,使學生能夠深入的體驗生活,并從生活當中鍛煉實踐操作能力。
二、合理應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現實生活的實際問題
數學學習終極目標,即為在現實生活當中能夠較好的應用所學知識。教師應在教學當中來精心創設生活化的情境,使學生能夠應用所掌握的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當中的實際問題。這樣既能夠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與掌握所學的數學知識,同時也能進一步增進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自信心。例如,筆者在教授有關“利息”的知識之后,就安排了一次生活化的充滿趣味性的課外作業“學做一次小儲戶”,首先安排學生查閱當前讓銀行所執行現在的存款利率數,并讓學生計算自己零用錢,再比較不同年限的存款利率,計算出應如何存款才能獲得最大的收益?這種充滿趣味性的作業,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深入分析、調查研究、相互比較的學習過程,能夠學生深入理解與掌握利率、利息的相關知識點,這些學習活動能讓學生在日常生活當中學會理性的消費。養成勤儉節約的意識,讓教師能夠達成教書與育人的相互統一。在教學當中貫徹落實理論知識與學習實踐的緊密聯系。讓學生在現實生活當中充分應用所學知識,從現實生活來有效的拓展知識面,并獲得更多的知識,既較好的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欲,同時也在現實生活當中懂得了該如何應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三、聯系生活實際,從身邊發現數學問題
教師聯系生活實際創設生活情境在于為學生提供體驗數學的機會,通過數學活動促進學生不斷增強自信心,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享受成功的喜悅,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在實踐活動中理解知識,掌握知識。生活情景的創設,改變了傳統教學的“單一模式”色彩,使得數學課堂充滿生活氣息。
如:在教學《克和千克》時,讓學生到生活中觀察幾件物品的包裝,記下他們的重量,在交流時,同學們提出了許多現實的問題,如:方便面袋上印著總量:70克,面餅:65克,從而知道調料袋和包裝袋重5克。食用鹽包裝袋上印著凈含量:500克±10克等實際問題。
如在教學完乘法后,我和學生進行了一節實踐活動課。當時我是這樣來創設情景的: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上,老師想和大家一起去欣賞春天的景色,大家想不想去游覽一下,去找一找春天?春游時得帶食物,下面是一些零食的單價:面包2元;飲料3元;梨子1元;話梅2元;餅干3元;瓜子2元……讓同學們用30元去買。這樣的情景創設,學生親身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要做一個有心人從生活中去發現數學。這樣既達到傳授數學知識的目的,又達到解決實際問題,感受生活中的數學之效果。
在體驗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既可積累數學知識,更是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最佳途徑。
總之,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下,開展生活化教學,既讓學生能夠快樂的學習數學知識,同時也提升了數學教學的效率與質量。因此,教師應在教學的過程當中,進一步研究如何才能應用好生活化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數學知識水平與綜合素質,為學生今后深入學習數學奠定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