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路
摘要: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但是由于不合理的經濟增長模式,使得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近些年來各種環境問題成為人們熱議的一個焦點話題。為了改善生態環境,就要切實做好環保工作,而且需要全社會都要樹立環保意識,高中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逐漸成熟的重要時期,學校和教師要注重此時培養他們的環保意識,不但要在理論上講解環保工作的重要意義,應該組織開展豐富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把環保真正的落實到行動中,滲透到日常生活中,真正的從我做起,并充當環保工作的宣傳者,為創設美好的環境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本文主要探究了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培養高中生環保意識的途徑,旨在倡導我們新時代高中生要真正的參與實踐。
關鍵詞:社會實踐活動 高中生 環保意識 培養 途徑
0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社會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發展速度迅速提升,各項事業繁榮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但在粗放式經濟發展模式下,生態環境受到了巨大的破壞,近些年來的沙塵暴、霧霾等天氣深刻地困擾著人們的各項生活。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加強環境保護工作已經是迫在眉睫,國家很早也已經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戰略,全社會每一個公民也都應該積極參與,樹立環保意識。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肩負著國家發展的重要使命,學校和教師要組織開展多樣化的環保主題社會實踐活動,我們高中生自己也要積極參與其中,逐漸樹立起環保意識,我校近年來組織了很多環保實踐活動,下面進行簡要的介紹。
一、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注重組織開展環保主題活動
高中學校和教師在培養學生環保意識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強化理論知識教學,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和互聯網技術,在網上搜集一些關于環境污染為人類帶來危害的圖片或視頻,通過運用圖文并茂的豐富教育資源的充分展示,讓學生們深刻認識到環境保護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喚起環保意識。另一方面,教師還要注重組織學生開展環保主題活動,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在社會實踐過程中落實在行動上,進一步確立和穩固環保意識。
學校和教師在組織高中生開展環保主題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定期組織學生以班級或者小組為單位,走出校門,走到校外,在社會上去宣傳環保知識,在全社會形成積極參與環境保護工作的良好氛圍。6月5日的世界環境日就是一個良好的契機,這一天可以組織學生加大宣傳范圍和力度,讓廣大人民群眾的內心能夠有所觸動,他們也就會在實際生活中自然而然地規范自己的行為習慣,如節約用水、不亂扔垃圾等,從自己生活中的點滴做起。學生們在開展環保主題活動的過程中,學校和教師要做堅強的后盾,給予他們大力支持,既要在精神方面鼓勵和倡導這樣的行為,還應該在資金和組織上給予必要的幫助,在校園內形成濃厚的環保氛圍。之后要注重活動的總結和提升,讓學生們談一談自己參與活動的感受,寫一寫都有哪些心得體會,從而把環保意識牢固地刻在腦袋里,深刻地記在心中,激發出環保意識,爭當環境保護的宣傳者和踐行者。
二、創造更多實踐活動的機會,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
對于環境保護方面的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學校和教師要積極的探索和研究,努力為他們創造更多的機會,引導他們在形式多樣的活動中不斷的實踐學習,鞏固和增強自身的環保意識。例如,在節假日期間,可以組織學生去旅游,但是要讓他們自己準備垃圾收納袋,在盡情欣賞美麗風景的過程中,也要把自己的零食包裝收集起來,不能隨意丟棄,而且還要注意在沿途上撿拾游客丟棄的垃圾,分類放到垃圾桶內。在這樣一次很簡單的旅游活動中,學生們不但飽覽了祖國的風景名勝,心情舒暢愉悅,而且也培養形成了環保意識,活動效果非常好。再比如,還可以深入到社區和街道中,宣傳群眾們要注意做好垃圾分類工作,像廢舊電池、油漆顏料等都屬于有毒有害垃圾,隨意丟棄對環境造成的危害巨大,所以可以向小區發放和張貼環保宣傳單,講述這類垃圾的危害,并且制作和安放特殊垃圾回收箱,定期收走并運送到垃圾處理廠,進行特殊的處理實現再利用或者銷毀。
