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運通
摘要: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創設能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思維積極性的問題情境,積極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從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創新能力和實踐精神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都得到提高和發展。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數學學習“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這充分說明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重要性。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的課前復習回顧和課中平鋪直敘早已無法適應教學的需要。這就要求我們工作在教學第一線的廣大教師要從思想上認同教學。現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對數學教學中如何創設問題情境闡述如下:
一、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方法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學生有了問題才會去探究,只有主動探究才會有創新、有創造。而培養創新能力是時代的要求,教育的目的所在。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必須使學生有明確的目標或意圖,這是創造性思維的出發點和原動力。首先教師要有創新意識,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創造一種培養學生積極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環境。即創設問題情境。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生活實際的具體情境,抓住學生思維活動的特點,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背景材料,從學生喜聞樂見的實情、實物、實例人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使學生處于“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狀態。真正“卷入”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隱藏著豐富的數學問題并使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積極地進行思維活動,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其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合理創設問題情境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一)創設故事化問題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知識點多,與一些知識相關的故事不少,愛聽故事是每一個孩子的天性,好聽的故事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能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究
數學教學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問題情境,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
(三)創設懸念型問題情境,有利于激發求知欲望
懸念是一種學習心理機制,它是由學生對所學對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決它時產生的一種心理狀態,對大腦皮層有強烈而持續的刺激作用,使你一時既猜不透、想不通,又丟不開、放不下,產生強烈的求知欲。
(四)創設活動化問題情境,有利于鞏固學習熱情
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一些新異的游戲和活動,學生則感到奇特不已,妙趣橫生,教學效果很好。如學習“同類根式”時,老師發給每個學生一張事先準備的配組的同類根式的卡片,然后讓一個學生去找與自己卡片上的根式成同類根式的朋友,找對同類根式的朋友坐在同桌,然后用兩繩拉成縱橫兩根數軸,并定出方向,這樣,教室中的每個學生都有坐標,老師說坐標,讓具有此坐標的學生站起來,也可以指定學生站起來說自己的坐標,坐標原點可以變化,學生的坐標也就隨著變化,通過上述實驗的操作、演示和討論,使學生對概念、定理不僅知其然,還能知其所以然,在活動中既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
(五)創設開放性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大膽猜想
課堂教學中若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引導,適時創設開放性問題情境,為學生提供思考、嘗試、探索、發現的機會,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充分聯想,主動反思,將會使他們以一個創造者的身份去探究知識,從而形成學生主動參與,自覺實踐的氛圍。
三、培養問題意識著眼發展思維
問題意識是指問題在為學生感知和思維的對象,從而給學生心理造成一個懸而未決但又必須解決的求知狀態。它是學習的一種內在動力,會產生學習的沖動和思維的活躍。培養問題意識的途徑很多,空間也是多方位的。
1.從學習目標中培養,如學習一次函數時,不妨先問問學生你想解決哪些問題?鼓勵他們帶著問題走進課堂,不必教師先入為主。
2.從解題中培養。解題之后的反思,是否一題多解,一題多變?有何規律可循?如何變通等等,大有可究之處。
3.從社會生活中培養。引導學生把數學基礎知識和技能與日常生活、周邊環境、社會生產等方面聯系起來,發現、解釋、探究身邊發生的現象和問題,既讓學生體會數學源于生活,數學就在身邊,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和數學的力量,又培養了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從相互交流中培養。同一道習題各人或許有不同的解決思路和解題方法,同一知識點各人有不同層次的理解,個人的見解往往帶有一定的局限性,給學生提供合作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責任感和合作精神,而且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還會從交流中得到啟發,產生新的見解,達到解決問題、遷移應用的目的,這些都是培養問題意識的情景。
四、在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在問題情境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真正體現出自己的主導地位。也就是說,教師應在必要的時候引導學生的思維,但卻不能經常地打斷他們的情緒體驗和思維連貫。工作中,有的老師經常在學生練習或是思考時提醒學生,實際上既沒有學生認真在聽,也容易打斷學生的思維,這種習慣是要不得的。
(二)問題情境創設中的情緒體驗方向一定要正確,不能偏離正常教學需要。作為情境的創設者,教師本人總會想當然地認為學生可以自然的融入情境中,其實不一定是這樣的。
(三)問題情境教學中,師生的關系一定要融洽、和諧。一個嚴厲而刻板的教師無論設計一個什么樣的情境,學生恐怕都難以融進去。只有學生能放松心情并全身心投入到情境中去體驗情境中的情緒,才可以無拘無束地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創設能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思維積極性的問題情境,積極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從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創新能力和實踐精神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都得到提高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