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建明
摘要:伴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快速發展,人們對于藝術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藝術教育在高職教育所占比重也越來越大,而美術教育是高職藝術教育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美術教育一方面包含傳統的繪畫臨摹、建筑雕塑的技法教授,還包含攝影、設計等視覺藝術,在進行美術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傳達人的情感,對人生的態度等等內心活動,所以美術教育可以培養高職學生的創造能力、表達能力,對于高職學生的整體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關鍵詞:高職院校;美術教育;策略
“美育”一詞最早出現在法國美學家席勒1795年發表的《審美教育書簡》上,他認為美育是通過人們對美的形象的觀照、培養對美的情感,純潔人的心,以達到人的全面、自由、和諧地發展,因此美育也稱美感教育或審美教育,它不是一般的知識教育,而是一種與美的感動相結合的有教育作用的活動。近年來,美育作為高職院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得到了人們的普遍關注和重視。進行美育教育的途徑很廣,這里簡述幾種。
一、重視環境在美術教育中的作用
馬克思曾說,“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改造人。”良好的環境對人的成長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我們必須重視自然環境的建設,學生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校園環境中,整潔、優美的校園環境會對學生思想感情、審美情趣、個人品格的培養產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學校應將治理環境、保護環境列入學校工作重要規劃中,加強綠化環保,突出校園環境布置。其次是重視人文環境的建設。人處在社會中,就要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古語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由此可見,環境對人的發展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學校在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和氛圍的過程中,既要注重自然景觀的建設,更要注重校園文化的積淀與創建。首先應具有全新的育人理念和較強的人文意識,其次應具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觀念。充分利用廣播、標語、宣傳櫥窗、黑板報等媒介廣泛宣傳;要求教師率先垂范,在全校掀起轟轟烈烈的弘揚人文、營造人文環境的活動,讓全體師生都積極主動地投身于這個高雅的活動中來。
二、將美術教育融入課堂,培養學生對美的鑒賞力
蔡元培曾說:“美育者,應用美學之理論于教育,以陶養感情為目的。”將美學教育融入課堂,運用教學進行美的傳播,讓學生更多地知曉和了解世界優秀的美學文化。僅僅把美育看成是美術課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可以開設一些美術鑒賞、美學討論、美學設計課等,并改變以往單一的教學模式,嘗試運用多媒體教學和其他多元化的教學模式;經常組織他們參加審美知識講座;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系在一起,讓學生在實際的生活中就能領悟到美術的獨特價值;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消除學生心中的學習壓力,讓學生能學會學習,讓他們能夠感到學習美術沒有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
三、開展各類審美活動,將美術教育融入到日常活動中
良好的審美活動會對學風、教風、校風的建設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標準,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而且,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豐富多彩的審美活動不僅可以彌補學生思想和生活上的空虛,避免學生尋求低級趣味的刺激,還可以激發他們熱愛勞動、熱愛學習、熱愛生活的激情,從而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增強奮發向上、不甘落后的自尊心、自信心、自強心,使學習、生活過得充實而美好。但要獲得多方面的審美修養,必須調動學生的審美積極性、主動性。在組織他們參觀藝術館,舉辦音樂會、文藝作品欣賞會的同時,積極開展美術創作實踐活動,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美術創造、表演和評論活動,組織愛好者從事繪畫、雕刻、書法的實踐活動,并舉行小型作品展覽和比賽,培養他們正確表現美的能力。擴大欣賞視野,提高審美能力。
四、倡導學生建立文明、健康、積極向上的學習、生活方式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是以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為教學目標,以就業為導向。從表面上看,似乎與美術教育并無直接的關系,大多數學校只重視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而忽視了美育在學生綜合素質培養中的重要作用。學生由于學習基礎差,在枯燥的學習生活中感到吃力,因此積極性普遍不高,甚至出現抽煙、酗酒、打架斗毆、沉迷網絡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倡導學生建立與社會進步相適應的文明、健康、積極向上的學習、生活方式是學校美育的主要手段。人們的行為方式都是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的,科學、和諧的生活方式不僅能反映出良好的生活作風,而且能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質。在學校建立和執行一套嚴密、合理、正確的規章制度,對美育和德育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想要推動高職美術教育在高職院校中的快速發展,就要立足于實際,不斷轉化教育手段,最大限度地創新高職美術教學模式。對于高職美術教師而言,我們自身應該意識到我們所教授的高職美術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并且是不可或缺的,不能自身就覺得高職美術在高職教育中是可有可無的,那么你的美術教授也不會帶有任何激情,學生也不會對于美術教學產生任何興趣,所以我們高職美術教師應該從自身做起,充分認識到高職美術教育對于高職院校的發展是具有巨大推動作用的。現階段,高職美術教育的發展還面臨著很多不利的因素,師資力量不足,課程編排不合理等原因都會造成高職美術教育發展的緩慢,但是只要我們高職美術教師能夠克服這些困難,利用現有的條件,不斷豐富我們自身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那么高職美術教育的前景還是很樂觀的。有時候,我們把教育這一行為比作兵乓球,你打出去,對方打回來。我們應該考量對手的能力,發出我們手里的球。這一理論應用于高職美術教育當中,我們高職美術教師應該因材施教,充分考量高職學生的實際美術水平和接受能力,應該認識到高職學生跟普通的美術院校的學生是不一樣的,基礎水平存在著各種差異,所以我們不能用一樣的教育手段來教授全部的學生,我們高職美術教師應該實時注重學生的反饋,適當地調整教學手段,把高職美術教育不斷的深入和推進,能夠充分吸引高職學生的學習興趣,投身到高職美術教育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