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斌
摘要:小學是學生各科知識打基礎的階段,雖然涉及的知識內容屬于入門級別,但對于學生未來各科知識的進一步學習影響深遠。所以本文中我將以數學這門學科為例子,談談如何創建高質量的課堂,提高學生的知識成效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質量;探究
眾所周知,數理化等客觀性學科屬于自然科學的一種,在知識設置方面更具有專業化,即使對于各階段的課本內容呈現來說,已經在考慮學生學習效率的基礎上,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專業術語的表達,但是通過教學反饋來看,依舊帶給學生不小的學習難度。就以數學這門學科為例子,以往的教學分類中可以大體分為代數和幾何兩個大類,主要是針對數字、信息、結構等方面的研究,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結合對應的公式和定理,推導出問題的答案,所以對于學生的抽象思維和邏輯推理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并且隨著年級的增長要求越高。所以數學一直也是不同階段學生普遍反應的學習難點,對于教師來說,如何將數學知識簡單化,尤其是將復雜多變的公式和定理直觀的呈現在學生面前,是數學教學工作中的一項重要探究任務。而本文中我也將重點針對數學這門學科,談談如何通過教學模式的選擇來構建高質量的課堂,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課堂知識吸收效率。
小學階段是學生知識學習開端,雖然如今的幼兒教育的興盛給了學生提前學習各類知識的機會,但是畢竟不會系統性的接觸各學科知識內容。所以小學階段大體來講學生依舊是白紙一張,需要教師學習方法、思維建立、習慣養成等各個方面引導學生展開知識學習,進而為將來初高中乃至更高階段專業知識的探究做好準備。但作為小學教師來說,我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大部分小學生因為身心發育不完全的限制,導致下教學過程中對教師的依賴性相對較重,尤其是如數學這一類專業性較強的學科來說,基本需要教師手把手的進行教學,這也就導致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學生知識掌握的好壞。因此也就需要我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科教學需求,慎重的選擇教學模式,并參照教學實際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和改革,確保課堂知識教學的高效率、高質量。
一、基礎知識設置方面做到層次分明
眾所周知,對于小學生來說在知識學習方面,基本還沒有什么經驗,也就不能形成自己的教學節奏和步驟。所以在課堂教學階段一開始,學生只能跟著教師的節奏走,那么就需要教師在知識設置方面做到層次分明,循序漸進,進而引導學生從最開始的知識學習過程中,掌握方法,逐漸習慣教師的教學節奏,并形成自己的只是學習節奏和模式。
首先,在知識設置方面,我們要做到緊扣課本,從最為基礎的內容出發,結合教學大綱,以每個學期為節點,進行教學內容的合理劃分和安排。雖然教學大綱中會有參照性的教學進度安排,但作為教師我們才是最了解自己班級教學實際的人,所以在知識內容進度方面,我們完全可以在保證總體教學進度的前提下,進行細節方面的調整。一方面,結合班級學生的知識學習進度,劃分每節課的知識內容,確保學生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內容能夠最大限度的實現當堂掌握;另一方面,則可以從知識的關聯性出發,將相互涉及的知識點進行綜合,在課堂上進行綜合性講解,培養學生的知識結構思維。
其次,在內容準備過程中,我們還要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和專業技能做到化繁為簡。雖然對于教師來說,小學階段所涉及的數學知識非常簡單,無非是數字計算和應用題兩大部分,涉及的幾何內容也主要是平面和立體幾何的面積、體積計算。但是對于沒有對應基礎的小學生來說依舊感受到較大的難度,因此在知識準備過程中,我們還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學生每一部分知識學習的重難點所在,進而在例題設置過程中,最大限度的簡化知識難度,用最普通,直觀化的語言去解釋定理和公式,確保學生不僅聽進去,而且聽明白,能吸收。
二、選擇靈活性、趣味性的課堂教學模式
課堂教學是新知識傳輸的主要場所,而且對于小學階段來說,課堂教學知識的吸收效率,基本就是學生知識總體的學習效率。因此,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來說,我們無必要保證課堂教學模式的趣味性和靈活性,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互動和知識的學習。
首先,對于小學階段的數學課堂來說,我在教學實踐中的經驗是情景式的教學最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即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直接將例題設置成情境,讓學生進行實際的操作,尤其是對于應用題來說,更有利于幫助學生理清楚解題思路,進而套用公式找到探究出問題的答案。例如在講解倍數的問題時,我直接利用紅黃兩色的鉛筆,讓學生按照題目所講,進行數量的挪動,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通過實踐驗證“紅色是黃色的2倍,多5只”該如何計算。并且讓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感受到游戲式的快樂,進而提高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還可以通過帶有競爭性質的游戲式教學模式,來激發學生的知識學習積極性。尤其是對于數字計算等較為枯燥的內容,我們可以讓學生通過分小組形式進行做題比賽,準備一定數量的題目小組接力的形式上黑板解答,一定時間內做的數量多且正確率高的隊伍獲勝,將題目的練習轉變為日常游戲,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
三、營造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
環境對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一定的影響作用,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始終營造積極、活躍的課堂氛圍,從而給予學生學習上的正面影響。
首先,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利用問題一步步啟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生的表現欲。對于小學生來說,在知識教學過程中,通常對于自己認為正確的內容很有分享和表達的積極性,那么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這種積極性,通過提問主動地和學生進行交流和互動,并在互動過程中對學生回答正確的問題,給予及時的表揚和鼓勵,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成就感,進而進一步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形成爭相發言課堂氛圍。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本著平等的原則和學生進行交流,只要大方向不出現偏差,最大限度的給予學生思維方面的自由,尊重學生的學習方法和解題思維角度,并給予正確的引導和鼓勵,讓學生在數學知識學習過程中敢于假設、并敢于探索,營造勇往直前的課堂教學氛圍。
總之,對于打造高質量的小學數學課堂來說,興趣的激發,教學內容的合理安排,和趣味性的教學模式是必備要素。三者結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并從學習中獲得樂趣,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