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建英
摘要:問題意識是一種探索意識,是創造的起點。學生有了問題,才會有思考、探索、創新和發展。實施新課程標準,就要讓學生學會問問題、意識到問題的存在。這不但能產生思維的動力,而且決定思維發展的方向。因此,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在課堂教學改革中顯得十分重要。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數學;培養;問題意識
古語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于不疑處有疑,方是進矣。”愛因斯坦也曾指出:“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因為提出新的問題是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由此可見,鼓勵學生敢問,教會學生善問至關重要。同時,教學中培養每位學生去疑、去問、去探索,是滿足學生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
一、創設情境,培養學生想問
創設問題情境,不僅能引起學習需要,同時問題本身也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定向,它能有效地激發起學生主動學習的動機。如果我們把數學的內容寓于各種各樣生動具體的情境之中,就會激發起學生主動投入到探索性數學學習活動中去。如何有效的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想問意識呢?我認為以與兒童生活密切相關的真實問題為創設情境是一種有效的做法。如:在講“乘法估算”時可演示情景圖課件:某學校組織四年級189名學生去看電影,每張門票3元,帶600元夠不夠?限3秒內搶答。此時,有的學生不高興了,說時間短算不出來,此時少數幾名學生舉起了手輕松答了出來。一石激起千層浪,想問的問題出來了。有時我還通過學生喜愛的卡通形象創設問題的情境或以童話故事、模擬生活情境等形式呈現問題。幫助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從“要我問”轉化為“我要問”。
二、融洽氛圍,鼓勵學生敢問
(一)“愛”是敢問的前提。
如果我們教師能用滿臉的陽光和燦爛面對每一個孩子,把愛灑向每一位學生的心田,尤其是“被愛遺忘的角落”,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師心中博大的愛,那么在課堂上就會不自覺地營造出一種融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敢言心中之所言,敢問心中之所問。我們班有一位女同學從一年級入學起就沉默寡言,不僅上課時一聲不吭,就連下課也極少跟同學講話。我利用平時批改的機會接近她,和她說悄悄話──你的字寫得很漂亮,你的計算有進步了……漸漸地,我發現她在我講課時開始用目光追隨我了,入學的第三個月,當我提出問題時,她終于第一次勇敢地舉起了手。這多么令人興奮啊!
(二)“民主”是敢問的基礎。
多年以來,我一直堅持當學生發言時,我耐心地聽、虛心地聽,并和學生一起探討、交流。如我常問學生:“你有什么想法?”“你想說點什么?”“你想補充點什么?”……即使學生提出的問題不符合我備課的預想,我也決不打斷學生的思路。學生回答問題或提出的問題無論正確與否,一律表示歡迎,必要時展開討論,肯定成績、鼓舞信心、糾正錯誤。盡力發揮教師作為教學組織者的作用,以自己的參與熱情,營造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促進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由于采取民主鼓勵的方針,學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樂于進行各種嘗試。
三、創新方法,培養學生善問
(一)努力挖掘教材,把教材中的句號變成問號。
現行教材中大部分內容都是前人研究總結出來的結果,結果就是句號。傳統的課堂教學習慣于通過教具、學具的演示和教師的講解,把結論變成學生頭腦中的句號。這樣只重視學生的學習結果,不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再發現”、“再創造”過程,從而阻礙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因此,我們教師要積極創造條件,創造性地運用教材,把教材中“靜”的內容教“活”了,有時還可以向學生提供現實的、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數學內容,即把教材中的句號變成問號,引導學生不斷經歷艱辛的探索學習過程,把外在的認知結構內化為學生自己頭腦中的認知結構,以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
(二)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
從入學之初,就開始培養學生的提問習慣則是培養學生提問能力的有效途徑。我在教一年級學生時,就要求他們每節課都要提出問題。起初,很多學生不會提問,我就只要求他們提出一般性的問題,即這道題該怎樣做;過了一段時間,我又讓學生提出理解性的問題,即這道題為什么會這樣做?而不那樣做;最后我鼓勵學生提出創造性的問題,即這道題不這樣做,我可不可以那樣做?學生的提問由一般性到理解性再到創造性,拾級而上,問出了水平。另外,教師還可以在教學中設計出許多開放性的問題,以問引問。教師的問題有多大,學生的思維空間也就有多大,也就能提出多大的問題。我們常常會有這樣的經歷,對于同樣的教學內容,同樣的教學對象,不同的教師所產生的教學效果是大相徑庭的。歸根結底,就是因為教師因材、因人引問的能力高低各不相同而已。我認為教師可以在練習中設疑,還可以在探索新知中質疑或引導學生向書本質疑,如對概念的定義、規律的總結的質疑,這樣既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又培養學生敢于挑戰權威的勇氣。
四、課后拓展,發展學生問題源泉
提問是課堂教學的常用手段,我們鼓勵學生發問,但教師不必、也不可能一一作答。因為有些疑問,僅憑本節課知識、本學科知識無法詮釋透徹。所以教師要巧妙地“存疑”,將問號“裝進學生的腦子里”,進而讓思想在學生“腦袋里產生出來”。如我在教“三角形的認識”時,有的學生提出“為什么長分別是10cm、5cm和4cm的三根小棒不能圍成一個三角形?”我把這一問題誘導學生在課后解決。第二天,許多學生竟找來初中課本研究討論起來……課堂不是教育的唯一場所,如果我們能善于把問題引向課外,那么課外知識就會成為學生“問”的源泉。
總之,問題意識是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基礎,因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也是培養學生創造精神的起點。只要不斷加強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就會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數學思維,真正做到讓學生課始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帶著問題走出課堂,才能為時代培養出思維敏捷、善于質疑、勇于探索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