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可欣
摘要:在我國體育管理建設中,同樣要貫徹以人為本觀念,以學生為本,體育建設的核心圍繞著學生出發,從學生角度來思考問題,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制定出符合其身體狀況發展的體育策略,這對于發展我國體育建設,促進高校體育事業發展,推動學生體育建設能力提高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以人為本;體育管理;高校
引言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要求“以人為本”,這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經過多年來實踐經驗得出來的重要理論。人民群眾是一切問題的核心,這種理論反映到體育建設中則為以學生為本,實踐證明,在體育建設中,如果高校能堅持從學生切身體會出發,從各個方面踐行以人為本的價值觀,將會對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產生重要影響。
一、我國體育管理的現狀
我國跟發達國家差距還是巨大的,這種差距體現在方方面面。首先,從硬件設施方面來說,我國高校體育建設場地和體育用具不足以支撐體育事業健康發展,學生上體育課也只是寥寥幾種活動,體育活動得不到創新突破,不能使自己長處得到發揮。其次,師資力量極度缺乏,沒有專業的體育實力和過硬的身體素質,這樣的教學環境就談不上“以人為本”,只有各種硬件軟件設施配備齊全,學校才華在教學方法上尋求突破。這說明各大高校對于踐行以學生為本的觀念還是比較落后的,這是由我國教育事業長期以來的現狀決定的,特別是經濟和社會建設提倡以人為本核心后,各大領域也開始執行此項口號背后的實際執行是極度落后的,學校觀念不更新,便無法從源頭上對現狀加以改變。
二、“以人為本”理念在體育管理中的應用方法
(一)加大體育設施投入,從硬件設施上進行改善
在硬件設施上,從我國高校體育設施基礎情況出發,參考專業體育學校體育設施配備,加大物質投入,在學校經費相對充裕情況下,購入符合學生發展的體育儀器和用具,當然這種投入并不是盲目的,首先要對體育設施進行調研,總結出最有利于發展學生體育能力的設施,再在學生中進行宣傳,從學生基本需求出發,征求學生意見,有針對性地購入體育設施。學生是體育教學活動的核心,體育活動要以學生為主體,從滿足學生基本需求出發,同時參考國外優秀體育課程教學模式,結合我國高校實際情況,對優秀教學模式需要用到的體育儀器進行本土化改造,這是以人為本在物質上的反映,也是一切活動的物質保證。
(二)加大師資力量投入,培養專業體育人才
在體育教學中,老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一方,是傳授知識的主體,老師的能力決定了學生接收知識的好壞。好的老師能讓學生在體育能力得到重大提升,但是我國高校體育老師的現狀是令人擔憂的,在初高中階段的體育老師很多都是由其他學科老師兼任的,他們往往不具備專業體育知識,很多時候體育課也被其他課程代替,針對老師能力缺乏這一狀況,高校應該加大對體育老師培養力度,可以內部培養或者外部引進,在內部培養上,定期開展各類培訓,聘請專業體育人才對學校體育老師進行課程講解,或者組織老師到先進體育團體進行交流學習,這對于擴寬其眼界,增長知識和見聞有重大幫助,提升其專業知識,同時可以引進優秀體育人才作為知識儲備,吸收先進體育人才,對優秀人才給與豐厚獎勵,從待遇上保證其能力得到最大發揮,這對于充實學校知識庫,提升總體體育實力有重要作用。對于教師的培養是分情況有針對性的,對于教學能力強的老師可以給與其更好待遇或者職稱上的改變,讓其對體育教學更加有激情,這樣既調動了老師的積極性,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體育能力欠佳的老師,應著重培養,在轉變其思想基礎上因材施教,這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實際運用。
(三)改變觀念,讓“以人為本”落到實處
長久以來,體育一直是我國教育的弱項,這是由我國長期不重視體育事業發展,只重視傳統教學活動決定的,傳統的教學活動一直將體育作為副業,但是在發達國家,體育早就作為主要教學活動被大力發展,也涌現出了許多體育人才,直到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后,體育才開始被人們普遍提及,但是仍然以傳統教學模式來進行教學。以人為本要求學校和學生兩方都參與進來,特別是學生,學校制定一切活動的根本是學生,其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學生,一項體育活動能否發展取決于學生能否接受和運用,學校應該大力宣傳以人為本,制定和實施教學活動都以學生為參考,以滿足學生需求出發,這是觀念上的改善,只有從內心認同這種觀念,才會身體力行地踐行這種觀念。
(四)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建立創新型體育
傳統體育活動是各大高校都具備的,但是怎么將這些活動進行創新,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成為重中之重。在教學中,老師要考慮每個學生需求,將講課式的傳授變為主動性講解和接受,不但關心學生身體素質,更加要從學生心理健康方面改善,這種關懷是人文性的,這不但有利于建立和諧師生關系,也有利于體育活動正常開展。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主體,老師是傳授者,老師要讓學生明白,學生才是體育活動的主角,用各種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體育活動中。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沒有任何高低之分,他們之間的交流應該建立在平等基礎上,讓學生認為老師是他的朋友而并不是壓迫其學習的一方,和諧的師生關系能極大改善課程進度,提高學生配合度,這對于體育管理活動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學校應該參考國外優秀體育教育模式,摒棄傳統紙上談兵或者夸夸其談,實實在在地進行體育活動,這是體育創新的要求,創新要求學校要結合社會發展最新趨勢,制定體育活動以學生興趣和時代發展相結合,讓興趣成為學習最大動力,同時研究社會上流行的體育活動,將流行趨勢融入到體育中,這不僅增加了課堂積極性,也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熱情,讓體育活動與時代接軌。這種與時俱進的教學模式必須在各大高校積極實施起來。
三、結語
我國的體育事業在綜合國力的表現方式之一,我國在體育管理中必須踐行“以人為本”觀念,從我國體育發展基本情況出發,從學生基本素質出發,實施符合我國國情的體育教學模式和方法。這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方向之一。
參考文獻:
[1]鄒繼美. 以人為本理念在體育教學管理中的應用[J]. 才智,2013,(36):359+362.
[2]劉玉,丁亞蘭. 轉變體育發展方式基本理論架構與分析[J].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2,3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