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衛星
【摘 要】伴隨著企業不斷取得的輝煌業績,中鐵隧道也積累了厚重的文化底蘊。文章以中鐵隧道企業文化系統的從業工作者角度,將從幾個方面對中鐵隧道企業文化的發展成果進行提煉,對文化戰略的發展思路進行分析。
【關鍵詞】“隧”文化;企業文化;中鐵隧道;企業品牌
認識程度的高低決定了企業發展道路的長遠,中國中鐵隧道局集團(以下簡稱中鐵隧道)作為世界五百強“中國中鐵”旗下的全資子公司,更是作為中國中鐵的“名片”企業,在去年二級單位簽署的合同額以及營業額排名中都位居中國中鐵前十名,伴隨著企業不斷取得的輝煌業績,中鐵隧道也積累了厚重的文化底蘊,自2001年起,集團三年構建了三大企業文化識別系統,形成了具有企業特色的“隧”文化體系,并于2005年推進“隧”文化在項目落地生根,使“隧”文化融入到每個中鐵隧道人的意識行為中,成為推動企業持續快速發展的源頭活水和不竭動力。中鐵隧道也榮獲“全國企業文化標桿單位”、“全國企業文化十強”等多項國家榮譽。
一、文化立企,中鐵隧道企業文化工作的幾個“最”
首先,中鐵隧道局集團是“中國中鐵”最先建立完善的企業文化體系的單位之一。2001年中國中鐵以及各二級單位剛剛完成改制,中鐵隧道局集團就在“中國中鐵”企業文化戰略的大框架下,三年三大步,完成了中鐵隧道三大企業文化手冊的制作。文化體系的及時建立,給剛剛脫鉤鐵道部,初次進入市場摸索前行的企業和員工們建立了一道精神支撐,樹立了一座燈塔。
其次,中鐵隧道局集團是最先將文化品牌戰略上升為企業發展戰略的單位之一。中鐵隧道早在2005年就提出了“文化品牌戰略”。文化工作與企業管理相輔相成,不可分割,同時文化管理也是一個企業最高層級的管理。將文化建設納入到企業戰略的范疇,就是推動文化逐步融入管理中心工作,這是一個企業邁向先進、規范的標志。2016年,中鐵隧道又緊跟形勢,提出了要打造“國內隧道及地下工程領域的領軍企業”的戰略目標,所謂領軍,不只是技術、管理硬實力的領軍,還是企業文化的領軍、品牌的領軍。中鐵隧道不僅要做到技術實力上讓競爭對手“望而生畏”,也在努力做到文化品牌上讓競爭對手“油然生敬”只有這樣,才能讓一個企業在市場的大潮中長盛不衰。而在四十年的企業發展中,通過對文化品牌戰略的實施推廣,優秀的“隧文化”無疑已成為企業能夠保持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核心競爭力。從大瑤山精神到獅子洋文化,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漠北邊疆中天山,中鐵隧道人始終以不屈的斗志和昂揚的精神奮戰在國家地下工程建設的第一線。
第三,中鐵隧道承辦了迄今為止中國中鐵層面召開時間最早、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企業文化盛會。2008年,股份公司在我們中鐵隧道集團獅子洋隧道項目召開了企業文化現場會,中宣部、國資委、股份公司領導,各二級企業的黨委書記、企業文化部長全部云集。時任中國中鐵黨委書記石大華,總裁李長進在現場會上都做了重要講話,提出要學習中鐵隧道集團獅子洋項目管理和文化建設制度化、信息化、精細化、現代化的經驗。這兩天,我也對本次活動所在的成昆項目部進行了了解、調研。可以看出,在獅子洋之后,我們的企業文化工作不斷植根項目,深入項目,成昆項目文化的建設也取得了卓越的成果,亮點突出,內涵豐富!不只是成昆,我們中鐵隧道集團的大瑞項目、佛莞城際項目,都獲評了股份公司項目文化建設的示范點。可以看出,中鐵隧道集團的企業文化建設成果已經碩果累累、滿園春色!在這么優秀的企業文化的助推下,我相信中鐵隧道打造“隧道及地下工程領域領軍企業”目標實現也將指日可待!
