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祥
摘要:應用題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使學生能夠將學到的數學原理、數學方法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作為小學數學教師來講,在進行應用題的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學目標的設定,創造性的開展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習題;解題技巧
伴隨著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深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越來越體現著數學核心素養的高低,而數學應用題的正確解答,恰恰是在潛移默化的加強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修養。發展學生的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已成為小學數學研究的重要課題。筆者根據自身多年的教育經驗及工作總結,淺析對于小學數學應用題解題技巧的提高策略并對此加以分析探討。
一、強化數學問題結構的訓練
問題結構的概念在于當人們想要解決問題時,會先對問題進行理解,在領悟了已知條件和要求后再對所求的問題進行分析,聯系到各已知條件之中對問題作出解答。問題結構可以說是解決數學應用題的關鍵,所以,要想在更深的層次上去學習數學應用題的技巧,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點對數學問題的結構進行強化訓練。比如在一步數學應用題中,教師就要著重對學生畫線段圖、補充條件及設問、編寫應用題的能力進行訓練。在講解兩步數學應用題的時候,重點在于轉換結構上面,將直接條件變為間接條件和轉變問題這兩個步驟需要同時進行,并在此基礎之上要求學生拆解壓縮題目、擴編條件問題,通過分析問題來尋找所需要的條件等等。教師在教授數學多步應用題時,因為一般較為困難,這就要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從不同角度來看待問題。采用科學有效的教學及訓練,對于學生掌握問題結構能力的培養是有很大幫助的。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應用題審題習慣,形成清晰的解題思路
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數學應用題是一種閱讀理解題,它不僅考查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也考查了學生對于題目的理解能力。尤其應用題作為數學常考題目在小學一年級便開始占據重要位置,此時的學生處于對文字理解能力尚弱,形成概念的時期,因此在教學中教導、培養學生良好的應用題審題習慣是尤為重要的。例如在一些應用題中,經常會采用“各”“同樣”“兩”“一樣多”等詞語來表達一些隱藏條件,使得很多小學生無法正確理解題目意思,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多進行隱含已知條件的滲透,讓學生在理解的同時能夠靈活應用,同時養成認真審題的好習慣。
三、鼓勵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應用題,從小學會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學習方法
數學中出現的概念、法則、定理、公式等都是數學家在實踐操作后得出的結論,具有很強的邏輯性,而應用題就是將這些概念化的東西進行實際的應用。學生一般都只在課本和作業中學習和做題,單一的模式使得學生對學習喪失興趣,應用題本來就是對數學知識的統一考驗,需要學生從多方面來思考,這就使得大多數學生對數學應用題失去興趣,而應用題時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超市酬賓大減價等活動,都是生活中最常見的數學應用。教師應鼓勵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應用題,解出答案,例如:在超市優惠活動中有兩個方案,那么哪個方案最劃算?怎么做到最省錢?當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出答案后獲得的成就感比從課堂上作業上解答題目獲得的成就感更強,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樂趣,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解題能力,同樣也讓學生更加留意生活中的細節,從中發現數學應用題。
四、創設生活情境,將教學內容生活化
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與我們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但是一些傳統的數學應用題型使學生理解起來存在一定的困難。這時老師就可以挖掘題目中的生活元素,以實際生活為切入點創設一定的生活情境,將教學內容生活化。所以老師要仔細研讀教材中的應用題,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對題目進行適當的修改,使其更加通俗易懂,加深學生的理解。例如,在學習“重疊問題”時,老師可以以班級為對象進行講授,其中有三十個學生參加了電腦興趣小組,有二十五個學生參加了數學興趣小組,有二十個學生兩個興趣小組都參加了,然后引導學生思考班級人數有多少。這樣以學生為對象進行應用題講解,能夠更好地拉近學生與數學問題之間的距離,使學生聯系實際進行思考,分析重疊問題的解題思路,掌握具體的解題方法。
五、解題能力的實際訓練,快速提高學生對應用題的理解能力
一般來說沒有教師的正確指導,學生很難及時篩選出應用題中的有效信息。因此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獨立的解題能力,使文字化的東西能夠生動具象化,讓學生易于理解,從而培養自己的解題能力。例如:小明從家里出發去學校,已經走了十分鐘,發現書包沒拿,返回家中拿了書包,半個小時后到達學校,已知學校到家的距離為四百米,那么小明每分鐘走多少米?在此類應用題的審題中,學生很容易被題目中的條件繞暈,倘若使用線段圖的畫法,將小明從家到學校的路程畫成線段圖,通過線段圖來實現問題的具象化,引導學生通過線段圖來進行觀察與思考。這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審題、解題能力,也為以后解決更難的應用題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礎。
六、注重思路訓練,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
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教學主要是以學生為中心,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解答應用題時能夠思路清晰,對問題進行邏輯分析,所以在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的思路訓練,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首先是審題,當學生面對數學應用題時,通過一邊閱讀一邊進行思考,從而能夠了解題意,明確出題中條件與條件、條件與問題之間的數量關系;其次是分析,針對具體的應用題學生要知道是哪種類型的問題,應該采用什么樣的解題方法;最后是解答,用清晰、簡潔、準確的語言來得出最終答案。例如,在學習“雞兔同籠”的數學應用題時,對于題干中給出的籠子中頭和腿的數量學生在審題的過程中就要認真分析,雞有幾條腿,而兔子又有幾條腿,這樣在認真審題并分析之后進行解答。
總的來說,小學數學教師應結合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要勤于反思,揚長避短,積極拓寬教學思路,勇于創新。同時要謹記小學生數學應用題解題技巧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最好能做到改革創新,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教授孩子更多的數學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堅步不移地貫徹新課標的標準,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小學生應用題的題型非常豐富,題材廣泛,尤其在小學階段,形成一個良好的數學應用題解題思路和習慣是極其重要的,這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正確的引導和啟發。
參考文獻:
[1]郭梅.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優化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03
[2]吳賓.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教學技巧探析[J].學周刊,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