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澤韜
摘要:在任何行業中,安全都是重要的話題,是實現企業可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的前提條件,也是政治穩定、構建和諧社會的必要保證。我國安全生產的“十二字”方針,為企業安全生產指明了方向,而安全質量標準化正是“預防為主”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安全質量標準化的建設,讓煤礦各生產和管理環節都能達到和保持一定的標準,使煤礦始終處于安全生產的良好狀態,以適應保障礦工生命安全和煤炭工業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關鍵詞:煤礦安全;管理水平;綜合評價;對策研究
導言
近年來,我國煤礦的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煤礦安全問題的頻繁發生嚴重危害了煤礦工作人員的人身健康安全,引發了較大的社會動蕩,這對于我國現代煤礦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說,認真探索和對待我國現代煤礦在安全管理上存在的問題,并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迫在眉睫。只有解決了我國現代煤礦安全管理問題,才能提高我國煤礦工作人員的安全指數,從而有利于社會的穩定發展。
一、我國現代煤礦安全管理概述
(一)我國現代煤礦安全管理簡介
所謂現代煤礦安全管理,就是通過采用一系列的管理措施來提高我國煤礦工作人員的安全指數,從而保障我國煤礦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我國現代煤礦安全管理首先要求煤礦企業各級部門進行安全生產,明確各級部門的主要職責,從而使得各級部門在生產中將職責合理的分解,有助于煤礦生產工作的安全進行。我國現代煤礦安全管理還要求煤礦企業引進安全設備,從而改善安全生產條件,使得煤礦工作人員能夠在發生危險時利用安全設備和設施進行緊急自救,從而提高煤礦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指數。除此之外,我國現代煤礦安全管理還要求煤礦企業定期開展安全會議,討論煤礦的安全生產問題,對近期的煤礦安全問題進行總結并且制定下一階段的安全生產計劃,從而在最大程度上保障煤礦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
(二)我國現代煤礦安全管理的發展現狀
煤礦開采是一項非常復雜艱巨的工作,具有很高的危險性,對煤礦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產生較大的威脅。目前,雖然我國加強了對煤礦開采的重視并提出了合理的解決對策,但是仍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煤礦開采危險性高的問題。我國的煤礦安全生產現狀首先表現在煤礦開采的地理環境差,由于煤礦開采多為地下工作,工作環境復雜,容易發生地表坍塌等危害,所以大大較低了煤礦工作人員的安全性。我國的煤礦安全生產現狀還表現在煤礦工作人員的工作水平不足,安全管理技術和手段相對落后。因為煤礦工作人員多為家庭情況較差的工人,他們為了維持生活而選擇煤礦開采工作,這些工人基本上沒有受到過專業的煤礦開采培訓,在煤礦開采工作中只能通過不斷的實踐來積累經驗,這非常不利于他們在危險發生是采取及時有效的方式自救,加上全管理技術和手段的落后,無法保證煤礦工作人員的安全性。所以說,我國現代煤礦安全管理的發展現狀是非常嚴峻的。
二、煤礦安全管理水平綜合評價
(一)系統設計目標
建立評價體系庫,并以此基礎進行評價計劃、流程、結果管理,使評價工作自動化、精細化;引入移動智能設備進行現場評價操作,發揮智能終端優勢,在實現評價過程無紙化的同時,提高前端信息采集和控制能力;實現評價結果自動匯總、計算,提高評價工作效率和準確度;建立評價不達標項整改的追蹤管理體系,確保發現的問題能夠得到及時有效解決;提供對評價結果的綜合分析功能,為安全管理決策提供數據支撐。煤礦企業的安全標準化評價,可由不同級別的單位或機構發起,但是安全質量標準化體系均必需遵循國家相關試行辦法。
(二)系統功能
系統管理。主要包括用戶管理、日志管理、系統設置、地址管理、員工信息管理、部門管理、工作面管理等基礎管理功能;標準體系管理。包括查詢和添加、修改、刪除基本要求、評分辦法等功能;任務管理。主要用于對評價任務進行管理,包括評價模板定義、模板生成任務、添加非計劃任務以及相關查詢等功能;評價。包括評價表打印、評價結果錄入、評價結果預估、評價結果確認、異議申訴、申訴審批等功能;不達標整改。包括生成整改任務、整改過程日志錄入、驗收結果錄入等功能;評價結果分析。包括評價結果明細查詢、月報、季報、年報、評價系統對比分析、趨勢分析、突出問題分析等功能。智能終端App部分功能相對簡單,主要包括任務下載、現場評價打分、任務上傳等功能。
三、提升煤礦安全管理水平有效措施
(一)實行信息化管理,加強煤礦安全隱患的排查
我國煤礦的安全生產管理日益法制化進程,盡管安全現狀有所改善,但多數企業的監察體系和方式還不夠完善,不合理的人員配置,人員多是為井下作業人員,專業的安全監察人員較少,難以及時開展對煤礦的監察,面對這一問題,在煤礦開采區域可以采用先進的傳感技術,及時掌握安全隱患的實時情況,并將監測的數據及時傳輸到相關專業人員處進行分析匯總,排除安全隱患的發生,對現場的進行實時監測,采集生產管理的數據,改變傳統的人工監管方式,及危險實行及時報警,確保煤礦的安全作業。
(二)建立煤礦生產的監控系統
目前煤礦事故存在瞞報、漏報的情況,我國的煤礦安監局需要采取一些技術手段,建立實施的監控體系,實現煤礦的安全監測和監控,及時掌握井下生產的數據,目前常見的電子監控系統有虹膜技術、射頻識別技術和生物識別檢測技術系統等可以分貝對井下有害氣體和安全隱患進行及時監測;在實際的操作中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加強對井下作業人員的管理,可以在煤礦安全管理過程中建立人工工程學原理,從行業的從業人員中入手,重點對煤礦一線人員的技術、安全意識等方面的核查,充分運用先進技術,達到人機之間相互協調,加強優化煤礦開采環境,增強井下作業的安全可靠性,不斷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幾率,分析井下作業人員開采過程中的各種機理反應,確保人員的健康作業。
結語
綜上所述,盡管我國煤礦行業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但可以通過引進先進技術、提高員工安全意識和加強企業和政府的監管力度等方式提高企業的安全運行,實現煤礦的安全生產,因此,必須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監控系統,加強對員工的安全意識培訓,樹立煤礦安全意識、建立健全煤礦監管體系,促進煤礦安全生產。
參考文獻:
[1]王以功.煤礦安全生產管理理念及實踐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03
[2]喬國厚.煤礦安全風險綜合評價與預警管理模式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