二、不忘初心,“銘記.傳承.弘揚”是中鐵隧道企業文化建設的發展源泉
“銘記”即“銘記企業發展歷史”。發展以銘記歷史和尊重歷史為前提基礎。中鐵隧道在40年的發展歷程中,一舉建成了全長14.295千米,居世界雙線鐵路隧道第十位的衡廣鐵路復線大瑤山隧道;首創“淺埋暗挖法”技術用于北京地鐵施工,并被評為國家一級施工工法;首次引進直徑8.8米的敞開式硬巖掘進機建成全長18.46千米的秦嶺隧道,標志著中國鐵路隧道施工跨入世界先進行列。在國家863盾構機研發中,成功制造中國中鐵品牌的復合式盾構機。而且還涌現出了4名全國勞動模范、多名各類國家級先進模范人物、省部級勞動模范等一大批載譽國家隧道建設史冊的英雄人物。中鐵隧道通過號召員工對企業發展歷史的學習和把握,樹立并強化廣大員工對企業的信任感、自豪感和榮譽感,銘記光輝歷史,為企業創造更加輝煌的未來而努力奮斗,形成了文化合力。
“傳承”即“傳承企業經典文化”。中鐵隧道以2001年企業改制為契機,把企業文化納入現代企業建設步伐,三年構建起三大識別系統,確立了企業目標,企業精神、企業理念,明確了企業使命,提出了市場觀、競爭觀等17項單項理念,構成了企業的核心價值體系。2005年起開展了“隧文化”落地實施,打造了廈門翔安海底隧道、廣深港獅子洋隧道、北京鐵路地下直徑線、武漢長江隧道、青藏鐵路西格二線關角隧道等一大批具有行業特色和企業特點的形象產品。中鐵隧道通過傳承企業三十多年來發展積累和沉淀的精神財富,教育廣大員工恪守企業的核心價值體系,增強內心的愛企情操,凝聚人心,堅定信心,為企業不斷積聚精神正能量,推進企業在新常態的市場競爭中穩健發展。
“弘揚”即“弘揚企業光榮傳統”。中鐵隧道在37年的發展歷程中,以勤勞、勇敢和智慧培育了燦爛的企業文明之果,形成了不畏困難、百折不撓的頑強意志,甘愿吃苦、樂于奉獻的高尚情操,艱苦奮斗、奮發有為的工作作風,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科學態度,誠信為本、合作共贏的經營理念。“大瑤山精神”、“關角精神”、“中天山精神”屢屢被企業員工奉為敬業之道、從業之德。中鐵隧道通過對企業光榮傳統的弘揚,激勵當前正在崗位中為企業奮斗的廣大員工能夠集中展示時代風采,體現出新時代工人階級的先進性,不但爭做企業的精英、員工的楷模,更要逐漸成為國家的中流砥柱、民族的堅強脊梁。讓“隧”文化不僅成為企業助力,更為國家發展助力。
三、把握內容,傳承發揚“隧文化”的“精、氣、神”是中鐵隧道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要義
傳承發揚隧文化之“精”——精就是指企業的精神、精髓、精要。我集團在不斷的壯大發展中,確立了“國內領先、世界著名”的發展目標,制訂了“至精、至誠,更優、更新”的企業精神,“大產業、大學校、大家庭、大舞臺”的企業理念,提出了市場觀、競爭觀等17項單項理念,這些構成了企業核心價值體系,也是我集團企業文化的精髓、精要。在此基礎上,我們編制了三大企業文化手冊,制定了《項目文化策劃書》等,傳承發揚隧文化之“精”就是旨在通過對這些優秀文化成果的傳承,使廣大員工能夠更加深入的了解掌握企業的文化財富,文化成果,文化精髓,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推動以文化為核心凝聚中鐵隧道員工力量,促進企業穩健發展。
傳承發揚隧文化之“氣”——氣就是指企業的氣魄、氣場、氣勢。在集團數十年的穩健前行中,企業文化始終在為企業的發展傳遞著“正能量”。不斷地通過企業文化揚名氣,實施文化營銷,讓企業逐步邁向“國內領先、世界著名”的發展目標;不斷地通過企業文化聚人氣,持續增加人才總量,使企業持續形成人才高地,立于市場人才戰中的常勝之地;不斷地通過企業文化鼓士氣,增加員工對企業的自豪感,保持著良好工作狀態,注入開拓奮進的活力。傳承發揚隧文化之“氣”就是旨在通過企業“正能量”的傳承和傳遞,將企業文化打造成為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逐步將企業的文化優勢轉變為市場競爭優勢。
傳承發揚隧文化之“神”——神就是指神氣、神韻、神采。隨著企業日新月異的發展,企業形象與企業品牌逐步提升,我們修建了國內第一條10千米以上的長大隧道大瑤山隧道,打破了世界對中國無法修建長大隧道的傳統認識;我們修建了國內第一條海底隧道廈門翔安隧道,引領了我國隧道穿江越洋的新時代。“大瑤山精神”、“關角精神”、“中天山精神”等一系列施工實踐中錘煉出來的精神已經無形中形成了我們隧道人的應有的神氣、神韻、神采!傳承發揚隧文化之“神”就是要傳承中鐵隧道人在企業發展歷程中、在崗位奮斗過程中所展現的這些優秀精神和氣魄,使廣大員工無論企業在任何困難的形勢下、環境中都能不驕不躁、不卑不餒,凝心聚力,共克時艱。
四、文化落地,“圍繞基層、以人為本”是中鐵隧道接下來企業文化發展的核心思路
