頊春哲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中也指出:要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他認為生態文明建設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馬克思生態文明思想對于我們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具有著非常重要的借鑒作用。因此我們一定要樹立好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向前發展。
【關鍵詞】馬克思;生態文明;現代價值
【Abstract】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also pointed out in the report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ccelerate the reform of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ystem and build a beautiful China. He believe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a major event that is conducive to the present and benefits. Marx'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ought has a very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our new era. Therefore, we must establish 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cept that respects nature, conforms to nature, and protects nature, and promotes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Keywords】 Marx;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modern value
一、馬克思生態文明思想的產生
(一)時代背景
馬克思的生態文明思想產生于資本主義高速發展的19世紀中葉。伴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一方面提高了人類文明,創造了社會財富,彰顯出在改造、利用自然界中人類巨大的力量;另一方面,經濟危機的周期性爆發和廣大無產階級經濟處境、生活環境的日益惡化也逐步暴露出其內在的局限性和片面性。馬克思恩格斯在回顧這一革命的歷史成就時指出:“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①在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家為了追求高額利潤,大肆開采自然資源,不僅破壞了生產力,造成物質財富的巨大浪費,而且也進一步加劇了人與人之間的對立。
(二)理論基礎
馬克思生態文明思想形成的理論基礎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個方面是馬克思對自然科學中生態思想的繼承與發展。馬克思生態文明思想形成主要是受到19世紀自然科學中的生態思想的影響,馬克思、恩格斯認為進化論為歷史唯物主義奠定了“自然歷史”的基石,達爾文的進化論引起了人類學革命,馬克思提出了人類進化是以“勞動”為基礎的理論,很大程度是因為受到自然進化觀的啟發。
第二個方面是馬克思對黑格爾及費爾巴哈哲學中自然觀的批判與超越。黑格爾指出,“絕對精神”的外化就是自然界,“絕對精神”實現自身的工具就是人,人與自然界的意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相同的。馬克思一方面指證了其唯心主義本質,另一方面又對黑格爾人與自然觀方面所體現出來辯證的方法的“革命性質”表示了肯定。馬克思生態文明思想不僅從黑格爾辯證法中吸取和改造的經驗,同時也對費爾巴哈的思想進行了批判式吸收。費爾巴哈曾說過:“我的學說和觀點可以用兩個詞來概括,這就是自然界和人。”②他通過對人與自然關系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理論用來反對黑格爾的唯心主義,馬克思指出了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局限性,“對對象、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③他指出費爾巴哈并不是把客觀存在作為人的活動去理解,認識不到實踐的重要作用,并沒有從主體的角度去理解客觀事物的存在。
二、馬克思生態文明思想的基本內容
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人與自然之間具有不可分割的聯系,二者是內在統一的。馬克思說:“自然界是人的無機的身體”,④自然界具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先在性,是人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自然基礎與自然前提。自然界提供了人類生存的環境,人類在自然中生存,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自然界存在于社會之中,具有屬人的性質。馬克思認為,雖然自然先于人類存在,自然界具有客觀性,但這種論述只是客觀的從科學的角度來論述的。我們所處的自然是作為人類活動對象的自然,自然被烙印上了人類的活動痕跡,有著屬于人類的存在價值。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寫道:“人作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動的自然存在物;……另一方面,人作為自然的、肉體的、感性的、對象性的存在物,和植物是一樣的,是受動的、受制約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也就是說,他的欲望的對象是作為不依賴于他的對象而存在于他之外的……”⑤馬克思認為,統治人的并不是神和自然界,而是人本身。馬克思認為盡管人們能夠通過勞動實踐對自然進行改造,但不能認為人類可以脫離自然甚至超越自然。人類與自然界的關系應當是和諧共存、互利共生的辯證統一的整體,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人類才能在自然中生活。
三、馬克思生態文明思想的現代價值
首先,馬克思的生態文明思想為生態文明建設奠定理論基礎。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一個有機系統,物質文明建設固然重要,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保障;但是,必須樹立系統觀、整體觀,即在進行物質文明建設時,必須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特別是在生態系統和生態資源遭到破壞的今天,生態文明建設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其次,馬克思的生態文明思想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思想方法。馬克思的生態文明思想有利于人們對當前生態環境問題的反思,提醒人們必須增強生態保護意識,遵循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理念進行實踐活動。提高全民生態文明意識,把人類自己的行為納入自然界的進化中去,維護生態平衡就是維護人類自身的發展。要遵循經濟、社會和環境的發展不以破壞生態環境為原則,提高生態文明意識,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總之,馬克思的生態文明思想從哲學高度,即人與自然關系、人的社會存在與自然存在、人與人的關系、人的異化等方面揭示了人與自然關系的本質關系、整體關系、辯證關系,從而告誡當代人類如何正確對待自然、修正完善自己的行為。善待自然,就是善待人類自己。
注釋:
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7.
②費爾巴哈著作選集(上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184.
③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0.
④馬克思.1844 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0:10.
⑤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79:167.
【參考文獻】
[1]余謀昌.生態哲學[M].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錢俊生,余謀昌.生態哲學[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4.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 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 25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5]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