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建霞
摘要:本文著力探究如何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語文教學效果。
關鍵詞:語文課堂;氛圍;激趣
課堂氛圍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所呈現的一種心理狀態,直接關系到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效率。良好的語文課堂氛圍能營造一種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情境,能為教師順利進行語文教學創造積極的條件,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真正做到教師只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那么如何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呢?
一、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
制約課堂氣氛的要素很多,有教師、學生、教材、教法等,但是其中最關鍵的還是教師,只有通過教師的創造性勞動,才有可能實現良好的課堂氣氛,發揮其應有的功能。教師在創造良好課堂氣氛的過程中,起著主導性的作用。在教學中,課前準備要充分。教師課前應認真仔細地做好準備工作,特別是對教案要胸有成竹,教學各主要環節能歷歷在目,做到教學過程清新、結構合理、方法恰當、內容適度,符合學生的心理規律和認知特點。課前準備充分,是教師形成教學最佳心態的重要條件,這也是教師獲得課堂教學自信心的基礎。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否融洽,決定著語文教學課堂氣氛否和諧。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破除”師道尊嚴”,變強調學生尊重老師的單向要求為師生互敬的雙向統籌,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平日,教師要注意深入到學生中去,和學生打成一片,交知心朋友,建立起深厚的師生感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用親切的眼神、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贊語來縮短師生心靈的差距,真誠地關懷和幫助每個學生,充分尊重他們,信任他們。具體來說,要做到:①用微笑面對學生。微笑是人際交流中一種最好的方式,微笑讓學生對教師沒有懼怕感,課堂氣氛溫和。如果教師板著臉孔,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讓學生感到壓抑,學習有緊張感,課堂氣氛變得生硬、冷漠,不利于教學的開展。②給予學生鼓勵。明代教育家王陽明說過:”今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中心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已。”教學也如此,教師不能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學生之間的差別,要讓每個學生都能發現自己的長處,獲得欣賞,體驗成功的喜悅。教師要放下嚴厲的批評、呵責,多鼓勵、表揚學生,發現他們學習的閃光點,給予學習的自信心。 ③多給學生肯定、鼓勵的目光。多夸獎孩子們”好極了””你真棒”等,教師還可獎勵學生小紅花、作業本等物品,這樣讓課堂氣氛積極向上,讓學生在寬松愉悅的氣氛中學習。學生這樣才能不斷進取,有旺盛的學習興趣。
三、注重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激發學生興趣,營造積極主動活躍的語文課堂氣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直接動力。在語文教學中,要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沒有”興趣”作保障,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是決不可能實現的。只有全方位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營造出積極、主動學習的課堂氣氛,才能實現學生自主探究、參與合作等學習方式的改變。
(一)創設懸念引發課堂氣氛。
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教師不愿活躍課堂氣氛,也不知怎樣活躍課堂氣氛,惟恐一發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輸式的教育,教師講得多,學生說得少。課堂上教師在唱獨角戲,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師必須改變這種傳統的教育觀念,建立活躍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有趣的,帶有挑戰意味的,懸念式的情境,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課堂氣氛活潑起來。學生在懸念下產生認知矛盾,對疑問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覺地去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讓學生大膽發言,組織討論學習,課堂氣氛活躍,激發了學生的思維,才能碰撞出靈感的火花。
(二)小學語文教學注重開展實踐活動。
語文教學應創設讓學生活動的機會,以實踐活動來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教師在語文學習中應多提供學生活動的機會,在語文學習中注重學生說的訓練。還可將課文編排成課本劇讓學生演一演。因為愛表演是學生的天性,學生希望老師給予他們表演的機會,使他們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施展自己的才華。例如在教學《小馬過河》一課時,筆者就采用了表演的形式,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小組合作自制頭飾、道具,進行故事情節表演。小組間再展開比賽。學生在表演中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學會自主學習。最后師生再共同評選出最佳表演獎、最佳創意小組。因為要表演,學生得仔細揣摩小動物們的語言、動作、表情、心理活動等。從更深一層理解課文內容,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筆者在語文教學中不僅采用演還采用訪一訪。
(三)小學語文教學過程注重師生互動教學。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要開展活動性教學,讓學生與教師共同參與教學過程。教學過程如果離開了學生的主體性發展就意味著是種失敗性的教學。教學理念告訴我們,學生唯有親身經歷學習過程,運用自己的感官積極參與”親口嘗嘗梨子的滋味”,投入到解剖”梨子”的過程中,投身到教學活動中去,才能發揮自身的觀察、思維、想象和表達能力,才可能成為全面發展的創新人才。教學程序創新就是讓全體學生在參與教學的全過程中,發展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教學過程中關鍵是變過去把現成結論告訴學生的簡單做法,轉到引導學生探索結論形成的過程中去,促進學生學會學習。正如蘇霍姆林基所說:”應該讓我們的學生在每一節課上享受到熱烈的、沸騰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讓學生提出與眾不同 的想法,特別是與老師不同的意見;鼓勵學生敢于不屈從于教師,不迷信于權威,不盲從于教材,敢說”我認為”。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應樹立民主平等的觀念,要尊重學生、信任學生、贊賞學生,營造輕松濃郁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充分參與學習活動,學生學習情緒高昂,智力活動呈最佳狀態,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把孩子們引入學習的自由天地,讓他們快樂地邀游在知識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