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摘要:在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中,我國民族音樂是一顆璀璨的民主,飽含著我國人民的智慧和民族精神。把民族音樂加入到初中音樂教育當中,不光能夠讓我國的傳統文化能夠得到發揚和傳承,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本文就對民族音樂在初中階段音樂教育中的作用展開相應的探討。
關鍵詞:民族音樂;初中音樂;音樂教育
民族音樂就是產自于民間,流傳在民間的,表現民間生活,生產的歌曲或樂曲。中國的民族音樂藝術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種藝術形式。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文明中,創造了大量優秀的民族音樂文化,形成了有著深刻內涵和豐富內容的民族音樂體系。這一體系在世界音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們要認識中國音樂,不能僅僅會唱一些中國歌曲,聽幾段傳統樂曲,還必須從民族的、歷史的、地域的角度去考察中國音樂,了解中國音樂,從而真正理解中國音樂的內涵,了解它在世界音樂體系中的地位和歷史價值。中國民族音樂分為:民間歌曲、民間歌舞音樂、民間器樂、民間說唱音樂和民間戲曲音樂。中國民族音樂盡管由于不同的民族、地區、體裁、品種、流派而各具特色,但它們都共同地蘊藏著以上特征,并且體現在音樂形態的各個方面。中國民族音樂的基本風格特征表現在音樂的線條、和諧和意境三個方面。
在初中階段,學生的世界觀與人生觀還沒有完全的產生,有著很大的可塑性。同時,初中階段的學生對于音樂的感受還停留在初級階段。在如今,流行音樂和網絡音樂充斥在大街小巷,很多學生對于我國的傳統民族音樂了解越來越少,更不用說理解與鑒賞了。因此,加強民族音樂在初中音樂教育中的學習,有著重要的意義,對于學生來講,也有著很大的作用。
一、民族音樂的作用
(一)培養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和一個民族的繁榮昌盛息息相關,在我們的民族音樂中,就包含了我國悠久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與信仰。在初中階段的學生,加強民族音樂的學習,能夠更加深刻的了解音樂中所包含的民族精神,提高學生的民族意識,提升學生的民族自信心。
(二)培養審美觀。在如今的時代,流行音樂與網絡音樂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因此,現階段的學生都缺少對于民族音樂的熱情與認識,他們大部分都偏好流行音樂,讓審美范圍變得較為狹窄。在這種情況下,對于學生審美水平與審美意識的提升有著很大的影響,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有著很大的制約。民族音樂是我國的藝術結晶,對于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文化素質與審美意識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加強對民族文化的認知。目前想要讓我國的民族音樂得到發揚與傳承,就需要提升學生對于民族文化的認識水平。而民族音樂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渠道。如果我國沒有了民族音樂,那音樂的發展就成了無水之源。因此,學習民族音樂能夠提升學生對于民族文化的認識。比如在我國古老的民族音樂《梁祝》,就給學生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還有戲曲、昆曲、越劇等。我國的民族音樂在世界的音樂中,也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世界藝術作品中的瑰寶。學習民族音樂能夠促進初中階段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中占有著一個非常特別的作用,他們不是培育門生的專業技能、常識,而是想要使用音樂來營造一個具有良好思想水平的“完全的人”,這對的學生將來的人生軌道是不是在一個準確的方向上有著很大的影響,和學生的將來有很大聯系。總的來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干系到門生將來一生的成長,這是關于人生的話題。因為民族音樂所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其對于人們的影響在許多方面都是潛移默化式的,于不知不覺中就會對特定的人群有某種程度上或正面或負面的影響。同時,處于初中教育階段的學生正是人生之中心智發展最為活躍,心理、性格和觀念處于最為具有可塑性的青少年階段。因此加強民族音樂的教育十分重要。
二、民族音樂教育的現狀
在目前,我國音樂教育的整體體系大部分還是借鑒了西方,沒有具有我國特色的音樂教學體系。在初中階段的民族音樂教育中,沒有給民族音樂一個準確的定位,常常被教師所忽略。在音樂教育的過程中,由于目前初中生對于流行音樂的需求較高,教師就忽略了民族音樂在教學中的作用。
三、加強民族音樂教育的方式
(一)培養音樂欣賞習慣,創造音樂學習氛圍。培養民族感情并不是一時間就能完成的任務,需要多方面共同進行。因此,要給學生營造一個學習愛民族音樂的良好氛圍。這個氛圍需要在學校、家庭和社會這幾個方面中進行。在學校中,不光是在課程當中,在課外活動力也要提高學生的情感教育。比如,可以多開展一些民族音樂的鑒賞會和講座,對于音樂中包含的故事給學生敘述,并讓學生寫讀后感。在家庭中,父母可以支持學生學習民族歌曲、樂器中,多放民族音樂。在社會當中,媒體渠道可以積極的宣傳民族音樂,引導人們更加喜愛民族音樂。
(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對于民族音樂產生很大的興趣時,才能讓他們更好的學習。目前初中階段的音樂教材中,也有很多民族音樂的內容。因此,如何使用好這些教材內容的知識點,來提高學生的民族興趣,是非常重要的課題。在音樂教育課程中,課程可以選擇教材中比較經典的民族音樂,使用學生容易接受的方法來進行音樂教學。首先,教師要有相關民族音樂的專業知識,知識是教學的基礎。要想讓學生能夠理解民族音樂作品中想表達的內容,教師就需要有耐心,能夠不斷地給學生傳授通俗易懂的知識,并且使用多種教學方式來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經過實踐可以就看出,如果經常和健康、優雅的音樂相伴,能夠讓人的審美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并且讓人更有精神。學習民族音樂,就是讓學生們了解我國的悠久歷史,能夠通過各省表達我們對于祖國的喜愛,對于歷史英雄任務的稱贊,對于我國美好和善的熱情,對于學生來講,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社會中的社會主義情操,進而讓他們能夠感覺更加自豪、自信、自強。讓學生能夠激發愛國之情,不斷學習,報效祖國。在初中音樂的教學當中,長時間對于學生進行民族音樂的教育,對于學生民族感情的提升有著很大的作用,讓民族之情在學生的心中綻放,是培養學生民族感情的主要手段,也是音樂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黃曦.民族民間音樂資源在幼兒園音樂教育中的應用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2
[2]劉致暢.論中國傳統音樂在學校音樂教育中的重要性[D].蘭州大學,2013
[3]朱紅平.民族音樂在初中音樂教材中的運用[J].學子(教育新理念),2014,2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