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云強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的法律制度也更加完善。但是再完善的法律制度也會有遺漏和缺陷。在某些特殊案件中,法律規則不能滿足具體案件的適用,并且有些情況下法律規則的適用會違反人們正常的社會價值觀,也違背法律原則的具體精神。此時,很多法官會引用法律原則作為裁判的依據來審理案件。運用法律規則來審理案件是司法審判中的常態,而運用法律原則來審理案件,通常針對一些極其特殊的案件,因為法律原則相對于法律規則更加抽象,沒有一種具體的行為模式可供參考。在司法實踐中,法律原則可以稱之為雙刃劍,用得好可以維護司法公平正義,用得不好則造成司法資源浪費,造成司法不公,容易造成較大的社會影響。
關鍵詞法律原則 必要性 適用條件
一、法律原則適用的必要性
(一)指導法官審理案件
在司法實踐中,不同的法官面對同一法律原則往往理解程度不同,這是由于每個法官的知識水平和對法律的理解能力不同所決定的。尤其在審理一些特殊的案件時,當立法出現不完善甚至出現漏洞時,法官審理案件時找不到與之相適應的法律規則適用,這時法官往往會通過法律原則作為裁判的依據來審理案件。在適用法律原則時首先要進行法律推理,法律推理是以法律規則為大前提,以案件的事實為小前提的,以三段論的形式推導出結論的。要想適用法律原則必須要對法律原則進行正確的解釋,法律推理的目的也是為了得到正確的法律原則的解釋。所以對法律原則的正確解釋在適用法律原則時是至關重要的,它決定了案件能否得到公正合理的解決并實現個案正義。不同的法官對法律原則的理解程度不同往往會影響法律原則的具體適用。以“瀘州遺贈糾紛案”為例,法官在審理案件時就是以法律原則為基礎來具體審理此案,當法律規則的適用違反法律原則時,法官選擇了適用法律原則,因此得出的結果是公正遺囑違背公序良俗原則而無效。法律規則的適用必須遵守法律原則,違背基本法律原則的規則適用往往會引起較大的社會不公的反應。
(二)補充法律的漏洞
雖然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帶來了法律制度的不斷完善,立法技術的不斷提高,但是立法者畢竟也受時代的限制,法律存在漏洞是在所難免的。而在具體案件中通過法律原則來彌補漏洞是最快捷有效的方法。由于法律原則具有較高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所以法官在適用法律原則時往往具有較大的自由裁量權。也正是法官通過法律原則來行使自由裁量權,所以在法律規則沒有規定時,也能使案件往往得到公正的裁決。縱觀世界,不管是在英美法系國家還是在大陸法系國家,都是通過運用法律原則來彌補法律規則的漏洞,由此可以看出法律原則在彌補規則漏洞時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解決法律使用的沖突
在司法實踐中,法官在審理案件時往往會遇到法律適用的沖突問題,對同一個案件既可以使用此法條來審理也可以使用彼法條來審理,并且兩種法條的適用往往會得出不同的結果。在具體的案件審理過程中,雙方當事人往往會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法律條文來維護自己的利益,并且往往會針對法律條文的適用問題爭論不休,從而更好的來維護自己的權益達到權益最大化。在此情況下法官不管運用哪一法條都會使另一方感覺到不公,從而使案了事不了,而在此種情況下,法官往往會根據法律原則的內在精神來判斷,選擇最符合法律原則內在精神的規則來作為審判的依據審理案件。因為法律規則的適用一定要遵循法律原則的內在精神,只有抓住法律的內在精神,才能依據其內在精神來審理具體的案件,從而使案件得到最公正的審判,最終實現公平正義,使案件審理結果能使雙方當事人都能滿意。
(四)實現案件的公平正義
要想使案件得到公正的審理,使案件的審理結果得到雙方當事人的認可,就必須在審理程序和適用法律條文的過程中實現和保證個案正義。個案正義由兩個方面組成,一方面為形式正義,另一方面為實質正義。在法官審理案件時首先要保證訴訟雙方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得到充分的行使,平等的對待訴訟雙方當事人。在法律規則的適用不能保證實現案件的個案正義時,法官往往會運用法律原則來審理案件,在適用法律原則時必須對法律原則進行充分的說理論證,作出正確的解釋,從而在判決時才能使案件的結果實現公平正義。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在適用法律原則來審理案件時也必須要遵守法律程序,不能違反法律的正當程序來適用法律原則,更不能隨意的對法律原則來進行解釋,要立足于案件事實和法律原則應有的含義的基礎上適用法律原則來審理案件。
二、法律原則適用的條件和方式
(一)法律原則適用的條件
1.法律規則的適用會使案件審理結果不公