重心下沉,從基層出發做好企業文化工作。作為施工企業,工程項目是企業各項基礎管理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源泉。因此,中鐵隧道的企業文化發展,要堅持以企業價值理念體系為核心,完善與市場經濟發展新常態相適應,與現代企業制度、國際化經營戰略相符合,與企業和職工共同發展需求相一致的企業文化體系,使企業文化的內在活力和外在社會影響力不斷擴大,企業品牌美譽度得到顯著提高。核心思路一定要樹立起“文化也是生產力”的觀念,堅決摒棄文化工作是“敲邊鼓、抬轎子”的心態。要從事關企業改革發展穩定的角度來開展企業文化工作,思想上自覺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工作中堅持正確的工作導向,堅持圍繞大局,緊扣企業生產經營中心工作,講好企業故事,堅持唱響主旋律,傳遞好聲音,傳播正能量。
企業文化建設要堅定不移地圍繞“以人為本”的核心進行。項目文化的建設要圍繞“以人為本”的核心,注重項目基層員工的精神家園建設。要在大力弘揚拼搏奉獻、艱苦奮斗、團結互助、勤儉節約、廉潔自律、企地共建等優良傳統和文化理念的基礎上,從企業新的發展要求出發,以忠誠守信為重點,以員工幸福為己任,加強項目文化建設。一是要用企業的歷史使命激發員工拼搏奉獻的責任感。要加強形勢任務教育,尤其要引導廣大員工充分認識在國家鐵路基礎設施建設中,企業面臨的責任重大、機遇難得、任務繁重、挑戰嚴峻的形勢任務,不斷強化廣大員工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將人生追求與企業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激發廣大員工愛崗敬業、吃苦奉獻、頑強拼搏、爭創一流的工作熱情。二是要用尊重關懷增強員工以企為家的歸宿感。要堅持以人為本,樹立關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的文化管理理念,通過提高一線員工收入,改善一線員工的生產生活條件,滿足員工渴望得到尊重肯定、追求不斷發展完善的需求;要建立與員工的溝通渠道,傾聽員工心聲,掌握員工的思想脈搏,協調關系,增進理解,形成互幫互助、團結奮進的良好人際關系;要關心員工的工作、生活、健康和家庭,使員工不斷增強歸宿感,將忠誠守信轉化為愛企敬業的精神品格。
企業文化要圍繞形勢創新模式,打造立體的文化傳播格局。近年來,新媒體的蓬勃發展,給信息傳播方式帶來巨大變化,同時也給企業文化的傳播帶來了新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改變過去傳統的文化活動和文化產品的組織制作模式,要以適應新時代,符合新規律建設為主要思路,打造立體傳播格局。在策劃上,要全面而專業,注重全方位傳播,實現對上對下、對內對外的全覆蓋。在平臺上,要統籌協調,除積極制作組織共性的企業文化活動外,還要探索具有特色的企業文化活動和產品,邀請專家學者、網絡名人、社會公眾等廣泛參與到對“隧”文化建設和傳播的方式中來,不斷的取長補短,持續發展。在渠道上,要靈活運用網絡,利用論壇、貼吧、博客、微博、微信、手機報等多種方式,拓展載體、擴大影響,發揮文化傳播效果,形成既有品位,又接地氣的文化氛圍。
先進的企業文化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動力源泉和核心競爭力、推動力、保障力、軟實力。在過去發展的四十年中,中鐵隧道有計劃經濟時代保留的寶貴精神財富,也有市場經濟時代,企業改制后的先進文化元素,并在改制為企業后,始終圍繞“弘揚企業文化,促進企業發展”的核心主題,分階段開展企業文化主題塑造活動,企業的軟實力不斷增強,逐漸推進了企業文化融入企業管理。下一步,中鐵隧道將圍繞國家“十三五”總體發展規劃的需要,按照市場規律,圍繞企業實際,不斷地完善和提升中鐵隧道企業文化工作,豐富充實“隧”文化內涵,提煉適應新常態理念,打造特色文化活動載體,創新文化品牌傳播渠道,推進企業文化融入企業管理,把企業文化軟實力打造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塑造新時代、新形勢下的企業品牌形象,實現企業品牌文化戰略與企業發展的和諧統一,助力中鐵隧道建設中國隧道及地下工程領域領軍企業的宏偉目標實現。
【參考文獻】
[1]王寧. 企業文化研究脈絡梳理與趨勢展望[J]. 企業文化旬刊, 2017(8)
[2]唐曉鑫. 企業文化軟實力與核心競爭力研究[J]. 商業經濟, 2017(1):129-131.
[3]陳春花. 企業文化塑造[J].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6(11)
[4]埃德加.沙因. 企業文化生存與改革指南[J].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7(1)
[5]劉坪鑫. 企業文化建設實務[J].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