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
摘要:本文從教學生活化角度切入,系統闡述了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有效策略,以期更好地促進初中生物改革發展。
關鍵詞:初中生物 教學生活化 有效策略
所謂“課堂教學生活化”,即將課堂教學活動置于現實的生活背景當中,通過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以此來助力學生更好的學習發展。眾所周知,生活中帶有生命的物體都可以稱之為生物,也就是我們所要學習和研究的對象。因此,生物與生活密不可分,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善于結合生活實際,運用科學有效的教學生活化策略。這不僅利于降低學生的學習陌生感,還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有效性。對此,筆者通過深入研究,形成了幾點淺薄認知,以期為廣大教師提供參考。
一、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
初中生物教材中的學習內容與我們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教師要深刻地認識到生物的這一學科特點,并在日常教學中加強知識與生活的聯系,為學生創設更加生活化的教學情境。這不僅利于學生快速進入理想的學習狀態,還利于學生消除自身學習的陌生感。
例如,筆者在教學“五彩繽紛的植物世界”時有效創設了生活化教學情境:首先,筆者將生活中常見的幾種植物搬到了課堂講臺上,并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和回想,以此來說出植物的名稱、生殖方式、生長環境等信息,這樣一來不僅結合了學生的實際生活,還調動了學生的生活經驗,更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來更好地引領學生快速進入課堂學習情境。又如,筆者在教學“食物保存”時,同樣為學生創設了一個生活化教學情境:首先,筆者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一段土豆變腐爛的動態視頻。眾所周知,土豆因存放不當導致腐爛的生活現象比比皆是,但學生卻從未真正探究過這一生物現象背后的原因。但通過播放該視頻不僅能引發學生對該生活現象進行思考,還利于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在此基礎上,筆者通過引導學生聯系實際生活,總結了日常生活中食物保存的經驗,以此為課堂教學奠定了基礎。與此同時,筆者也鼓勵學生將課堂習得的食物保存方法應用于日常生活中,以此來解決生活中的食物腐爛問題。
二、開展生活化實踐活動
知識源于生活,理論源于實踐。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也要遵循該項教育規律,開展多元的生活化實踐活動,以此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驗證理論。需要強調的是,教學實踐活動的環境與生物課堂教學的環境大有不同,因此,教師必須要提前做好準備,以此來提高實踐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例如,筆者在教學“鳥的生殖和發育”時,通過分析教材得知,該節內容的教學重點在于認識鳥的生殖特點和發育過程;該節內容的教學難點在于觀察雞卵的結構。基于此,為了進一步突破教學重難點,筆者組織開展了生活化教學實踐活動。首先,筆者在課上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了提前準備好的鳥類生殖視頻,并根據視頻內容并總結歸納出了具體的生殖過程以及其他一些知識要點。其次,筆者引導學生在小組內開展了認識雞卵結構與特點的實驗探究活動,并通過借助放大鏡、培養皿、解剖針等用具實際觀察了雞卵的相關結構。學生通過實驗觀察真切地探究了相關的雞卵結構,并通過小組交流總結出了相應的雞卵結構特點,以此有效突破了教學難點。在此基礎上,筆者在其他教師的幫助下帶領學生安全地參觀了當地的養雞場,并通過實地考察與認真研究加深了關于鳥類的知識要點,除此之外,通過養殖專業人士的介紹,學生不僅收獲了更多學習知識,也更加深了知識與生活的聯系,以此真正實現了教學生活化目的。
三、提升生活化教學技能
生物教師作為學科負責人,必須要通過不斷學習來提升自己的生活化教學技能,以此來構建高效的生物課堂,培養學生的生物素養。雖然當前有著具備了多種生活化教學策略,但如何根據教學實際情況進行科學選擇、如何根據學生發展進行創新和改進等問題,還需教師共同努力探究,以此來更好地實現生物課堂教學生活化。筆者在日常教學中經常進行自主學習,通過互聯網平臺觀看一些名師專家的教學生活化講課視頻,以此來仔細研磨優秀教師進行教學生活化的全過程,進而學習該過程中的教學有點,反思該過程中的教學不足,以此來積累更多的教學生活化經驗,提升生活化教學及能力。除此之外,筆者也經常參加學校組織的生活化教研活動,并和其他教師一起組成了課題小組,專門對教學生活化策略進行研究,以此來獲得更多有效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更好的學習與發展。
總之,生物與生活密不可分。生物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善于運用教學生活化的策略,以促進學生更好的學習生物知識、培養生物素養。雖然當前生物教學生活化發展迅速,但卻出現了許多新的教學難題,希望廣大教師共同努力,以此為實現教學生活化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參考文獻:
[1]李小東.初中生物教學生活化初探[J].教育,2017,(12).
[2]陳遠輝.實現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的幾點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5,(35).
[3]趙慧敏.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初探[J].學周刊,2015,(23).
(作者單位:鞍山師范學院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