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澤惠
摘要:語文是門人文學科也是門綜合學科,教學中需要注重對學生的教育理念、實踐技能以及認知能力的培養。在高中教學中,語文學科有助于引導學生構建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培育優質的人文素養和人格,優化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時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方向,可以展現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關鍵詞:創造情境;合作學習;問題意識
高中語文這一門學科是高中學習中的重要學科,在高考中處于重要地位,因為語文的分值很高。當我們牙牙學語的時候就已經在接觸語文了,作為一個中國人,中國話是母語,相對于外語的學習肯定是相對簡單的。但是根據教育調查的數據顯示,大部分學生高中語文學科的分數一直不太理想,處于一個中等的水平。造成這種狀態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老師和學生。學生也許是學習方法不對,沒有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另一方面就是教師教學層面出現的問題,沒有很好地以學生為目標,適應學生去授課。本篇文章主要探討高中語文教學中老師存在的一些問題以及解決的措施。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的高中語文教學是“灌輸式”教學,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們被迫接受知識。加之教學內容枯燥無味,注重對語文書本知識的深入解讀,不聯系實際,更是使得學生對語文學習提不起興趣。烏申斯基曾說過,強制一個對學習沒有絲毫興趣的學生去學習將會扼殺他對探究真理的欲望。畢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然而,在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探究性學習彌補了傳統語文教學的不足。在探究性學習中教師不再是僅僅教授知識,代寫碩士論文而是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當枯燥的被動學習變為了主動學習時,學生享受到了學習帶來的樂趣。例如高中語文課本中的話劇《哈姆雷特》,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只是大致分析各人物的性格特點以及這部戲劇的現實意義;然而在探究性學習中,老師會組織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話劇表演。在表演前期學生們為了能夠有最佳的表演效果,會獨立地深入分析角色的特點,不知不覺中將文章掌握。
二、營造探究性學習的氛圍
“學貴有疑”,學生在探究性學習活動中能發現問題,思考并解決問題,是完成探究性學習活動的關鍵。而且問題作為探究性學習的重要載體,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要營造探究性學習氛圍,教師就應該鼓勵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并通過營造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不僅敢問,而且敢想敢說敢做,敢于創造。譬如,在學習《燭之武退秦師》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啟迪學生探究:燭之武用的什么方法,就能僅憑一人之力把秦國的大軍給說退?燭之武又是處在什么歷史背景下,給予了他展示才華的機會?等一些可以把握全文主旨的問題情境,有了這些問題情景以及從中產生的許多有價值的問題,學生求知的欲望和濃厚的閱讀興趣就會被激發,在這樣的氛圍下,閱讀探究活動就變成了學生自覺主動的積極行為。
三、創造探究性學習的情境
高中語文課程是人文內涵和語言文字的有效結合,因此,高中語文課程的探究內容非常豐富,而且探究的過程是講究情感的投入和發展的。所以,只有科學合理的創造探究性學習情境,才能更好的確保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有效實施。首先,教師可以借助虛擬情境的手段和方式,讓學生在理解、領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人為地再現文章意境,利用語言文字,聲情并茂地虛擬情境,使學能夠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譬如,在學習《沁園春·長沙》一課時,教師可以播放一段合適的背景音樂,然后模擬作者站在江邊,看滾滾江水浩蕩千古,心中滿懷豪情壯志的形象,并大聲的朗誦出這篇經典的詩歌,把學生的情感融入到作者的寬闊胸襟與遠大抱負中去,在這樣的情境體驗中,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深入的開展探究學習。另外,考慮到多媒體課件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在呈現文本內容上的優勢,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媒體創設生動直觀的現實情境,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更好的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
四、在合作中學習
在高中語文教學的某些方面,通過同學們在課堂中的合作學習才能得到更好效果。比如為了使學生對課文《雷雨》進行更加透徹的了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課文進行表演,加深對文中人物的認識。如果學生總是獨自一個人思考,難免會陷入思維的困境,因為在他思考的過程中遲遲沒有新想法的加入,或許就離真理的發現永遠遠了那么一步,最終只會鉆入自己的牛角尖。因此我們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自由分組,在同學的合作中共同學習,這樣不僅能使學生在互相討論中促進思想的碰撞,豐富知識層面,并且還能讓學習好的同學幫助學習差的同學,發揚互助互愛的精神。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也能得到極大的提升,有利于某些學生改變內向膽小的性格,更能讓每個同學在小組的分工合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發揮自己的作用,貢獻自己的力量。
五、加強探究性學習
筆者通過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開展探究性教學方法,發現效果較為明顯,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意識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同時也發現對于教學而言,學生的問題意識極其重要,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經常與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并產生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究的心理狀態,會促使學生不斷進行思維探索。問題意識與學生的學習效果緊密相關。在語文教學中,也經常存在這種情況,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問題較多 ,而學習差的學生則沒有問題。教師應該緊緊抓住課堂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的探究意識,并營造平等、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打破傳統的教師灌輸、學生吸收的教學方式,建立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的教學方式,以質疑開路,在問題教學中實現教學目標,從而培養學生敢于探索、敢于創新的良好習慣,進而提高其學習能力。
總之,加強探究性學習活動的實施,是高中語文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滿足當代高中學生快速發展與提高的重要機遇。關注探究性學習的應用,就是在關注高中語文教學改革工作。探究性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活動中的主體,促進學生自主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成為語文知識的創造者。在高中語文教育事業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探究性學習方式必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林素麗.課堂因你而精彩——語文課堂沉悶現象探因[J].神州.2013(03)
[2]韋燕.把探究性閱讀教學落到實處[J].文教資料.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