針對當前社會上存在的一些污染問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實際調查分析,思考一下是由于居民自身素質不高的原因造成的,或者還是有其他的客觀原因,在掌握大量調查資料的基礎上,分析得出最終的結論,找出其中的癥結所在,提升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建議,反饋到居民、企業或者政府,真正清理污染源。需要注意的是,高中生雖然已經身心基本成熟,但缺乏社會經驗,所以教師不要布置太難的調查任務,應該做到從實際狀況出發,首先從學校周圍的環境問題入手,如走訪當地居民進行訪談記錄,或者填寫調查問卷的方式,分析學校中周邊垃圾都是從哪里來的,找出污染形成的來源。通過這樣的實踐調查活動,學生的思維活動得到了充分的調動,環保意識逐漸增強,社會責任感得以確立,并且還從中鍛煉了人際交往能力,綜合素質能力得到了發展。
三、家庭與社會要積極參與,在相互配合中營造環保氛圍
對于高中生的環境教育工作,并不只是學校的任務,只需要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做到學校、家庭與社會的相互配合,共同營造一個良好的環保氛圍,將會引導學生形成環保意識,時刻地都要規范自己的相關活動。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就是孩子所效仿的榜樣,父母的言行舉止都深刻地影響著孩子,所以家長在生活中首先要自己做到節約用水、不隨意破壞花草樹木等,真正做孩子行為的正面模范,當學生說自己父母把洗完菜的水用于澆花或者沖廁所的時候,再加上教師的進一步引導,他們以后在生活中也會自覺地讓自己行為也注重堅持做好環保。當家長與孩子一起外出旅游的時候,應該告誡孩子不能隨意刻畫,不踐踏草坪,不隨意亂扔垃圾等等,這樣的親子教育更能讓學生們接受,環保意識逐漸的實現了培養。
家長和孩子在日常生活過程中應該多進行溝通,在環境方面可以相互說一下自己的看法,并且家長可以帶領孩子親自調查所居住小區的環境狀況,如是否有污染狀況,用水量是多少,是否做到了垃圾分類等等,多層面地分析小區中的各項環境狀況,進一步深化認識環保工作的必要性,之后可以為小區管理者提供一些建議,比如建立環保宣傳欄,加強垃圾分類的監督管理等等,并且向廣大居民們宣傳環保知識,應該愛護花草樹木,做好垃圾分類回收,購物可以選擇使用環保袋或者自帶籃子等等,號召全社區居民都要共同參與到環境保護工作中,努力建設和諧文明的小區生活。
四、充分開展網絡宣傳,注重書寫活動的心得體會
當今是個信息化時代,互聯網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各項生活,很多電子產品也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為豐富和便捷,成為必不可少的一種工具。所以在開展環保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對于調查研究的各種素材,教師要指導學生運用相機、手機等工具進行拍照或者錄制,并制作出宣傳短片,借助網絡上傳到校園網或者互聯網上,進一步擴大宣傳教育的輻射面。比如在制作關于“珍惜和保護水資源”這個宣傳片的過程中,就要重點關注身邊一些人洗漱時不注意關水龍頭,清洗車輛的水滿地橫流,還有工廠肆意排放污水等,以及干旱地區人民用水困難的情況等,這些真實的記錄會引發更多人的情感共鳴,環保教育效果會非常顯著。另外,當參加完各類環保社會實踐活動以后,還要注重書寫心得體會,學??梢蚤_展環保征文活動,并把優秀作品辦成板報的形式在學校展覽,給予獎勵和表揚,對于特別優秀的小論文,還可以投寄到報社,在報刊上發表,學生可以體驗成功的樂趣,從中提高了團隊合作能力,環保意識真正的深入心中。
五、結語
總而言之,在當前生態環境污染問題嚴重的背景下,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意義重大,為了更好地治理和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全社會都充分地參與進來,樹立環保意識,把環境保護作為每個人應盡的責任。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學校要注重組織學生開展多樣化的社會實踐活動,我們高中生也要踴躍參與,將環保放在心中,落實到行動中,為建設美麗中國而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朱清萍.以社會實踐活動為載體,培養小學生公民環保意識[J].少年兒童研究,2015,(06).
[2]袁胡藝.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培養高中生環保意識的分析[J].教育:文摘版,2016,(07).
[3]梁淵博.淺談中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加強德育的實效性——我校加強德育實效性的初步探討[J].新課程·中學,2015,(04).
[4]胡玲.以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公眾意識[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旬刊,2016,(10).
[5]李永會.談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培養高中生環保意識[J].新課程學習:中,2015,(07).
[6]滕雨釗.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培養高中生環保意識[J].科技資訊,2017,(04).
(作者單位:山東省日照第一中學東校區2016級理科三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