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梅
摘要:新的《課程標準》闡述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特點,透徹地分析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學生與文本之間的關系,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等,并對這種關系做了恰當的定位:互動式對話關系。可以說,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行對話式閱讀教學不僅是學生發展的要求、《課程標準》的要求,更是社會發展的要求。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對話
一、新《課程標準》對閱讀教學提出了要求
2001年我國推行新課程改革,新的學習方式在無形中顯示了一種對話精神,增強了交流和互動,對改善閱讀教學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我們在教學中仍發現不少的問題。
2011年《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起先經歷了教師對文本的解讀,教師再傳送給學生,這是原始的灌輸式對話,接下來經歷了教師對文本的解讀,教師再對學生進行解讀,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交流,這是典型的誘答式對話。新《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教學活動的性質,包含著教師與文本、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多重對話過程,強調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強調學生的個人獨特體驗,這樣就阻止了教師把自己對文本的理解結果灌輸給學生,提出教師對文本的理解來代替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即學生與文本的對話過程。新的《課程標準》闡述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特點,透徹地分析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學生與文本之間的關系,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等,并對這種關系做了恰當的定位:互動式對話關系。可以說,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行對話式閱讀教學不僅是學生發展的要求、《課程標準》的要求,更是社會發展的要求。
二、對話教學的基本特征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相比較而言,有以下不同:
(一)從過分強調學科教學內容到重視學生的成長體驗,進而強調人人間的溝通、交流
過去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把傳授學科知識視作語文教學最大的目標,把教材上的知識等同于學生素質,也就是說學生只要完整地掌握了語文教材所規定的內容,學生就具備了語文素養。對話式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則更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生命體驗,把教學過程看作是人與人的相互理解、交流、溝通、成長的過程。沒有對話就不可能有教學,失去了對話的教學是不可想象的。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形成了多層次、多角度的關系。這種對話,是在學生現有生活經驗基礎上整合資源,使學生為教學對話提供有價值的話題及創設一定情境。
(二)從過于強調教學目標到尊重教學過程本身的價值
過去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分強調備課、寫教案,以及教學過程,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維目標,特別是知識與技能的目標實現,來作為自己教學任務完成的唯一標志。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因素之一是人是有個性的,在特定的閱讀活動中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充分發揮的時候,這種教學活動的進行必然是富于創造性的、動態的,必然會生成許多非預設性的因素。正是這些生成性的、非預設性的因素會產生大量的生命火花。因此作為對話式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型,必定會走出了三維教學目標的限制,更多地關注教學過程本身所產生的價值。強調過程性,并不是不要目標,而是把目標融合于教學過程之中,使之促進過程的生成,這個過程是動態的、個性的、充滿生機活力的。
三、實施對話式閱讀教學的途徑
(一)教師與文本對話
教師要認真研讀文本,感受文本的價值取向,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同文中的人物同呼吸共患難,產生情感的共鳴。只有自己被感動,才能感染學生。例如,五年級上冊《成吉思汗和鷹》一文,成吉思汗征服720多個民族、4500萬平方公里,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版圖最大的國家。他為什么會犯錯誤呢?又為什么會承認錯誤?又為什么改正錯誤?教師必須走進成吉思汗的內心世界,被他那種寬大的胸襟所感染。第一次,當口干舌燥、疲憊不堪的成吉思汗被他寵愛的鷹打翻杯子,表現出不生氣的樣子;第二次鷹又一次打翻了杯子,成吉思汗是那樣的口渴,是那樣急不可耐,這時成吉思汗有點生氣。雖然成吉思汗是君王,但他也是人,有普通人的共性。第三次打翻了杯子,鷹的速度越來越快,力量越來越大,他真的生氣了。教師可以聯想毛主席《沁園春·雪》這首詞中熱情謳歌成吉思汗的偉績,同時也指出了他的不足“只識彎弓射大雕”,這樣成吉思汗終于忍受不住拉弓射死了對他最忠誠的鷹,他知道原因后,后悔不已。只有教師自己被打動,才能感染、打動學生。
(二)學生與文本對話
“書是學生自己讀懂的。”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把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走進文本,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我構建文本的意義。學生通過個性化地朗讀,促進了學生對文本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學生獨特的思維得到了充分的鍛煉,學生的情感得到了熏陶。例如,在執教五年級上冊《遲到》一課時,學生通過小聲讀、默讀等形式,感受到父親對作者深深的愛,雖然雞毛撣狠狠地抽打在林海音的身上,但學生已經聯想到自己被父母揮舞抽打的情景,不是打在身上,而是內心深處。可憐天下父母心!成年后的林海音感受到了,學生也已經感受到了自己所犯下的錯誤以及父母那濃濃的愛。
(三)教師與學生的對話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蹲下身子,和學生進行對話,尊重學生獨特的個性品質。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創造性地運用一定的現代教育技術,突破在對話中出現的難點。因此,借助媒體,“動畫”文本,是對話式閱讀課堂教學的需要。在執教《西門豹治鄴》一課時,由于文本敘述的是戰國時期西門豹巧除巫婆、官吏頭子的故事,但現在是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神九上天、海洋探測等高科技層出不窮,學生對當時的迷信活動感到極大的疑惑,教師就順勢利用信息技術播放炸油鍋等視頻,給學生以更直觀的體驗,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科學知識,對人們的愚昧無知有了更清醒的認識,解除了對話的障礙。
(四)學生與學生的對話
由于學生之間在年齡、知識結構、認知水平等方面有許多相似之處,他們開展對話沒有心理上的障礙。這樣,他們彼此之間的對話就會不斷地發生碰撞,會非常自然地把話題引向深入,并不斷地提升對話的質量,提高在團體中的自我價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