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開路
摘要:小學教育是一個人成長發展的起步階段,小學數學對學生的發展至關重要,它影響著一個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加強小學生的數學教育是我國小學教育的重要內容。在新課改中,要求小學生的數學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教師引導學生主動獨立的解決問題,進而提升小學生的數學成績。本文主要通過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現狀分析,提出相應解決對策,以期在小學的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獨立思考;措施
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需要的不是應試教育下的學習工具,而是具備獨立思考并能解決問題的優秀人才。因此,要從小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在數學教育教學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幫助學生從小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一、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分析
(一)教師缺乏對學生主動思考能力的引導
我國的小學教育一般都是強調教師的主體地位,注重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忽略對學生主動思考的引導。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教師和家長都注重學生的成績結果,忽視學生的思考能力培養。教師在期末復習中,數學題給出的解題思路都是固定的,部分學生為了提高學習成績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數學的學習,這種情況非常不利于學生主動思考能力的培養,學生通過套用教師給的公式模板進行數學答題,致使學生喪失了主動思考的能力[1]。
(二)課業壓力壓制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當今的社會競爭非常激烈,小學生從小就面臨重大的學習壓力。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學生被要求得高分,教師和家長也要求學生用成績說話,但傳統的應試教育存在很多弊端,會導致學生片面的追求成績,從而忽視自身思考能力的培養[2]。例如,很多小學生也開始進行題海戰術,通過做大量的數學題來提高自己的數學成績,學生大部分時間都花費在做題中,沒有時間進行獨立自主的思考,這種情況導致小學生思考能力的發展得到遏制,并且長期的題海戰術更會導致學生的厭煩心理,對數學產生厭倦,進而喪失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措施
(一)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加強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
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新課改的重點內容,但是在小學教育的實際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往往無法得到尊重。當前的小學教育活動常常強調教師的主體地位,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致使小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受到嚴重的威脅。因此,在日后的小學教育教學中要注重學生思考能力的培養,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也要加強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3]。
(二)減輕小學生學業負擔,創建獨立思考的課堂氛圍、
根據新課改的要求,提出為小學生減負,要求教師在作業布置上充分考慮學生的能動性,使學生有時間進行課業思考。學生的課業負擔減輕,就會有更多的時間進行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幫助學生積極開拓思維。
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能夠幫助學生進行獨立思考。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學生的課堂環境有著非常重要的關系。作為一個小學數學教師,需要營造一個輕松活潑的課堂,課堂氛圍輕松有利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小組,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學生通過分組討論的方式暢所欲言,說出自己的解題思路,進而得出更好的學習方法,學生在說出自己的方法時,也會理解其他同學的方式,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三)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讓學生愿意思考
沒有熱情的數學思考是沉悶的,對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養成不會有大的成效。因此,要求教師在傳授數學課程的同時,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只有學生對數學感興趣了,他們才愿意思考。所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一方面要加強基礎知識的鞏固,另一方面要重視學生數學興趣的培養。讓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數學的學習中,只有這樣他們才會將思考當做樂趣。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多媒體的使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主動投身到數學的世界中。
(四)教師設置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
傳統小學數學教學是以教師為核心,課堂上以教師的單方面講解為主,填鴨式的將知識灌入到學生的腦子里,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學生對教師產生了嚴重的依賴,學生沒有時間去思考教師傳授的知識內容,長此以往學生喪失了思考的能力。因此,改變這種教師單方面的講解,教師可以通過課堂上設置問題,采取與學生進行互動的方式。
教師要擅長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去思考,例如,當學習到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球的反彈高度時,教師可以先進行提問,詢問學生皮球落地后的反彈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幾分之幾,引發學生思考,通常這個時候學生會給出不一樣的答案,教師在收集完學生的回答后,親自帶領學生們做實驗,整個過程帶動了所有學生參與其中,教師將實驗結果進行記錄最后得出結論,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思考,更會對數學的興趣大大提高。
(五)鼓勵為主,幫助學生樹立信心
小學生處在人生的成長階段,身體和心里都比較脆弱,他們與成人一樣,希望得到肯定,希望被贊賞,一味的批評和懲罰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容易讓他們產生消極的心理,因此在小學教育里,教師和家長應該多以鼓勵為主,幫助學生在成長階段樹立信心,積極樂觀的生活。
多對學生進行鼓勵,是指教師要運用科學合理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正面評價,提高學生的自信心,真正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進步,進而激發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熱情,讓學生真正的愛上思考,享受被夸贊的樂趣。教師不能只看到學生的考試成績,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生活狀態,進而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的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從小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對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有很大的幫助,教師要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營造一個獨立思考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J].學周刊,2017(7):84-85
[2]宋開紅.關于小學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問題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15(5):14-14
[3]李晶晶.小學數學教育中如何培養獨立思考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5(1):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