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古力·米吉提
摘要:國家生存和發展都離不開農業,農業是每一個國家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處于非常重要的位置。每一個國家都對自身農業發展相關問題極為關注,所以我國在近年來在農村地區的財政支出一直在不斷的增加。本文嘗試分析農業經濟發展總量與財政農業支出之間的關系,并就當前財政農業支出存在的問題嘗試尋找適當的解決措施,以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快速穩定發展。
關鍵詞:農業經濟;財政農業支出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就提出了對農業實施“少取、多予、放活”的方針,出臺了一系列支農、強農、惠農的政策,明確要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統籌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發揮財政作用,夯實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物質基礎,增強農業競爭力。因此,研究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總量與財政農業支出之間關系,我國政府財政農業支出的方式以及其所存在的問題,完善政府財政農業支出問題并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相關措施對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一、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總量與財政農業支出之間關系
我國一直都是農業大國,盡管在當前社會農業發展較以往已經較為迅速,但依然處于相對落后的位置。農業發展在經濟發展中一直處于較弱勢的位置,所以中央一直將建設現代化農業作為經濟發展的首要目標。盡管政府存在多種措施實現對農業發展的保護與支持,但是財政支出一直政府使用的最重要措施。有效的財政支出能夠快速的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我國本身是糧食的生產與消耗大國,同時自身具有大量的農業資源,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就持續提升農業財政支出,農業經濟發展和財政支出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同時現代化的農業經濟建設也需要建立在強力的財政農業支出政策的基礎之上。我國政府的財政農業支出包括農業生產費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支出、農業科技研究等方面的費用,由于受到財政農業支出政策的強力支持,此方面已經得到了較為顯著的改善。通過改善此類基礎生產條件,不僅可以為未來現代農業經濟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也構建了良好的環境以促進農業經濟未來能夠穩定健康的發展。財政農業支出政策與農業總產值之間呈正比關系,隨著財政農業支出的力度增加,農業經濟發展速度也會顯著提升,財政農業支出的力度下降,則農業經濟發展速度明顯降低。正是由于我國的財政農業支出有力的推動了整個農業經濟的發展,當前政府財政農業支出量不斷增加,所以我國現代農業經濟建設速度也在不斷增加,可見財政農業支出對于農業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作用。
二、我國政府財政農業支出的方式以及其所存在的問題
當前全球范圍內大部分國家都積極使用財政措施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建設,我國在農業經濟方面也采取財政支出的方式促進其發展,并且具體的支出形式包括農業補貼、農業投資以及稅收優惠等。
1.開展財政農業補貼。財政農業補貼是屬于特定的給付,具體是政府采取財政措施直接向農業給付補貼,財政農業補貼不僅涵蓋對于農民個體的財政補貼,還包括對于農村集體的財政補貼。當前我國政府較為常用的財政補貼包括間接補貼以及直接補貼兩種方式,其中間接補貼所對應的是農業生產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與步驟,直接補貼則是直接向農民給予補貼。當前我國政府對農業所給予的財政補貼較為廣泛,此舉較能夠順應我國當前存在的錯綜復雜的農業經濟發展現狀。
2.開展財政農業投資。政府的財政支持,其主體是投資。而農業方面的財政投資則是直接將資金投資到相關的農業項目建設中去,對相關的農業建設從經濟方面給予資金方面的支持和保障。農業經濟建設現代化的主要目標之一是構建具有深遠戰略影響的公共基礎設施,由于對此設施的建設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所以政府財政農業投資的主要對象都是此類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這也是政府支持我國農業經濟快速穩定發展的重要措施。
3.給予農業稅收優惠。經濟發展與稅收同步存在,要促進現代農業穩步發展,則需要對當前的農業相關稅收政策進行不斷的完善。我國農業稅在2006年就已經被取消,此舉是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轉變。我國政府應當深入結合現代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對農業相關稅收進行適當的調整,從而更好的促進現代農業的發展建設。
不可否認我國財政收入與支出都在逐年增加,但是在農業方面我國財政的支出總量依然未能滿足農業經濟發展的需求,財政農業支出總量依然處于較低的水平,并且財政總支出結構以及財政農業支出結構都存在不合理的情況,財政支出在農業支持方面效率表現較低,國家給予農業的稅收優惠政策依然力度較小,所覆蓋的范圍也較小。
三、完善政府財政農業支出問題并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相關措施
1.對于農業經濟發展需要不斷的增加財政方面的支持力度。當前政府需要提高財政投資中農業支持資金所占比例,對于農業水利等基礎設施的建設需要加大投資的力度,大力改善當前農村的基本生產條件;對于財政農業支出資金的支付力度需要完善,對于挪用以及浪費資金的情況要予以嚴厲大力,為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提升提供保障。此外還需要加強對于財政支農惠農資金的審計工作,多元化開展對財政支出資金的監督管理工作,以提升財政農業支出資金的社會效益,為合理、公正和公平的使用財政農業支出資金提供保障。
2.對財政農業支出結構進行不斷的調整優化,對農業經濟補貼方式持續完善。針對農業經濟相關補貼要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規,以更好監督管理農業補貼的落實。并且對當前補貼的發放方式進行改進,確保補貼的整個過程都能夠公開公正。對于農業科研開發以及推廣方面需要提高補貼力度,讓每一位農民都可以切實享受到政府財政農業補貼所產生的好處,同時針對農業可能出現的災害情況確定合理的補貼制度,構建現代化的農業風險防范體制,以更好應對農業風險。
3.讓稅收的導向以及杠桿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對于農業相關稅收政策,應當予以持續的完善,針對農業企業以及個人相關項目的收入所得要繼續予以稅收減免,同時針對綠色環保的新型農業企業也需要為其設定適當的稅收政策優惠,在從根本上減少農業個人及企業發展負擔的同時更好促進農業經濟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四、總結
我國是農業大國,所以政府需要加強對于農業經濟發展的扶持幫助。使用財政農業支出款可以從基礎上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此外還需要就當前農業經濟和財政農業支出之間的關系構建合理和完善的管理體系與制度,為財政農業支出的落實提供保障,更好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璐,韓浩,馬文杰.政府支農政策對農業保險需求的影響機制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16(10).
[2]毛世平,吉星星.財政對農業農村的有效投入:一個路徑找尋[J].改革,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