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贊鋒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普遍應用,微課作為一種全新教學模式,受到教育領域的廣泛使用。而初中生物學包含著很多的抽象性概念,教師合理利用微課教學,將生物概念直觀化,從而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鑒于此,筆者主要圍繞微課在生物高效課堂中的主要應用展開有效分析。
關鍵詞:微課;生物課堂;高效課堂;應用
前言:微課,是指運用信息技術按照認知規律,呈現碎片化學習內容、過程及擴展素材的結構化數字資源[1]。教師將生物學知識和小視頻、圖片等資料信息通過軟件整合成一個幾分鐘的小視頻對學生實施直觀、生動的生物教學。微課教學能夠有效調動生物課堂教學氣氛,同時也能夠有效豐富生物教學資源,擴展教學路徑,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效率。
一、微課在生物高效課堂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學生興趣激發
興趣是學生保持良好學習狀態的第一要素,學生只有對生物學科產生興趣,才會主動地接受生物學知識。傳統硬性灌輸導致生物課堂氣氛枯燥,學生對生物學科難以建立學習興趣。而微課教學所呈現的優勢較為顯著,教師利用微課構建生物課堂,能夠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從而建立起學生在生物學科學習方面的興趣。
(二)有利于學生理解生物概念
眾所周知,生物學科基礎概念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如果教師采取硬性灌輸,則很難讓初中生正確掌握生物概念。而如若教師利用微課向學生展示直觀生物模型,從而幫助學生從合理角度分析生物學概念,強化學生關于生物概念的理解能力,實現初中生學習效率的顯著提高。
二、微課在生物高效課堂中的具體應用
(一)巧用微課,演示實驗
在生物學科中,主要包含理論知識和實驗部分兩大模塊,其中,生物實驗所占據的比例十分重要。但是因為部分生物實驗周期較長,實驗操作較為復雜,導致實驗演示以及探究難度較大[2]。為此,教師不妨利用微課,將相關生物實驗動態操作模型,直觀、具體地呈現給學生,一來能夠有效解決生物實驗演示難的問題,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清楚觀察生物實驗現象,透過生物實驗現象了解生物學本質。以“種子的萌發”為例,為了減少實驗教學周期,教師不妨將種子在一周時間內的萌發情況,以微課方式呈現給學生。以便學生能夠對照不同天數、不同條件種子萌發情況,通過種子萌發實驗演示模型,了解種子萌發主要條件。
(二)巧用微課,突破難點
生物學科中包含著很多抽象性的知識點,很難利用教學語言和公式將其有效表達給學生[3]。此時,教師不妨利用微課,將抽象性的生物學難點,以直觀的方式呈現給學生,以便學生能夠加深對生物難點知識的理解。以流動的組織——血液為例,教師在講解此部分內容時,不妨利用微課,為學生展示血細胞的不同分類以及不同細胞形態特征。學生透過微課中直觀各種血細胞模型展示,能夠對人體血液組成形成更加深刻的認知。
(三)巧用微課,在線練習
良好的練習,能夠幫助學生鞏固與加深生物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因此,教師為了合理設計生物學科作業練習,不妨利用微課,構建在線練習平臺。教師將生物課堂重點知識點以視頻方式傳遞給學生,方便學生能夠隨時隨地復習與鞏固生物學知識。同時,教師利用“廣東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豐富學生生物作業類型選擇,方便學生根據自身興趣合理選擇練習內容,從而實現生物練習效率有效提高。
三、微課在生物高效課堂應用的相關思考
(一)合理選材
教師在選擇微課素材時,一定要根據學生興趣考慮,優化微課素材。教師在制定微課之前,先了解學生在生物學科方面的基礎情況,從而控制微課教學難度,合理發掘生物教材相關內容,優化視頻內容設計。以“植物的開花和結果”為例,教師可以將植物開花之后的內部結構,以及果實形成過程,利用微課展示給學生,方便學生清楚理解這一部分內容。
(二)因材施教
教師在組織微課教學時,應注重遵守因材施教教學原則,根據不同學生個體在生物學興趣需求、能力基礎方面的差異,合理設計微課視頻,從而使生物微課教學更具有個性化。首先,教師根據學生在生物學科方面的具體學習表現加以調查和了解。其次,教師根據學生興趣需求,設置不同類型、不同內容的微課,供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微課,從而使微課教學更加有效,也能夠讓學生生物學科產生強烈學習熱情。
(三)知識模塊化
為了讓學生所掌握的生物學科知識更加系統和全面,教師在構建微課時,應注重生物知識模塊化建設。教師應當根據生物學科知識點之間的銜接與關聯[4]。合理設計微課教學模塊,建立視頻教學專題,幫助學生強化生物知識網絡的構建與完善。以《生物和細胞》為例,教師可以將此部分生物學內容,以顯微鏡、細胞結構及分裂等建立生物學習專題,從而使學生所學的生物學科更加系統和具體,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將生物知識建立有效銜接,整合生物學科知識。
結論:綜上,隨著教育事業進入全新改革與發展時期,生物教師為了構建高效生物課堂,不妨利用微課展開課堂教學。教師根據生物教材重難點,制作教學短視頻,幫助學生直觀展示生物學概念,從而加深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理解和感悟。同時,教師在利用微課展開生物教學時,應注重在選材、難度以及知識結構設計方面加以優化,從而確保生物微課教學更加高效。
參考文獻:
[1]岑健林.“互聯網+時代微課額定義、特征與運用適應性的研究” [J].中國電化教育2016.12:97-100
[2]陳崇貞.論微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6,5(11):110+112
[3]楊軍.微課以及微課程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3(11):152+182
[4]李萍.微課在初中生物“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的應用初探[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6(09):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