在司法實踐中,基本上所有的案件都能找到與之相適應的法律規則與之相配,但是有些時候在遇到特定的案件時,如果繼續適用法律規則往往會導致案件得不到公正的審理,所以為了保證案件得到公正的審理,此時不能直接適用法律規則。法律之所以允許法官在針對特殊案件的時候可以運用法律原則來審理案件,就是為了保證案件得到公正的審判結果,從而避免法官機械的使用法律規則使案件得到不公平的審理。還是來看“瀘州遺贈糾紛案”,如果依據法律規則來審理此案,遺囑是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并且經過公正,遺囑人的財產應該屬于原告,但是如果這樣審判明顯是違背法律原則的,這樣第三者也可以光明正大的進入別人的家庭,社會和諧談何說起,所以法官在審理此案時運用了法律原則中的公序良俗原則認定遺囑無效。從而保證了案件得到公正的審理,此案在我國法律原則的適用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2.在個案中沒有與之對應的規則可以適用
盡管我國的立法技術得到很大的提高,法律制度也得到了不斷的完善,但是在有些情況下也會出現法律漏洞,這也是在所難免的。在審理一些特殊的案件時,若在法律規則中找不到與之相適應的法律條文來作為審判的依據,那么此時法官的審理工作將會遇到很大的困難,在有些情況下法官會類推適用其他與之最接近的條文來作為裁判的依據,最終結果可能會使雙方當事人都不會滿意,這往往也是產生疑難案件的原因之一。此時若等待立法的完善,這是不現實的,立法工作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不能滿足既己發生案件審理的需要,此時最有效的方法是適用法律原則來彌補法律規則的漏洞。既然案件已經發生就必須得到公正的解決,不能因為沒有相應的法律規則可以直接適用就不去審理,此時我們可以借助法律原則的一些規定來具體審理此案,只有在法律規則沒有具體規定或者法律規則的適用違背法律原則具體精神時,我們才能適用法律原則來作為案件審理的審判依據。法律原則的適用也是維護法律權威的一種表現。
(二)法律原則的適用方法
1.必須根據客觀標準進行價值判斷
在案件審理過程中,無論是適用法律規則還是適用法律原則都需要法官的價值判斷。只有在法律規則沒有具體規定的情況下,我們才能考慮適用法律原則,但是如果法律規則的適用違背法律原則的內在精神使案件的審判結果違背個案正義時,我們此時則可以舍棄法律規則而適用原則。當沒有具體的法律規則可以適用時,我們通常的做法是適用法律原則來審理案件,這樣的做法在司法實踐中是比較好理解的,因為當沒有具體的法律規則來適用于某個案件的審理時,而此時案件又必須得到公正的審理,此時運用法律原則來審理案件是省時省力又有效的,也是容易使雙方當事人理解的。在司法實踐中,讓人難以理解和接受的往往是第二種情況,就是在適用法律規則時會違背法律原則的內在精神,審判結果也不能做到公平正義以及甚至違背人們的正常社會道德觀時,為了使案件得到公正的審理,此時我們可以運用法律原則來審理案件并且作為裁判的依據而舍棄法律規則的適用。此種情況是最為棘手的,當法律規則具有明確的規定時為何要適用法律原則,此時需要法官進行價值判斷,對法律規則和法律原則的適用來進行價值衡量從而選擇出如何才能使案件得到公正的審理。在適用法律原則時,法官肯定會進行價值判斷,但是法官在進行價值判斷時必須以客觀的標準為依據,絕對不能對法律原則進行不切實際的解釋,也絕對不能濫用其擁有的自由裁量權。再來看“瀘州遺贈糾紛案”,公正遺囑是當事人真實的意思表示并且經過了公正機關的公正,在法律上是安全合法有效的,但是結合本案的具體案情和法律雖追求之公平正義來看,法官舍棄法律規則而適用法律原則是完全遵從法律應有之公平正義的,是完全符合法律精神的,公證遺囑雖然程序合法但是其也不能違背民法的公序良俗原則,否則遺囑則無效。
2.必須建立在充分說理之上
法律原則相對于法律規則是比較抽象的,在法律條文中概括性較強,不像法律規則那樣有具體的三要件可以直接援引適用。因此在審理具體案件時,不能像適用法律規則那樣直接援引,必須經過充分的分析解釋價值判斷才能適用。法律原則不需要像法律規則那樣明確具體,因為法律原則也沒法做到明確具體,它的存在就是為了彌補法律規則的漏洞,為了更好的解決一些特殊案件審理的兜底性法律規范。可見法律原則的適用相對于法律規則的適用更加復雜繁瑣,必須對法律原則進行充分的說理論證后才能進行適用。如果在適用法律原則時不進行充分的說理論證,那么法律原則就不能進行適用,否則案件不僅不能得到公正的審理案了事不了,并且還會產生較大的社會影響,會使法律的權威地位下降,法官要是無節制地濫用法律原則還會容易產生腐敗。
3.建立完整的法律原則適用規范體系
截至目前為止,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中還沒有一套完整的法律原則的適用規范體系,所以,在法律原則的適用過程中容易出現兩個問題,在有些案件中本該適用法律原則但是卻沒有適用,而在另一些案件中本來不需要適用法律原則卻適用了。我們從以上的論證中可以知道法律原則有其適用的必要性,對法官的審理案件有極大的幫助,對案件的公正審理也有極大的幫助,但是也容易產生法官的自由裁量權擴大,導致一些腐敗現象產生,所以為了案件的公正審理,同時也為了使法官的自由裁量權不濫用,我們必須建立一套完整的法律規范適用體系。首先,在案件審理過程中如果有法律規則可以適用,并且法律規則的適用可以保證案件得到公正審理的情況下則嚴禁法律原則的適用,法官必須依據具體的法律規則來對案件進行系統的審理。其次,法官在案件審理過程中,不能以道德原則代替法律原則來適用。雖然道德原則和法律原則在很多情形下有許多相似之處,但是兩者之間絕對不是相等的,所以法官在適用法律原則時必須嚴格按照法律原則的應有之意去適用,而不得隨意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