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紅云
摘要: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課程設置和體系是人才培養方案實施的載體,直觀反映課程之間的結構關系以及人才培養方案的基本特征。中等職業教育要走出困境,實現大發展,必須改變與市場脫節的現狀,要以就業市場為導向進行改革創新,在專業課程設置和體系改革上辦出特色。
關鍵詞: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課堂;設置;思考
中職計算機課程設置和體系還停留在比較落后的狀態:教材和師資專業程度不夠,計算機專業教師對本專業知識更新程度日顯落后,對中職學生的社會定位不明確,往往采取“一刀切”的做法,整個學校的所有專業開設同一門課,使用相同的教材;忽視計算機專業相關課外知識的拓展和對學生技能練習的有效指導;學習評價模式單一。這些做法,不但嚴重地扼殺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嚴重阻礙了學生綜合競爭能力的形成。“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本位,以行業需求為導向”是現代職業教育的核心思想。專業課程內容注意教學與行業需求結合、課程設置與行業崗位技術結合,縮小教學與實踐的差距,實現職業學校育人與企業崗位需求的“零距離”對接。
一、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設置問題
中職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深受計劃經濟體制的深刻影響,課程設置沒有統一的標準,各校為陣,課程設置或多年不變,或盲目亂變,理論陳舊,內容已經過時。不少學校看什么熱鬧什么時髦,相關課程一擁而上,計算機專業課程沒有穩定性和專業特色。
(二)教材問題
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中職教材則五花八門,高教出版社的、各類大專院校的,無所不有,都不太符合中職教學,或內容太深,或太膚淺,或實踐性不強。為此筆者學校開辟校本教材,調動專業教師積極性,又適合中職學生,一箭雙雕。
(三)專業實驗、實訓得不到保障
由于各地政府沒有確保中職教師的工資,教師工資大部分靠學校自籌,給學校經費帶來了壓力,實驗、實訓資金不能得到更好地保證。有的管理力量薄弱,維護不及時,不能保證開機率;有的實驗、實習課時安排隨意,訓練時缺乏目標和監督。這種環境培養出來的學生技能水平可想而知。
(四)學生生源質量問題
由于大學和普通高中的擴招,中職學校的門坎很低。進入中職學習的學生,其文化課基礎相對較差,許多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性和積極性也不高,混日子混文憑的學生大有人在,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民辦學校對公辦中職學校沖擊太大,一些學校高價請招生販子招生,擾亂招生市場。
二、解決策略
(一)課程設置應以學生的就業為導向
計算機專業是一門實用性非常強的專業。學生所學專業就是為將來就業做準備,因此中職學校的計算機專業設置應該更多地考慮社會的需求。然而據資料統計目前中職學校的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大多從事的是計算機銷售、技術支持等崗位的工作,在計算機應用與軟件人才鏈中處于最低端位置。在局域網維護與管理、多媒體制作、網站管理與維護、軟件編程等崗位上工作的職業學校畢業生相對較少,而實際上這些崗位非常需要職業學校畢業生,在這些崗位上職業學校畢業生具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因此在課程設置上中職學校應該深入社會搞調研,看看社會上到底需要什么樣的計算機專業人才,然后再制定出科學合理的課程設置方案,對于應該放棄的一些專業課程也要解放思想搞改革與時俱進謀發展。之后就要要求學生做到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嚴格以社會需求完善自己。
(二)聯系實際整合課程內容
中職學校的辦學目標就是培養專業技能型人才,目的就在于讓學生能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所以,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課程內容設置中,必須根據社會崗位對中職生的實際需求來整合課程內容,對于如計算機語言等過于注重理論知識方面的課程盡量減少,而應增加以操作性為主的Flash、Photoshop、Dreamweaver、小局域網搭建等技術性課程,確保課程數量的科學合理性,以提升專業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以滿足市場的用人需求。
(三)增設德育課程內容
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的課程除了在計算機軟件設施方面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外,教學內容的陳舊問題也很突出,這與當前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間有著明顯的差距,而為了讓中職畢業生能更快的找到更對口更穩固的工作,中職學校必須及時調整課程內容,更新教學體系,除了在專業知識教材方面的更新外,還應該增設一定的德育教育課程,以提升中職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良好口碑。
(四)搭建校企對話平臺
為了減少學生的就業壓力,中職學校應加強與社會企業間的溝通對話,在了解了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對課程內容進行調整。而對于用人單位來說,除了定期向社會輸出自己的用人需求和用人標準外,還應為在校生提供適當的實習機會,一方面讓學校更有針對性的進行人才培養,以更好的進行專業內容設置,培養對社會和企業有用的人才,另一方面也能使學生更好的了解自己所學的不足和未來學習中該努力的方向,最終實現多贏。
(五)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
當前,就業率已經成為困擾中職學校的一項主要問題,但隨著電商平臺等的不斷興起,為了改善學生就業難現狀,中職學校應在進行學生專業知識和德育水平的教育之外,加強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的培養,以不斷拓寬其就業渠道。
計算機行業一直作為國家有限發展的重點行業,同樣在國內外的人才需求量也是最大的。因此,各高等院校和中職院校紛紛開設了計算機專業。而由于中職學校辦學理念及生源差異的特殊性,中職院校要想培養出更多適應社會需求的專業人才,就必須明確目標、改善教學方法,合理設置教學內容,才能確保中職學校畢業生能在社會中占有一席之地,并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為更好的服務社會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總而言之,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的課程設置和教學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只有根據社會的需要,不斷更新課程設置,改革教學方法,提高專業建設的質量,確保專業持續不斷地向前發展,同時專業要具有自我調節、自我發展、自我更新的能力,才能培養出適應市場經濟需求的創新型、開拓型應用人才。也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招生就業市場、職業環境的劇烈變化,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出更多實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鄧建新.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課程設置的研究[J].文化研究,2017(1)
[2]蔣紅艷.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課程設置[J].教育,2014 (11)
[3]朱悅紅.淺談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課程設置的優化[J].職業技術,2012 (3)
[4]程滿鳳.職業學院計算機教學如何定位[Z].株洲技術學院,2005
[5]潘靜,祁利平.中職計算機專業課程設置的探討[J].計算機教育,2007(11)
[6]應世根.對中職學校IT類專業領域實施課程置換的思考[J].職教論壇,200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