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永超
摘要:小學數學新課標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注意培養小學生的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從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結合生活實際運用設置教學方案,讓學生通過體驗數學解決問題的過程提升運用能力。結合一線教學實際對怎樣培養小學生數學應用能力進行分析與討論。
關鍵詞:小學數學;應用能力;學生
學以致用是教學的根本目的。數學作為一門現實生活中常用的工具,更要在小學時期注重培養小學生的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一方面,可以通過生活應用問題來幫學生闡釋抽象的數學概念;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實際問題幫學生完成知識到能力的遷移。鑒于此,筆者從一線教學的角度對怎樣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進行分析與討論。
一、培養學生自身的數學應用能力
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既離不開教師的指導,也離不開學生自身的努力。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樹立數學應用意識以此來引導學生學習,但學生自己更要積極鉆研、敢于應用,只有這樣,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才能切實得到提高。
為了有效地提高數學應用能力,學生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就必須做到聯系生活。當今的數學教學越來越生活化和實際化,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數學知識的習得也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生活,所以,學生在數學的學習中就必須緊靠生活,在生活中尋找數學、運用數學,以此來實現數學應用能力的提高。如在日常生活中,方位的辨別始終存在,哪怕是學生從家來到學校也要對方位進行辨別,因此,方位問題的解決是我們生存所要掌握的技能之一。而方位這一問題的學習正是三年級下冊的學習重點,在這一單元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就要求學生要能夠正確地找出自己所處的方位,所以學生在學習這一單元時就可以主動地聯系生活,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學習方位,這樣既有利于快速掌握知識,又能夠體現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一舉兩得,對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也會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除此之外,學生還應通過動手操作來訓練自己應用數學的能力。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學內容可以由老師指導學生通過進行動手操作活動來完成,實踐表明,這樣的教學效果與教師單方面的教授要好得多,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可以鼓勵學生動手操作,以此來訓練他們的數學應用能力。如教師在講述“統計”這一單元時就可以鼓勵學生動手制作統計表,以此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生活中需要統計的東西很多,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從身邊的小事出發,動手操作。
二、數學活動實踐化
實踐出真知,知識和技能都需要通過實踐操作體驗才能生化而來。小學數學注意研究的是基本自然數和常見幾何圖形的關系。這些都是與我們日常生活結合比較緊密的內容,便于我們引導學生在實踐運用中以形象的方式認知抽象的數學知識。這樣的實踐活動,促使學生形成動手解決問題的習慣,有效培養數學應用意識。
比如在教學常見幾何圖形中的長方形知識時,我們可以這樣設置實踐化問題來培養學生的運用能力。
活動背景:用多媒體展示“校園手工區”的設計圖。
及時提問:為了讓大家深刻認識長方形,強化常見圖案運用能力,請嘗試設置一個長7分米的,總邊長24分米的花帶。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因為長方形兩長相等,兩寬也相等,所以如果長邊是7分米的話,那剩下的兩個寬邊是24-7-7=10分米,那么其中的一個寬邊就是5分米,這樣就利用幾何知識找到了準確得解決方案。
繼續提問:同學們很棒。但是為了美觀,我們還需要設置一個展示花環,通過多媒體圖片讓大家觀察花環的平面圖是不規則的圖形,我們可以算出這個圖形的周長嗎?
同學們在小組內展開討論:不規則的多邊圖形需要測量每一個邊的長度吃能計算周長。
教師活動:手工區如此漂亮,學生的展示品要放入其中,那么如果每個同學的展示品都是正方形,邊長為10厘米,8個同學的展示品能拼成什么圖形,哪個圖形的周長最短?
這樣讓學生動手測量和實踐,讓他們充分意識到熟悉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從而在主觀上產生提升數學應用的能力。實際上,數學實踐活動不僅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活動和實踐過程,也是培養學生數學觀念、科學態度、合作精神和應用意識的過程。
三、作業形式應用化
作業是課堂知識的外延,它能幫助學生及時完成知識到能力的轉移。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我們的數學作業也要切合生活實踐,要能促使學生在實踐作業中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樣學生樂于接受的課外活動和數學作業能有效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潛移默化中生成數學應用意識,形成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具體操作中我們可以這樣設置數學作業:第一,數學課外調查。我們可以結合當堂學的數學知識,讓學生深入到生活中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只有體驗數學知識應用的全過程才能真正形成應用能力。比如:學習了統計表后我們可以讓學生課下調查不同年齡段對某電視節目的喜歡情況;學習了比例后讓學生嘗試將家里的支出和收入做比例統計;學習了正方形的知識后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布置房間的地板磚情況。第二,數學日記形式。數學日記是記錄現實生活中涉及到數學應用的事件。
總之,數學就是在生活應用中誕生的。所以我們學習數學知識一點要結合生活實踐,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全部體驗知識遷移能力的過程,才能在生活當中自動地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四、加強課外實踐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小學數學尤其切近生活。所以我們在課堂上學習數學概念,嘗試用數學解決情境問題。課下,我們還要積極參加課外實踐活動,要善于在實踐活動中發現數學問題,探尋數學規律。比如,在學完“垂線段最短”性質后,利用體育活動時間讓學生跳遠,并測出自己的跳遠成績;統計初步知識學完了,讓學生自己估算學習成績波動情況等等。這樣設計,不僅有助于學生形象理解數學概念,更能培養他們開拓創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總而言之,學以致用是數學教學的根本目標,所以我們要在小學時期就注重培養孩子們的數學應用意識和技能。教學過程中,我們要能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規律整合教學內容,通過提問啟發和實踐活動等方式牽引孩子們參與到知識運用過程中來。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體驗到數學應用到生活之中的樂趣,并及時遷移成應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