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芳菲
摘要:英語是小學階段的一門課程,更是一門語言,小學英語教學的主要途徑是課堂教學,而課堂是教學活動和培養學生知識能力的主要場地。如今,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對提高教學質量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下面我們詳細分析如何提高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性。結合教學實踐經驗,就小學英語有效教學展開了細致的分析與探討。旨在于以此提高小學英語教學效率及質量。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
小學英語教學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提高小學生對英語課程的興趣,培養學生對英語的敏感性以及為日后的英語學習打下基礎。因此,有效的課堂教學是所有教師共同追求的目標,本文結合以往的教學經驗,進行了一些粗淺的探索,現就如何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與大家進行探討交流,以求共同提高。
一、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興趣是一種學習的動力,是一切精神活動的先導,是學習知識、發展智力的首要條件,因此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把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激發和培養放在教學的重要地位,抓住學生的“好奇”“趨新”“感奮”等心理特點,提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做法,為學生編織一個充滿情趣、美趣,且又很富實效的興趣世界,活躍課堂氣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那么,教師又該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呢?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歡新鮮事物,喜歡動態畫面的特點,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適時播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趣味十足的聲像資料給學生,在集中學生注意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不再認為英語學習是一件枯燥、單調的事。運用多媒體輔助英語教學,不僅使教學內容化難為易,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使學生以興奮、愉悅的心理狀態不自覺地投入到英語意境中,對其主體性的發揮、創新意識的培養,起到了事半功倍之效。因此,通過多媒體技術與英語教學的優化,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英語應制定課堂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設計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了解學生的意愿與意見,結合實際開展教學活動。教學目標的實施不是讓過程來描述,而應該用教學結果來描述,因此在對教學目標進行設計時,要對教學目標進行分類管理,使學生的目標更加清晰、明確,有秩序,保證學生學習的同時也利于教師的教學,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通過自身的目標提升學習效率,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如果英語老師制定了課堂教學目標,那么老師就可以有目標地進行課堂教學,就可以很好地掌握教學進度,更好地提高英語教學實踐的有效性。比如,學校的教學目標是要讓老師在2周內將26個字母教完,那么老師就可以制定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比如,一周有四節英語課,老師可以確定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就是教會學生讀寫5個字母,那么教完26個字母只需要5節課,剩下的3節課老師可以用來鞏固學生的知識,加強學生對26個字母的認識和記憶。因此,老師應該要制定課堂的教學目標,從而更好地進行英語的教學,更好地提高英語教學實踐的有效性。
三、因人施教,確保學習過程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使學生自主地學習、和諧地發展。學習過程是否有效,是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關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處于成長發展中的小學生。是不成熟的學習主體。由于受年齡、經驗、知識、能力的限制,他們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發揮教師作為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讓學生學會學習。尤其在學生疑難處、意見分歧處,或在知識、方法歸納概括時,更要教師及時加以指導。有效的學習過程還可以通過游戲實施。小學生注意的特點是無意占優勢,尤其是低年級往往表現出學前兒童所具有的那種對游戲的興趣和足勁要求,他們能一連幾小時地玩,卻不能長時間地一動不動地坐在一個地方。新課程要求“面向每一個學生,特別是有差異的學生”。因此針對差異性,可以實施分層教學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學生的潛能實施教學過程分層,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展示學生個性,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使英語課堂教學真實有效。
四、關聯日常生活,創設有效的生活情境
創設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條件。英語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景,使學生從中感悟到英語的樂趣,產生學習的需要,激發探索新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有效地參與學習。教師要不斷為學生提供生活素材,讓生活走進課堂。真正讓文本的“靜態”英語變成生活的“動態”英語。要讓學生覺得英語不是白學的,學了即可用得上,是實實在在的。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是有效的。
五、肢體語言的運用
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由于小學生所掌握的英語知識有限,因此簡單易懂的英語表達才是更好的選擇。必要時可以通過肢體語言來幫助學生理解英語對話的含義和授課目的,教師借助肢體語言進行演示,學生可以通過肢體語言加深對英語的理解,而且會增加學習的輕松氛圍,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除了肢體語言的運用,也應該適當加入漢語來解釋英語對話的含義。肢體語言雖然形象生動,但并不能完全表達英語對話的含義,在必要的情況下,就需要用漢語使學生理解教師的語言,這樣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學效率。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讓學生真正熟練運用英語,適當的漢語表達解釋可以令學生立刻明白對話或句子中的難點,既節省時間,又可以給教師更多的機會去開展其他教學活動。這樣一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大大提高。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想要提高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必須不斷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只有讓學生充分融入課堂,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才能不斷提高小學英語教學質量,從而提高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