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蒙
摘要:“美術源于生活,為生活服務”。初中美術教學中,要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把生活問題美術化、美術問題生活化,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觀察和實踐美術的機會。同時,要讓學生學會運用美術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培養美術素養,體會到美術就在自己身邊,感受到美術學習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美術的魅力。
關鍵詞:初中美術;教學方法;興趣
一、轉變教學觀念,提高審美意識
因為農村教學條件的限制和教師水平的差異,使農村的美術教育參差不齊,美術教師的個人意識也有差異,我們的美術課并不是把學生培養成畫家、美術家,也不是為了應付一節課或者認為是簡單的哄孩子玩。學生眼中的世界,描繪的水平絕對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樣,因為他們所表現的視覺形象多半是直覺與想象的綜合,只有隨著年齡增長,知識的積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漸漸使其變為直覺與理解的再現,才有可能變為主動的再創作。要在學習過程中陶冶情操,培養學生各種能力,提高審美意識。因此在課堂教學當中,也不能以太高的準則來評價學生。而是看在畫中是否真實反映了學生的內心感受,是否有獨特性、新穎的表現。要多給予肯定的表揚,少有居高臨下的指責。
二、結合學生的生活,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讓美術教學融于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活動之中,并以直觀豐富的客觀事物為載體,使枯燥的課堂教學變成活生生的生活現實,使抽象的知識變為生動有趣。我們可以將學生手邊常用的東西變成美術創造的原材料,如卡通人物圖片,記事本的封面,文具,貼貼紙等,達到拓展教材內容、活化教材內容,增強學生對學習的親切感,激發學生學習的求知欲望,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八年級下冊《中國畫的形式美》一課,單看題目《中國畫的形式美》就覺得有點頭疼,專業化,抽象。那些天剛好天氣轉暖,有些同學已經拿書當扇子用了,這給了我一些靈感,扇子的造型各具形狀,而中國畫的形式美中的章法之美就在不同的形制中合理安排表現的物象……,因此我把課題定為《扇畫》,將生活中的扇子作為道具引入課堂,這個小東西果然是作用非凡,學習效果很好。由于特殊情況,個別班級少了課時,結果這些班級的學生還討著要上這一課。在課堂上,當我請大家折一把與眾不同的扇子時,有學生說,扇子我在幼兒園就會做了,馬上就動手作了。也有些同學又像是不相信一樣,愣了,面對熟知的扇子,大家很快就進入角色??梢龅絼e具一格,與眾不同,還得下一番功夫,終于創造了一把心儀的扇子。還不夠,根據我們的生活經驗,每個人都知道扇子上有畫有詩,還有一些關于才子、美人與扇子的故事,所以我們還要在扇面上添磚加瓦,怎么做好呢?順水推舟引出中國畫在形式美方面的幾個因素,尤其關注章法之美。接下來大家在自己精心折疊的扇子上題詩作畫,個個都是聚精會神,惜墨如金,看著自己獨樹一幟的作品,還有那似是而非的印章,成功的喜悅洋溢在一張張稚嫩的臉上。中國畫的形式美在這小小的扇面上表現得淋漓盡致,最后手持扇子到講臺上來再現一下才子佳人一幕,下課的鈴聲在歡聲笑語中響起。課間搖著得意之作在校園里炫耀一番,既美妙又實用。
三、形象的感受,誘發創造靈感
捷克教育學家夸美紐斯說過:“知識的開端必須永遠來自于感官?!泵朗且曈X藝術,我們要想讓學生輕松快捷地獲取知識,最好的方法是利用直觀教學原理,除了利用實物,資料等方式展示,更多地運用立體的、動態的、連續的、全面的表現方法反映美術教學過程,而現代多媒體的形、聲、色并茂,表現手法豐富多樣,富于變化的優越性,可以達到優化教學過程。教師在課前運用計算機把課件做好,上課時只須將學生帶到多媒體教室。電腦展開的畫面色彩豐富,有動畫效果,有故事情節,有優美的音樂,學生的感官被充分調動起來。
(一)感受美的對象
在色彩繽紛的事物中,初步感受美。我們來到田野,初升的太陽、絢麗的晚霞、熱鬧的街市、雪中的高樓……大自然牽動著每個人的心,為美術教育提供了極好的營養品。美育在發展兒童藝術心靈的同時,也發展著他們的創造力。連貫性的美育可以使個性在成年之后,仍保持著健全活潑的“童心”,使創造力持續發展。
(二)接受美的世界
美育在美術教育中的地位必然是貫徹始終的,以自由為本性的審美活動,可以充分保護學生的創造性表現。其在形式上的啟發也是在孩子們對美的感受不斷提升的過程中實現的。桃紅柳綠,青山綠水,藍天白云……蘊積在其中的點線面,色彩,韻律與節奏――被孩子們發現、體味、領悟,創造力在這里植根。
(三)享受美的世界
隨著審美進程的推移,學生對美的感受一點點彌漫,一步步升騰。教師與學生共同探討和研究中,也不斷地豐富著“同學”的體驗,美術教育漸進佳境。
四、建立美術課的作業評價方法,促進創新
教師應摒棄一切舊的,與時代發展不相適應的評估標準。我在教學中積極嘗試總結出了一套適于美術課的作業評價方法,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發展了他們的個性。評價的方面有很多,如:積極性、靈活性、動手能力、合作性、獨立性等,評價的方式也可多樣,如:語言、文字、數據;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學生間互評等。摒棄分數,采用等級制及評語法,特別是運用一些積極的有感情色彩的評語特受學生們的歡迎。
我對學生作業的處理是這樣的:一看是否有創新意識,二看畫得是否好,三看作畫態度是否認真;作業當面批閱,不進辦公室,每堂課布置好作業后,批閱上次的作業。這樣可以當面肯定作品的成功和指出不足之出,甚至親自動手改畫,且可進行師生、學生問討論或當場出示表揚。其實美術作業原本就浸透了學生的各種隋感,教師在評價學生作業時,應該抱著一種充分尊重和信任的態度,耐心的運用恰當的評語談出自己的體會和對學生的期望,可以起到與學生很好地交流的作用,學生也會更好的改正一些錯誤,因為他感到老師是關切幫助他和尊重欣賞他的。
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把傳統的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把學生被動接受學習轉變為探究學習,提升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為培養高素質的人才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