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雙
摘要:群眾舞蹈,是指由非職業舞者創作和表演舞蹈作品的活動。是以社會全體成員為對象,以增強體質、豐富余暇生活、調節社會情感為目的,又直接反映著群眾的日常生活,特別是勞動生活。它與專業舞蹈既相聯系又有明顯區別。它有自己獨特的特點,其發展也處于一個空前未有的活躍時期。本文就對群眾舞蹈的特點、現狀和發展對策,進行初步的研究與探討。
關鍵詞:群眾;舞蹈;特點;現狀;對策
在建設和諧社會的今天,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根本改善,人們精神上有了更多的需求,社區文化、群眾舞蹈的發展既是時代的要求,也是社會和諧、社區和諧、人們身心和諧的要求。
一、群眾舞蹈的特點
群眾舞蹈的活動大多以群舞的體裁出現,動作技術難度不高而動態特色比較鮮明。但它與專業舞蹈相比較又有許多獨特的特點。
(一)目的的自娛性。群眾舞蹈是與專業舞蹈既相聯系,又有明顯區別的大眾性的舞蹈活動。專業舞蹈,其目的首先在于娛人,觀眾是上帝。如果失去觀眾,舞臺的表演價值便無從談起,而群眾舞蹈則首先是為了自娛,在滿足自娛的同時也會為他人帶來身心的歡悅。自娛,是群眾舞蹈的前提,也是群眾舞蹈的生命,舍此群眾舞蹈的價值也蕩然無存。
(二)參與的廣泛性。群眾舞蹈具有廣泛性,各種年齡層次的群眾均可參加。最初,它的基本群眾是以充滿朝氣和青春活力的青年人為主,因為從群眾舞蹈的本身來說,它是一個青春活力四射的藝術樣式,又是把靜與動結合在一起,具有大眾化的一個運動。受到青年人的歡迎。到現在,中老年人在群眾舞蹈中的參與程度已經占據了首要地位。另外,少年兒童也逐漸成為群眾舞蹈的活躍群體,他們在舞蹈中表現出“游樂性”,在自由輕松的氛圍中做自己喜愛的動作,從中感受舞蹈的愉快。群眾舞蹈這個藝術門類同時容納各種年齡層次的人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二、群眾舞蹈的發展現狀
隨著社會的安定和生活的改善,群眾業余舞蹈活動空前活躍,可以說是歌舞升平,形成了全社會性的舞蹈熱,人們在自發的基礎上,組織開展了廣泛的群眾舞蹈活動,群眾舞蹈廣泛開展,滿足了當代人的精神需求。
(一)群眾舞蹈的進步發展。
1.群眾舞蹈打破物理時空走向心理時空,打破傳統民舞形式,創造適應現代生活、現代情緒的語言語匯和表演技巧。
2.近年來隨著社區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社區內硬件設施的全方位投入和更新,為轄區居民提供了室內外的活動場所,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居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力的促進了中老年群眾舞蹈活動的開展,推動了社區文化的發展。
(二)群眾舞蹈發展中的不足。
目前我國的群眾舞蹈藝術也還存在著很多不足。
1.群眾舞蹈的質量和品位還比較低,有待提高;從群眾舞蹈的品種上來看,以傳統健身型的民間舞蹈居多,而符合時代氣息的帶有現代節奏的舞蹈較少;從事群眾舞蹈研究的專業人事甚少,群眾舞蹈人才的來源單一,培養渠道不暢。
2.套用、抄襲替代適度借鑒:缺少了生活孕育和藝術積累必然導致想象力、創造力的貧乏,而高度信息化的社會卻提供了迅速獲取他人靈感的便利。借鑒本是藝術創作難以或缺的滋養,但必須是創造性汲取——經歷切身生活體驗的釀造和聯想力的生發,而非懶漢式的復制。令人悲哀的是,即使一些比較優秀的群眾舞蹈作品,也不乏明顯的套用、抄襲現象。
三、群眾舞蹈的發展對策
(一)加強管理,推動群眾舞蹈發展。圍繞群眾舞蹈在推進中的突出問題,制定一系列促進群眾舞蹈發展的方案,進一步加強管理,進一步規范。管理部門在推廣群眾舞蹈的過程中不但要保證活動場所,定期舉行交流活動和比賽活動,還要保證活動的經費,這是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但是,管理部門的經費畢竟是有限的,除了管理部門的支持,我們還要尋求更多的支持。除了群眾舞蹈的參與者進行個人自發的投資支持外,我想一些大的企業應該主動的響應起來,支持我們的群眾舞蹈建設。一個企業不但要抓經濟發展,企業文化的發展也是相當重要的,這不但能樹立整個企業的形象,對企業產品的宣傳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希望有更多的企業單位響應起來,為促進群眾舞蹈的發展而努力。在管理中還要構建一整套激勵機制,推動群眾舞蹈活動健康有序發展,促進群眾舞蹈資源的整合和開發。
(二)加強群眾舞蹈專業人才的培養。對于工作在群眾文化戰線上的舞蹈演員來說,目前首要的任務就是振興群眾舞蹈事業,大力開展多種形式的舞蹈培訓活動,使群眾舞蹈邁上新的臺階。而加強群眾舞蹈專業人才的培養,帶動普通舞蹈者,是發展群眾舞蹈的一條新路線。有調查研究發現,目前活躍于群眾舞蹈領域里的主力,大多是從專業團體退下來的人,這些人固然有良好的基本功與藝術素質,但是由于年齡偏大,體力不支,并且大多還有家庭的拖累,因此,在開展業余舞蹈活動時,常常顯得力不從心。
(三)充實群眾舞蹈內涵。群眾舞蹈的文化教育還有待增強,這對能否提高群眾舞蹈有很大的影響。針對這幾年群眾舞蹈的發展快速,加強文化教育會更有利于群眾舞蹈發展。在我們的群眾舞蹈中缺少文化教育這么一環,大家不著眼文化的因素,這造成人們舞蹈文化基礎差的現象。從基礎上講,沒把群眾舞蹈當作文化形態,就是純粹的自娛,內在的意義只不過是一個空殼。我們要重視普及群眾舞蹈文化的教育,向群眾講授舞蹈基礎知識,啟發群眾自覺的舞蹈意識,提高藝術修養、舞蹈素質及審美能力等等。
(四)豐富群眾舞蹈內容。隨著現代社會精神文明的不斷加強,人們對舞蹈的社會功能有了比較寬泛的認識,作為人體文化的群眾舞蹈,作為抒發和交流情感的群眾舞蹈,開始有了比較寬闊的活力空間,應該進一步豐富其內容。首先要面向中老年人為主,創編體現社區文化為主要內容的群眾舞蹈,其次面向青少年,創編體現校園文化為主要內容的群眾舞蹈,另外還要面向家庭,創編以體現家庭文化為主要內容的群眾舞蹈
(五)堅持黨的文藝工作“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雙百方針。
群眾舞蹈要牢牢把握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群眾舞蹈建設,全面貫徹十六大精神,堅持文藝工作的“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大力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科學的大眾的群眾舞蹈,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用先進文化占領思想陣地,為全面建設祿豐小康社會作貢獻。
參考文獻:
[1]馮碧華.社會舞蹈概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4
[2]王克芬、隆萌培.中國近現代當代舞蹈發展史[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