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霞
摘要:在教學中,教師應深度探究快樂教育理念的本質及應用策略,最終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更加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使得學生在收獲語文知識的同時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關鍵詞:快樂教育理念;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性推進,教育界開始越來越重視素質教育模式的構建,要想促進學生的全面性身心發(fā)展,就需要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并讓學生在課堂的學習中感受到快樂。但是,在傳統(tǒng)的小學階段語文教學中,教師普遍要求知識點的灌輸,使得整體課堂氛圍比較沉悶,且缺乏學習熱情。在此背景下,快樂教育理念應運而生,其能夠創(chuàng)設一個和諧且歡樂的語文課堂,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語文,從而更好地響應素質教育的號召。
一、構建小學語文“快樂課堂”的意義
(一)能夠營造愉快的學習氛圍
課堂氛圍不但能影響學生聽課的狀態(tài),也能影響教師上課時的心情。不難想象,如果課堂氛圍緊張壓抑,或者是呆板枯燥,不但學生聽課時打不起精神,恐怕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也會覺得越來越無趣。這樣的課堂氛圍會給教師和學生兩者都帶來精神上的負擔和心理上的痛苦。而“快樂課堂”的構建,無疑能營造出愉快的學習氛圍,在課堂上形成一個充滿正能量的“氣場”,讓教師和學生消除隔閡,縮短距離,默契交流,心靈相通,實現(xiàn)良好的互動。
(二)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人都有追逐快樂的本能,尤其是對于小學生而言更是如此。實際上,小學生對于知識是有一種天然的渴求和期待的,但如果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過于死板和教條,就會很容易讓小學生感到厭倦,澆滅他們探求的欲望。作為教師,要善于給予學生學習語文的快樂期望,盡可能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是有趣好玩的,是豐富多彩的,是鮮活生動的,是像夢幻一般美麗浪漫,又像游戲一般輕松自由的,是有無限的創(chuàng)造的可能的。總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自然能夠吸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盡快進入學習情境。
(三)能夠取得高效的學習效果
古語說“欲速則不達”,很多語文教師過于功利化,在語文課堂上惜時如金,分秒必爭,一堂課滔滔不絕地從頭講到尾,恨不得把所有的語文知識一下子灌進學生的大腦里。殊不知,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教師教得熱汗淋漓,學生卻累得氣喘吁吁,甚至有的學生因為跟不上老師的思路干脆放棄學習,這樣的教學效果難免差強人意。語文教師的課堂任務應該適當安排,不能以教師的講解代替學生的思考,要多留一點時間給學生,要讓學生充分發(fā)表個人見解,讓各類學生都獲得成功的喜悅,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就能由“教而獲知”轉變?yōu)椤皩W而獲知”,學習效果自然是高效的。
二、構建小學語文“快樂課堂”的途徑
(一)建立平等且和諧的師生關系,公平對待學生
平等且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快樂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要想讓學生在一個充滿歡樂、美好的環(huán)境中發(fā)展和成長,教師需要以一顆真誠的心對尊重和對待學生,公平的對待每一個班級成員,尤其是對成績較差的學生更是需要耐心的指導。教師在課堂中不僅需要扮演一個引導者的角色,還需要與學生做好朋友,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予鼓勵和開導,在學生成績上升或獲取成功的時候,教師需要通過煙雨故里送上祝福。在課堂中,機遇平等的原則進行師生關系構建,讓快樂教育更好的推行下去。
(二)打造快樂的課堂,需要教師實行有效的教學策略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總結出一套比較成熟的教學策略,即“趣—疑—究”三步教學法。所謂“趣”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激發(fā)學生的情趣,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所謂“疑”就是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帶著疑問學習,激發(fā)其學習的求知欲。所謂“究”就是帶著學生主動探究,學會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提升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步教學法的運用,圍繞著快樂教學的主線進行。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學習的積極性自然就高了,這樣,學生在學習中自然就會產生快樂的體驗。又如,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不斷地設置問題,讓學生產生一個個疑問,就會使學生對這些問題產生好奇。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學生自然就會產生探究的欲望。當學生通過自我探究,解決了問題,大大增強了自己的自信心,自然就會產生快樂的情感體驗。在這樣快樂的情感氛圍中,我們的教學效率自然會大大提高。
(三)打造快樂的課堂,需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習的真正主人。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偏重于“教”,往往忽視了作為課堂主人的學生的“學”,實施以“教”為主的策略,實施“滿堂灌”或者“填鴨式”教學,學生屬于“被動”學習,而非“主動”學習,主人的地位無法真正落到實處。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積極性不高,把學習當成一種“苦差事”,哪有什么快樂可言。如果學生天天在在這種“痛苦”的情感體驗中學習,那么,我們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因此,要想提高教學實效,必須打造快樂的課堂;要想打造快樂的課堂,就需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由教學的“仆從”變?yōu)閷W習的“主人”,把“讓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進而轉化為“我樂學”。在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發(fā)揮主導作用,指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聽,用自己的嘴說話,用自己的鼻子嗅,自己動手去做,自己動腦去想,自己用心去感悟,自己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問題,思考生活中的問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樣的教學,全程都伴隨著學生主體的全身心投入,更加注重學生自己的親身體驗。當學生獲得一點點成就的時候,自然就會產生自好感,自豪感越強烈,快樂的體驗就越強烈。快樂的體驗越強烈,就越想更加努力地學習和探究,以獲取更大的成就。當在進一步的學習中,學生獲得更大的成就好,快樂的體驗也就相應地更為強烈。
發(fā)展是教育的最終目標,教師應當在快樂教育理念的加持下,本著以學生發(fā)展為根本的思想,針對學生不同特性進行課堂條件的創(chuàng)設,充分挖掘有利于學生潛能發(fā)揮的重要條件,從而促進學生的健康和個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趙夢游,朱華.快樂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探析[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03):17-19
[2]龍玉新.快樂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措施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6,(08):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