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平
摘要:總結評價要突破傳統教學評價中單一指標評價模式,相反,應該將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操與語文的審美情趣都要作為教學效果衡量的重要標準。自主化的評價方法既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也能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學校對學生的評價行為應該是圍繞著學生而展開的,以學生為本,努力突出學生的個性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能夠接受教學評價效果,從而讓評價的功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關鍵詞:小學語文;四引教學模式
一、引學(激趣導課 引導自學)
【基本步驟】
(一)創景激趣,導入新課。
(二)明確學習目標,出示自學提示。
(三)學生依照自學提示自主學習。
(四)檢查自學情況。
【目的】
教師根據課文內容及學生心理特點激情導課(謎語導入、游戲導入、圖片導入、音樂導入……),創設適應的教學情景:一是能夠簡潔恰當地導入正課;二是能夠渲染課堂氣氛,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三是能夠為整節課奠定良好的感情基調。
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自學、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注意事項】
(一)教師緊扣文本的教學重難點及文本的教學目標,形成明確的自學提示。
(二)自學提示要清楚地告訴學生自學內容,自學方法,自學要求,對學生的自學要起到引領和指導作用。
(三)學生自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有目的、有重點地巡視,了解各層次學生自學的效果,特別是學困生自學的情況。
(四)自學時,應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具體時間應根據中等水平學生自學的情況來確定。
二、引探(合作探究 解決問題)
(一)教師整理歸納自學中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
(二)讓學生再讀課文,針對“疑難雜癥”,品詞析句,采取同桌互助、小組合作或師生共同探究的形式,解決問題。
(三)教師要及時總結點拔。
【目的】
通過生生、師生互動,合作探究個體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在優勢互補中使得個體對問題的理解更加豐富全面,思維向深度和廣度發展,能力得到培養。
【注意事項】
(一)語文活動要多樣化。如聽、說、讀、寫、畫、批注、想象、體驗等,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探究的氛圍要寬松。寬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自主、自由的活動中,煥發主體意識,變傳統被動的接受式學習為積極主動的探究式學習。
(三)活動時間要充分。具體時間應根據中等水平學生來確定。
(四)個人自學后的班級交流,較簡單的問題應讓學困生發言,中等生補充,中、優等生評價,并要求其他學生善傾聽、會評價、能辯論。
(五)中等生對某一問題理解有困難時,要組織學生討論;全體學生對某問題理解有困難時,教師要給予適當的點撥或進行必要的解釋。
三、引練(鞏固練習 訓練技能)
【基本步驟】
(一)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回歸課文,感情讀書。
(二)師圍繞學習目標對本節所學知識分別編擬習題,讓學生訓練聽、說(如:寫景的文章,可以以小導游的形式讓學生介紹景物的特點;有些文章結尾含蓄,可讓學生敘說結尾……)、讀(感情讀、分角色讀、分角色表演……)、寫(仿寫、補寫……)的能力。
(三)學生自評、互評。
【目的】
(一)反饋本節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糾偏補漏,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為完善,更為深刻。
(二)通過練習,鞏固所學知識,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搭建展現自我的平臺。
【注意事項】
(一)練習的設計要由易到難,題型要多樣,題量要適中。
(二)學生練習時,了解學困生的練習情況,并給予必要的幫助和鼓勵。
四、引展(學以致用 拓展延伸)
【基本步驟】
(一)引導學生反思歸納本節所學內容。
(二)運用所學知識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情感體驗。
(三)放飛學生的奇思妙想。
(四)師歸納總結。
【目的】
(一)在學生發現問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培養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學以致用的能力。
(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將所學知識拓展延伸,主題得到升華,達到教學目的。
【注意事項】
教師要尊重學生,引導學生俯視文本,允許奇思妙想。若學生過于偏離教材內容時,教師要進行恰當的疏導。
五、如何確?!八囊苯虒W模式的有效發揮
要想促進“四引”教學模式效果的發揮,教師應做好準備,可采用小組合作模式開展教學,以此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一)教師布置課前任務,學生小組進行課程學習
《詩經》有云:“書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足見合作學習的重要性。讓學生養成課前自主預習的好習慣,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教師需要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愛組成小組,并且要求每個小組的學生能夠在語文課堂學習前完成。與傳統的教學課程相比,初中語文課程的教學風格較為輕松活潑,所以課程預習形式可以多樣,不必過于死板。
(二)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
陶行知曾有言:“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睂W生終生學習的目標是:學會做人,因此教學評價應該更加注重于學生的言行。課堂教學評估具有一定的導向運用,是學校檢測和判斷某個學科的教學效果,它是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部分。
隨著新課改的到來,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成為了一個困境,因為應試教育壓抑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因此需要及時的調整教育觀念,一起努力建立起切實可行的教學評估機制。在一定程度上,教師可以通過及時的教學反饋,對下一階段的教學內容和任務進行適當調整,沒有任何一種教學方式是最優的,更不存在一種可以“以不變應萬變”的教學學習模式,所以只有在不斷的探索和實踐中,教師才能根據學生的合作學習效果、反饋進行針對性地完善??偨Y評價要突破傳統教學評價中單一指標評價模式,相反,應該將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操與語文的審美情趣都要作為教學效果衡量的重要標準。自主化的評價方法既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也能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學校對學生的評價行為應該是圍繞著學生而展開的,以學生為本,努力突出學生的個性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能夠接受教學評價效果,從而讓評價的功能得到充分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