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山·依米爾
摘要:在全球化經濟快速發展的一體化進程中,社會經濟的發展競爭也異常激烈。作為相互交流的載體——語言文字,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語言文字作為互通交流的橋梁,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速度,提高了發展水平。語言是一種交流的方式,在學習中、在工作中同樣功不可沒。中國是集多民族為一體的“大家庭”,加強漢語學習是各個地區、民族之間相互了解的載體。對于少數民族眾多的新疆地區來說,漢語也是應用較為普遍的語言。在本地區民眾學習自身母語的同時,也要不斷地學習漢語,提高漢語水平,學好漢語對新疆未來的經濟、文化等發展尤為重要。
關鍵詞:小學漢語;語文;教學
“只有語言通,才能感情通;只要語言通,就能心靈通。”漢語是當今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一種語言,而在“漢語熱”的推動下新疆少數民族地區的小學教育也要順應時代潮流,積極發展推廣漢語教學。漢語對于新疆地區的學生來說屬于第二語言,提高新疆少數民族學生的小學漢語水平是每一位漢語教師迫切關注的課題之一。作為小學漢語教師,首先要幫助少數民族學生克服漢語表達心理障礙,不斷革新教學方法,靈活設置多種指導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都能在教師的帶領下進入到最佳的學習狀態,進而有效提高他們的漢語思維能力,為順利推動新疆少數民族地區小學漢語教學進程做好準備工作。如何在實踐教學中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呢?
一、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
漢語學科是語言教育和情感體驗的完美結合。不管是從工具性上還是從人文角度來考慮,漢語教學都離不開情感教育。因此,在漢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把漢語教材的潛在的智力價值和精神價值挖掘出來,輕松自然導入,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漢語教學內容既有意義又趣味濃厚。再結合漢語學科教學內容的特點,如人物、事物等教導學生自我教育,培養學生的自我發展能力。此外,也可以把心理教育和漢語學科緊密地融合在一起,真正激發和培養新疆少數民族地區學生的道德感、理智感,陶冶他們的情操,凈化他們的心靈,從而使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都能在潛移默化中得到良好教育。
二、不斷創新教學方式
新疆少數民族地區小學漢語學習環境問題一直制約著教學質量的提升。漢語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主動為學生創造多樣化的漢語學習情境,比如,選擇學生較為感興趣的內容、話題,將學生放置到生動的課堂漢語情境之中,讓他們都大膽說漢語。比如,嘗試游戲化教學,在游戲中指導學生學習,在游戲中讓他們無意識地去模仿和體會,幫助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學會漢語、愛上漢語。教師還要充分利用好教學資源,如多媒體室、報紙等資源,盡最大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漢語語言環境,加強對學生漢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提高他們對漢語語言的學習主動性,不斷提高他們的漢語語言交際能力,以促進小學生的健康發展。
三、通過大量的練習,強化新疆少數民族地區學生的漢語學習效果
漢語是我國的國家通用語言,對我國很多少數民族學生來說漢語是第二語言。在新疆少數民族地區的小學漢語教學中,為了突出第二語言(漢語)教學的特點,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一定要緊緊圍繞以下幾個環節指導學生進行語言能力方面的訓練。首先,抓好課前預習,主要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通過課前預習能夠解決一些簡單的生詞的含義;其次,課堂講解詞語時,要重視對重點、難點詞語的講解上,待講解完畢,讓學生當場練習造句,檢查授課效果,檢驗學生的掌握情況;三是,課后作業的布置,學生對當天所學全部生詞要逐個造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四是,完成課后各項練習,比如,選擇、判斷、填空、組詞、替換詞語等。此外,在每單元的看圖作文訓練中,要積極引導鼓勵學生大膽使用學過的詞語進行寫作;多鼓勵學生朗讀課文,通過大量朗讀培養漢語語感,逐漸提高漢語學習水平。為學生以后的漢語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以促進小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發展。
四、充分利用現代化設備
語言的差異會影響到各個民族的溝通和交流,近幾年來,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普及,在教育領域的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隨著國家對新疆少數民族地區的支持力度持續增加,很多學校也已經具備了基礎的多媒體課件設備,這對小學漢語教學來說無疑是“錦上添花”。漢語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一些動態圖片,播放一些漢語音頻、視頻等,使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更加直觀地學習漢語知識。例如,“難忘的一課”這篇文章作者主要敘述的是一個感人的故事。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些學生對文章的寫作結構不是很了解,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完整地將文章的寫作思路結構圖展現出來,讓學生更直觀地去了解敘事文章的寫作流程,這對提高他們的漢語寫作水平作用重大,這種直觀的教學手段還能把學生對漢語的積極性調動出來,對提高他們的漢語綜合能力發揮重要作用。
語言差異會給各個民族的溝通和交流造成很大的阻礙,故此,掌握通用語言——漢語,加強中國少數民族之間的溝通交流,是增強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且最有力的途徑之一。可見,漢語是中國各個民族之間進行良好溝通與交流的基礎,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新疆少數民族地區也越來越重視漢語教學。在新疆少數民族地區開展漢語教學是唯一能保護本民族文化、并且學習主流文化的最佳途徑。漢語教學的順利開展對促進新疆少數民族地區的整體教育發展、經濟發展以及文化建設等意義重大。作為小學漢語教師,要加強實踐,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在總結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努力探索出民漢教育資源共享的新途徑、新渠道,為真正實現少數民族雙語教育模式、布局、課程設置等方面的優化奠定堅實的基礎,為最終提高新疆少數民族地區的漢語教學質量,真正實現“民漢兼通”的培養目標邁向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依斯馬依力·艾肯木.維吾爾族小學低年級漢語識字教學的現狀及對策研究--以烏魯木齊市X小學四年級為例[D].中央民族大學,2016.
[2]周海英,景萍.針對小學漢語教師漢語學習策略教學研究[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12,06:32-35.
[3]古麗吉克拉木·阿地里.如何提高少數民族學生漢語寫作的能力[J].快樂閱讀.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