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婷 陳曦
【摘 要】隨著學校教育改革和素質教育推行的深入,中小學校體育教育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教育部和社會各界對中小學學校體育給予了越來越多觀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家也出臺了很多鼓舞人心的政策,比如陽光體育行動,學生體質測評成為中考升學的重要依據等等。但受地區、經濟等方面的影響,這種發展又存在著極大的不平衡。主要表現是偏遠地區和經濟欠發達的農村學校體育教育狀況與素質教育要求相去甚遠。
【關鍵詞】農村體育教育;不足;對策;體育師資;教學設施;教學觀念
一、體育教育的不足
(一)應試教育影響根深蒂固,體育不受重視
學校體育教育面臨的工作現狀是,體育課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許多地區的教育部門和學校仍然以提高升學率為唯一追求,并以此衡量學校的教育質量和教師的工作成績。體育成績在中考升學中的比率加重了,一些學校為了應付考試,到九年級下學期體育中考前猛增訓練量,針對中考項目突擊訓練,完全不顧實施健康教育,淡化競技的素質教育理念。而體育考試結束后體育課全部交給“主課”,所謂為文化課考試復習沖刺。這也是為什么我國經濟騰飛社會進步,而中學生身體素質越來越差的原因。知識更變命運,讀書對于農村學生來說更是寄予了太重的期望。在農村,學校和家長尤其追求升學率,重智育輕體育的傾向突出。有的學校隨意更改教學計劃,任意縮減體育教學課時;有的學校課程表上安排的體育課時得不到保證,經常被挪來上“主課”,比如語數外。對體育課不受重視同樣對體育教師就不重視。
(二)體育師資缺乏并質量堪憂
師資為教育之根本,其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學校在某學科領域的教學水平。鄉村體育師資嚴重"貧血",多數學校無專職體育,其專業基本功也十分薄弱。據對某縣中小學校的調查顯示,僅有73%的中學和45%的中心小學配備有專職體育教師,在全部體育教師中,畢業于相關專業的又僅占體育總數的33%,即使這一部分人,為考核工作實績及晉職評優的需要,又有近半數改教了數學、語文等"主課",體育只是兼教,教師的專業能力又如何提高呢?
(三)教學設施嚴重不足
教學條件是學校的教學工作得以正常開展的重要保障,同時又是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的有力促進。但許多鄉村學校因對體育教育的漠視,不可能投資于體育教學設施的改善。有的學校連一塊普通的墊子也沒有,更談不上橫箱、踏跳板、體操棒、音像及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設備。還有的學校即使有一些體育教學設備,也大多不真正用于日常教學,而只在少有的公開課、比賽課時偶爾亮相一下,其余時間則束之高閣如同文物展覽。
(四)教學不規范
不少鄉村教師,尤其體音美老師缺少與外界的交流和借鑒學習,也少有本地區同行之間定期的教研活動,對國內外最新教育動態及先進的教學方法知之甚少,教學模式仍停留在二三十年前的水平。多數教師無法勝任新《課程標準》規定的教學內容,諸如對韻律體操、民族體育等要求感到力不從心;不少人不會備課,缺少教學資源,更無從設計規范的教案,探索新穎的教學方法;體育課上教師教得很吃力,學生學得很乏味,單一的教學形式難以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建議對策
(一)教師的觀念要改變
“教師、學生、教材”,是課堂教學最基本的要素,而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立足點在課堂教學,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采取積極的態度,拓寬課堂教學研究的力度。充分依據新的科學理論和科學技術,以完成時代賦予我們的教師、學生、教材這個“金三角”需要指出的是,教師、學生、教材這三個要素,在它們互不聯系、處于靜止狀態時,對課堂教學只存在潛在的影響。這三者怎樣聯系,進入什么樣的動態過程,往往因教育觀念的不同而作出不同的選擇。“教師帶著學生走向教材”,即如圖所示,課堂教學的主體活動是學生學習教材的活動;教師對這種活動起組織、指導和點撥的作用,學習離不開教師,但學習是學習者自身的活動,教師只能引導,而不能代替學生學習。教師應從“獨奏者”角色,從學習的主宰者變為指導者,改直接教學為間接教學,把學習的主動權返還給學生,引導他們獨立制定學習計劃,實施計劃。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起著組織協調、督促和咨詢作用。
(二)強化“內外”結合,拓展體育教學“時空”
一堂較為成功的體育課,我們可以教會學生一些技術動作,并能組織和幫助學生通過練習掌握并提高動作技術,當然還會使學生得品質的鍛煉和情操的陶冶。但要使學生的技能、體質和健康水平馬上得到提高,是不可能的。體育的精神貴在一個“恒”,只有通過長期的努力,不懈的追求,才能真正享受體育所帶來的益處和樂趣。
(三)加強對教學設施投入,有計劃地開展體育
學校應首先配備體育教學的基本設施,如教學用具、場地器材、音響設備等。通過單位投資、社會贊助及勤工儉學等辦法解決資金問題,還可以自力更生自做教具(如鐵環、"山羊"、輪胎等)。此外,學校還應利用課余時間,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保證課時,不得隨意侵占;應和其他學科平等地進行教學、考核,使得體育教育從學生到家長、從教師到領導,以至全社會都重視起來,為使學生進入自發、自由的體育鍛煉境地而努力。
(四)加強體育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培養
根據廣大農村體育師資嚴重不足的現狀,為基礎教育輸送人才的各級師范學校應結合社會需求,體現靈活而有針對性的辦學原則,如利用暑假及業余時間函授辦班;縣區中學師范、進修學校利用本校條件開設短訓班,并要求學生除搞好文化課學習之外,加強專業訓練,做到多能并兼;此外,縣鄉也可利用假期時間聘請教師,有組織地挑選鄉村學校有條件的體育,集中輪訓。在此帶動下,在崗體育更應鉆研業務,研究教學方法,讓校園內你呼我喊,你追我趕,處處出現體育氛圍。
三、結語
總之,只要我們認真分析和思索農村學校體育工作的現狀,研究農村學校體育發展的特點、規律,加強體育教學內容與過程的優化,層層重視,齊抓共管,農村學校體育工作一定會有新的局面。
【參考文獻】
[1]張恒波.淺談體育教育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2005
[2]楊濤.農村中小學體育教育的現狀與對策[M]2012, (10)
[3]王孝國.聊城市農村中小學體育教育現狀調查研究 [學位論文] 2013
[4]李良.信息環境下中小學體育教育的革新措施探究[M]201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