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容
摘要:本文從立法和司法實踐兩個維度對學校體育學法律法規的研究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立法方面學校體育立法總體數量呈上升趨勢,但還存在體系不夠完備,內容缺乏操作性,地方配套法規的建設不夠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司法實踐方面,對責任認定方面,歸責原則,學校體育保險制度,體育基金會等方面的研究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法律法規;學校體育;立法問題
一、立法
(一)學校體育立法總體狀況
體育立法的數量呈明顯上升的趨勢,從1949-2103年,我國學校體育政策法規主要涉及7個領域,即學生體質健康、學校體育課程、課外體育活動、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學校體育安全、學校體育競賽和高水平運動隊。從數量上看,學生體質健康、學校體育課程及課外體育活動占42%,多于其他領域的法規和制度。
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做出《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特別強調“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這些法律法規為學校體育工作的正常開展提供了法律依據。這一時期關于學校體育方面的立法主要有:1990年頒布的《學校體育工作條例》、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1982年《關于保證中、小學生每天有一小時體育活動的通知》、1998年國務院批準的《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施行辦法》由2002年教育部和國家體育總局發布的《學生體育健康標準(試行方案)》及其實施辦法所替代、1986年原國家教委發布的《關于加強中小學體育師資隊伍建設的意見》、2002年教育部發布的《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2002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期體育工作的意見》2006年12月,教育部發布了《學校體育重要法律法規選編》等。這些法律、法規、文件是新時期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支撐。
(二)學校體育立法中存在的問題
學者們對我國的學校體育法律法規體系進行了數量和歷史的梳理,并發現了我國學校體育法律法規體系建設中的部分問題。
1.體系不夠完備。
從國家頒布政策、法規的部門來看,主要涉及教育部(原國家教委)和國家體育總局(原國家體委)2個部委,在文本類別上基本以指示、暫行條例、通知、辦法、草案、規定等字樣出臺,而缺乏從立法的層面進行相關法律條文的制定。
2.內容缺乏操作性。
在體育經費方面,《學校體育工作條例》中只提到“一定數額支出”、“適當支出”、“予以必要支出”,但沒有明確具體地規定應支出多少比例,由此顯得部分條款較為籠統、寬泛,導致了可操作性較低、實際意義較小的局面。
3.地方配套法規的建設不夠。
按照國家出臺的文件進行“復制”與“粘貼”,各省市沒有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和區域特色制定適合本地區的學校體育政策、法規,國家、省市、學校3級制度得不到有效的銜接,這也是導致學校體育政策、法規不連貫、體系不健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如何進一步提高和加強學校體育政策、法規的預判和預警能力,更新與完善滯后的政策與法規,將成為今后研究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司法實踐
司法實踐部分,主要集中在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法律研究。2002年教育部發布了《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部分地方也出臺了相應的地方法規。學者對這方面的研究也逐漸加強,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研究:
(一)責任認定方面的研究
部分學者對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責任認定進行了研究,如扶建華,陳遠航(2010)的研究認為,依據體育傷害事故發生的具體情況(學校的有無過錯或者過錯的程度),校方應當分別承擔全部責任、主要責任、同等責任或者不承擔責任。
(二)歸責原則的研究
國外研究:美國民眾對體育參與所帶來的風險性有一定的預知性,絕大多數參與者接受甘冒風險的傳統觀念,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發生后根據教練員賠償責任免除法的規定教職人員的賠償金由教職人員所在的學區教育主管部門承擔。英國在英國學校體育傷害事故屬于學校傷害事故的范疇,對于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賠償問題與美國相似,即學校不直接承擔賠償責任!賠償責任,由學校主管部門承擔。
國內研究:部分學者對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規則原則進行了研究,針對現實傷害事故中學校通常承擔無過錯責任,學者們提出了公平責任原則、過錯責任原則、甘冒風險原則等。湯衛東(2002)通過分析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歸責原則,提出學校在學校體育傷害事故中的歸責原則上只能適用過錯責任則和公平責任原則,不能適用無過錯任原則;但就學生群體的差異不同,學校體育傷害事故中,學校承擔的責任會有所區別,陳博(2002)的研究中分析探討了學校體育中未成年學生傷害事故的歸責。
(三)風險規避方面的研究
1.學校體育保險制度研究。
體育保險的快速發展能夠對學校體育保險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學校體育保險制度的介入可以促進損害賠償的實現,從而有效降低損失的嚴重程度,是解決學校體育傷害事故賠償糾紛的有效途徑。李怡(2007)研究認為體育保險對學校體育教師、高校運動代表隊成員、高校普通學生及體育場館、器材都有保障;因此,學校體育應建立強制性的學校體育保險制度,但我國學校體育保險制度存在一些問題,陳慧敏、徐棟的研究認為,我國目前的學校保險主要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是缺乏強制性,也就是說,法律并沒有明確規定學校必須參加保險;二是缺乏對學校體育傷害事故具有針對性的專門保險產品。
在日本,學校體育傷害事故時有發生,有完備的保險制度,如日本制定《學校安全會法》,成立日本學校安全會,設立學校健康中心的災害共濟補償制度,都道府縣設立的學校的管理者賠償責任保險。
2.基金會研究。
體育基金會也是是解決學校體育傷害事故賠償糾紛的有效途徑,扶建華,陳遠航(2010)的對學體育傷害事故的研究建議設立學生傷害事故基金,以保障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及時處理。
綜上所述,立法、司法、執法、守法和監督是法律運行的五個重要的環節。目前,我國學校體育法律實踐和研究現狀基本停留在立法和司法環節,執法、守法和監督環節較為薄弱。學校體育的一系列問題,如體育課及課外體育活動被擠占、學校體育場地設施不完備、體育師資配備不齊、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日益下降等都與法律的執行和監督有關系。因此,今后在學校體育法研究中,各項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等的執行力和監督將成為研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