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風暴已經襲來,制造業早開始已備戰,作為制造業中重要的一環,汽車制造業在人們的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多的重要作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們的關注。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汽車制造業如何利用互聯網帶來的機遇,快速的實現汽車制造業的升級,實現汽車制造業在商業模式、管理模式、生產模式、營銷模式上的轉型升級,促進汽車制造業的上下產業的快速發展,是我們汽車制造行業內的相關人員需要關注的。本文從三個方面分別闡述了互聯網對于汽車制造業的影響,希望能給汽車制造業的相關人士提供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汽車制造業;影響
2015年,“互聯網+”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引來各行各業的一股互聯網風潮。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提出“互聯網+制造業”,明確了中國經濟轉型的曲線。1986年,國家“七五”規劃中第一次提出要把汽車制造業作為重要的支柱產業發展,但當時汽車年產量僅為37萬多輛,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很小。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國的汽車制造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汽車產量年均增長20%以上,對世界汽車增長每年的貢獻率達到近50%。但是,我們也同樣面臨著汽車制造型企業面臨著利潤逐年下降、集中于傳統勞動密集型行業,附加值不高、產品質量差、生產效率低、成本高,企業銷售模式傳統,突破難等問題,互聯網正是制造業尋找突破路徑和模式的新契機。在我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將汽車制造業插上互聯網的翅膀,汽車制造業將會發生哪些方面的變化?
一、互聯網對于汽車制造業的產品的影響
工業互聯網是指,工業系統與高級計算、分析、感應技術以及互聯網連接融合應用,通過智能機器間的連接,結合軟件和大數據分析,重構工業生產流程,不但能極大地提升生產效率,還能精準滿足各類消費者需求。對于制造業是工業互聯網的基礎,而汽車制造業是制造業的重要一環。通過互聯網的鏈接,消費者能夠快捷、清晰、準確的了解自己對產品的需要,從而為消費者的個性化定制產生機遇與可能,同時汽車制造業中的生產廠家可以通過大數據平臺,有效的和消費者的需求進行對接,使汽車制造業及時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及時調整自己的生產線,生產出消費者喜歡的產品,產生訂單式的生產,減少庫存和積壓,有利于資金的回籠,最大限度的提高針對性。比如在整車方面,去年上汽集團推出大規模個性化智能定制開發的車型大通D90,運用互聯網平臺,與300多萬名“粉絲”實現直聯與交互,用戶可以深度參與座椅等各類汽車用產品的定義、開發、定價、選配,實現定制化選購。
另外,互聯網的發展使智能型的汽車的生產,尤其是無人汽車的生產成為現實,通過汽車制造業和互聯網的有效結合,使得許多汽車潛在的功能被開發出來,最大限度的滿足了人們對于現階段的汽車的需要,比如說實時定位技術、實時導航、實施無人駕駛的一系列依托互聯網的技術的實現,極大地提高了消費者對于汽車的滿意程度。
二、互聯網對于汽車制造業的生產的影響
目前,工業互聯網被認為是未來工業領域的發展大趨勢,歐美等發達國家均出臺了相應的政策,以促進工業互聯網和工業的整體發展。而在我國,工業互聯網同樣備受重視,并提出了“互聯網+”和“中國制造2025”兩大國家級戰略。同時,有關部門還出臺了一系列推進工業互聯網應用和發展的政策和措施,為產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不可避免的是互聯網不僅對汽車制造業的整個上下游的企業和原材料供應商都會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在中國汽車制造邁向2025的征程里,互聯網是一個不缺或缺的因子。實體企業與互聯網的創新融合已是大勢所趨。面對制造業企業綜合成本的不斷上漲,國際知名的制造業品牌開始探索創新融合的新模式,向精細化管理轉型。對制造業企業來說,互聯網公司智能而高效的數據分析,為企業的決策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據。
在未來的汽車制造業,工廠是遍布全世界的,在生產線上有很多機器人,有各種各樣的傳感器,要看機器的振動、電流、壓力、轉速、功耗等數據。這些數據要收集起來,收集到本地,叫邊緣霧計算。每個工廠里部署一、兩個邊緣霧計算。收集起來后,有些實時性的問題要本地做決策,比如電壓突然超了,不能等到全部傳到云上再做切換。規則和策略直接部署在霧計算的路由器里面,做一些本地的規則處理。有一些可以拉到后臺去。因此,互聯網與汽車制造業的深度融合,不僅會帶來產品的極大多元化,同時還會給汽車制造的生產運作和產品的上下游的產品帶來深度的變革,這種變革目前顯現的只是冰山一角,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產業的深度融合,汽車制造業的發展趨勢會更加明晰。
三、互聯網對于汽車制造業的銷售的影響
互聯網對于汽車制造業的銷售的影響更是顯而易見的,越來越多的汽車制造商和網絡平臺結合在一起,在去年美國的電子產品里面,特斯拉興起的時候它是透過網絡去賣的,還有我們中國武漢3D打印別墅,還有最近上海汽車展里面,上海汽車跟阿里巴巴合作,都是互聯網的汽車銷售在悄然試水。
所以在未來的互聯網世界中更要鼓勵核心汽車制造業企業與先進互聯網公司強強聯合,通過成熟的云平臺技術賦能核心汽車制造業“互聯網+”轉型升級。帶動其生態鏈上的中小企業業務轉型,為人民的美好生活而努力。
參考文獻:
[1]黃群慧.論中國工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J]中國工業經濟,2016(09).
[2]章立東.“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路徑研究[J].江西社會科學,2016(04).
[3]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課題組,黃漢權,姜長云,付保宗,盛朝迅.降低我國制造業成本的關鍵點和難點研究[J].經濟縱橫,2016(04).
[4]黃群慧,賀俊.中國制造業的核心能力、功能定位與發展戰略——兼評《中國制造2025》[J].中國工業經濟,2015(06).
[5]蔡瑞林,陳萬明,陳圻.低成本創新驅動制造業高端化的路徑研究[J].科學學研究,2014(03).
[6]黃群慧.中國的工業大國國情與工業強國戰略[J].中國工業經濟,2012(03).
作者簡介:董碩 ,女(1998.8——) 漢,研究方向:汽車裝飾與汽車發展,遼寧科技學院機械工程學院汽車服務工程專業大三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