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潔
摘要:初中語文教學所涉及到的閱讀教學,屬于一種較為個性的行為,它的有效開展不能建立在教學工作者幫助學生分析的基礎上,而是需要讓學生處于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根據自身的愛好和專長來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材料,真正的讓學生理解和體驗語文這門課程,進而有所感悟和進步。
關鍵詞:初中語文;發展;個性
個性的發展是構建出中學生的分析能力,閱讀能力等多方面的知識集中表現,結合學生的個性與特點,以及不同層次的學生,結合不同的設計內容,探索不同的個性教育模式,個性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先天遺傳以及后天環境都會對個體的心理造成影響,尤其是學校教育在個性的形成中起著關鍵性作用。語文作為一門重要的人文性的學科,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以及創造力,塑造學生的良好個性特點。
一、初中語文教學的現狀
(一)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全程掌控著教學課堂,教師采取單一的教學手段,注重對知識的灌輸,一種沿用落后的“灌溉式”的教師模式,教師一邊辛苦地教學,學生則一邊被動地聽講,嚴重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無法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長此以往,學生喪失對語文學習的熱情,對語文教學質量產生不利影響。
(二)教學手段單一。傳統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采取單一的教學手段,一直沿用“教師單向傳授的教學方式,無非就是讓學生進行生字詞的識記,或者是背誦文章,忽視對學生想象力以及創造力的培養,而且所講的內容與現實生活存在較大的脫節,學生無法靈活地應用語文知識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
(三)缺乏師生的溝通。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一直在講臺前講授內容,學生則被動聽講并且做好筆記,然而,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嚴重缺乏,帶來一系列的問題,如:教師無法及時地發現與解決學生面臨的問題,或者教師缺乏對學生全面的了解,忽視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學習能力,所制定的教學內容缺乏足夠的針對性。
(四)不規范的用語。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網絡化時代的到來。現代化信息技術應用在人們工作、生活、學習的各個方面。然而,由于學生缺乏足夠的辨別能力,面對充斥在網絡世界的各種負面信息,更是缺乏足夠的抵抗能力,任由污穢的、消極的信息的影響,尤其是在網絡世界上,存在不規范用語的現象,錯字連篇的文章更是到處傳播,不利于學生正確地學習語文位置,相反,制造出大量的語言垃圾。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發展學生個性的策略
(一)尊重學生個性差異。
要想發展學生個性的首要任務即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教師不能單純通過學生的成績對學生進行評估,而要善于發展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鼓勵其發展。本校學生由于成績較差,普遍存在厭學情緒,如果教師單單以成績評價學生,容易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叛逆心理。教師不能對學生冷言冷語,應保護學生尚不成熟的心靈,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學生揚長避短,教師因材施教。
(二)鼓勵學生表達觀點。
語文教育,更加注重培養學生在現實中對問題的理解能力。由于學生的語文基礎較差,對某些觀點的理解可能有所偏差,教師不能根據自己的理解或所謂的標注答案判斷學生觀點正確與否,應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對問題的分析,讓全班學生共同判斷分析思路是否正確,若有不同意見可隨時提出。從而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思維火花。
(三)給予學生選擇機會。
中考結束并不是學習的終點,而是另一段生活的開始,也許學生是由于中考失利被迫選擇我校,但是我校卻要給學生更多的選擇項目,鼓勵學生發現自己,主動選擇適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并為之努力,消除學生由于失敗造成的自卑心理,積極主動的面對人生,接受人生挑戰,完善自我人格。在語文教育中同樣需要給予學生選擇機會,減少課堂教育中的強制性環節,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為學生的發展和進步提供廣闊的空間。
(四)培養學生興趣愛好。
學生的興趣愛好各有不同,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可以將語文教學模式多樣化,開展講故事、辦板報以及朗誦、書法等活動,甚至可以舉辦話劇表演,通過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使學生投入進語文學習中,進而提高學生語文水平,重樹自信。另外,還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大量的閱讀增加學生的寫作素材,激發學生文學創作的靈感與激情。學生們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選擇不同的閱讀素材,天文地理、唐詩宋詞、百科全書以及小說散文,全都可以成為閱讀素材。多讀書,不僅可以足不出戶便知天下事,而且可以從中體悟出做人的道理,從而更加深入的了解讀書的重要性。豐富了人生,進而為今后的發展與進步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閱讀量的增大自然就會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校方應鼓勵學生進行寫作,可以舉辦有獎征文活動,或者創辦???,鼓勵學生自主寫作并向雜志社、報社進行投稿。
(五)增加綜合實踐活動。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因此,要想將知識真正學會,必需對知識進行實踐。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時,不應只是簡單的布置書面作業,還應加強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由學生自主、獨立完成實踐活動,在動手過程中對知識進行鞏固,提高學生對問題的分析、理解和探究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并為學生未來走向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六)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
傳統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威,往往處于高高在上的位置,使得語文教學課堂的氛圍比較沉悶。學生迫于壓力,往往畏于說出內心感受,出現講空話的現象是常有的事情,阻礙著學生的創新精神的培養。所以,在開展現代化的教育過程中,應當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地思考,充分地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特點。
三、結語
總之,語文課堂應成為學生張揚個性的搖籃,應成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基地。育人是教師的天職,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應不斷地在這個方面進行研究、探索。我們要從思想上加以重視,在方法上加以創新,在實踐中加以落實,充分運用語文學科的情感教育功能,抓住機會因勢利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暢.語文教學中塑造學生的個性心理的措施探究[J].語文建設.2013,3。
[2]孫淑英.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長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4,04。
[3]朱雪琴.淺談如何在語文教學中發展學生的個性[J].才智.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