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華婷 李曉靜
[摘要]大學時代是理財的起步階段,也是學習理財的黃金時期。本文從河池學院大學生理財現狀調查入手,分析該校學生在理財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探討提出在校大學生科學理財的對策。
[關鍵詞]河池學院 大學生理財 現狀 對策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個人投資理財的熱潮也涌入校園,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對投資理財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切實提高大學生的投資理財能力,也成了當前高等教育必須面對的一個重要議題。本項目組以河池學院作為樣本,并從中隨機抽取280名大學生展開調查研究。在238份有效問卷中,被調查的對象包括該校各專業大一到大四同學,從而保證了研究對象的普遍代表性。
一、河池學院大學生理財現狀分析
(一)生活費基本滿足日常生活需要,可供理財的閑置資金有限
本次回收的238份有效問卷中,男生59人,占總數的24.79%;女生179人,占總數的75.21%。有136位學生每月獲取一次生活費,比率達到57.14%;有89位學生每學期獲取一次生活費,占總數的37.39%。每次拿到不足600元生活費的有86人,比率為36.13%;次之是每次能拿到800-1200元生活費的學生,共57人,占總數的23.95%;每次拿到生活費超過1200元的有45人。占總數的18.91%,人數最少比率最低。每月花去生活費600-800元的人數最多,共105人,比率達到44.12%;其次是800-1200元,共60人,占總數的25.21%;排在第三位的是每月生活費在600元以下群體,有58人,比率為24.37%;每月生活費在1200元以上的,共15人,僅占總數的6.30%。
調查數據顯示,河池學院在校生的生活費來源較為一致,主要由父母或兄弟姐妹供給。只有少部分是靠自己勤工助學和校外兼職所得。生活費除滿足日常基本生活需要外,可供理財的閑置資金較為有限。至于如何利用這有限的閑置資金,同學們都傾向于銀行卡活期儲蓄、利用互聯網金融產品投資、購買股票和基金等。
(二)所學專業不同使得理財觀念稍有出入,但理財狀況幾無差異
本次回收的238份有效問卷中,文科類專業學生人數所占比率為35.62%,理工類專業學生人數所占比率為64.38%。在記賬習慣方面,文科類學生占總數的66.47%,理工類學生占總數的33.53%。在理財必要性認知方面,調查數據顯示:文科類學生中認為大學階段有理財必要的人數所占比率為90.44%,而理工類學生所占比例為85.19%。在關于大學生理財的建議和意見方面,文科類學生認為應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每個月都存一些錢,可以適當做一些投資;而理工類學生則認為先滿足生存條件再滿足發展條件,手頭有較多的資金才考慮進行理財。
在理財狀況方面,文科類學生會理財的有21.37%,其中會在開學初做好生活費用預算的有13.28%,會通過理財從現有生活費中獲得最大利潤的有3.45%。而理工類學生會理財的有20.79%,其中會在開學初做好生活費用預算的有11.95%,會通過理財從現有生活費中獲得最大利潤的有4.27%。在使用互聯網金融第三方支付方面,文科類和理工科學生基本都擇了支付寶和網銀,并且使用頻率極高。
綜上可知,河池學院文科類學生的理財觀念稍高于理工類學生。但是,無論哪種專業,目前大學生的理則狀況均不樂觀,專業的差別也幾乎未對理財狀況產生影響。
(三)年級高低影響理財觀念,但對消費情況影響不大
本次回收的238份有效問卷中,大一學生為124人,占總數的52.10%;大二學生為68人,占總數的28.57%;大三學生為27人,占總數的11.34%;大四學生為19人,占總數的7.98%。剛進校園的大一同學有72.28%都認為大學生理財很有必要,而隨著年級的增加,大多數人認為理財只是較有必要。而對于記賬習慣這一問題,“每天都記賬”的人數比例由大一的32.19%逐漸下降到準畢業生的8.64%。這說明在剛進大學時大部分同學都有理財的意識,而隨著對大學生活的熟悉和所學專業課程的增多,大學生們慢慢就忽視了理財。
通過對比河池學院不同年級學生的消費情況可以發現,衣服的支出大約都占了一半以上,不同的是高年級學生的衣物支出相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有所增加。另外,戀愛支出、聚會支出、數碼產品支出基本都隨年級的增加而增加,這些支出都與年齡段有直接聯系。
由此看來,河池學院大學生的理財觀念和實踐情況與年級高低是有一定聯系的。不同年級學生的消費情況存在差異,但總體來說,河池學院大學生消費情況差異并不大。
二、河池學院大學生理財存在的問題
(一)生活費來源基本上依靠家庭。該校學生較少考慮更多的融資渠道,獨立謀生能力較差,生活費主要來源于父母或兄弟姐妹,絕大多數學生依然不具備獨立的經濟來源,必須依賴強大經濟后盾——家庭來維持生活。
(二)支出沒有計劃,主觀隨意性強。在校生們用錢沒有計劃,控制不了自己的花錢習慣,導致每月的收支不能平衡,入不敷出,有的學生剛剛收到生活費沒幾天,就又向家里要錢,錢花到了哪里也不清楚。
(三)資金結構安排不合理。同學們在開學初,要么把錢全部以活期形式存入銀行,不考慮更多的投資渠道;要么把錢投資于風險較高的金融產品,不能很好地控制風險,行情不好往往帶來較大損失,以后的生活費沒有著落。
(四)理財意識淡薄。一方面缺乏理財意識。花錢沒有計劃,有的甚至奢侈浪費,合理創造財富和運用財富的觀念非常淡薄。另一方面,雖然具備一定的理財意識,但對理財的認識存在偏頗。有的同學認為理財是富人的事情,普通學生錢少沒有理財的必要;有的同學認為,理財就是買基金、炒股票;有些學生認為理財就是省錢,節約就是理財。
三、河池學院大學生投資理財建議及對策
(一)學校應重視理財教育,建立完善的理財教育體系。首先,學校應提高對學生理財教育的重視程度,把“提升大學生的理財能力”列入教學培養目標中,引起全體師生對理財教育的重視。其次,學校應開設相關的理財課程,把理財課程列為本科教育的必修科目,把授課對象從經管類學生擴寬至全校學生。第三,以校園文化推廣為載體,推進理財文化建設,充分發揮大學各社團的作用,定期開展與理財相關的活動,如:開展大學生創業大賽、大學生理財知識競賽等活動,為培養學生理財能力和創業意識提供交流平臺。第四,開設理財專欄,如成立大學生理財協會等社團組織,向學生征集優秀的理財模式,通過學校廣播、網頁、校報等媒介宣傳科學、合理、健康的理財知識。
(二)積極參加勤工助學和校外兼職工作,制定理性的消費計劃。根據個人時間安排情況,在不影響學習的前提下,積極參加勤工助學和校外兼職工作,親身體驗賺錢的幸福,懂得賺錢的艱辛,養成獨立自主的習慣,為將來參與競爭打下基礎。結合個人消費需求及消費能力,預先制定出經濟預算,按計劃用錢,防止狂熱購物。可以按年或按季先給出大致的計劃消費清單,然后再細化到每月甚至每周,算出大致花費,最后按清單采購來達到理智購物的效果。
(三)努力提升大學生自我理財能力。第一,樹立科學的理財觀,培養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精神,不鋪張浪費,堅持正確的消費原則,在原則內消費;第二,學會記賬和編制預算,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學會在月末對賬目進行匯總,總結當月的消費情況,找出適合解決自身不合理理財行為的方法,并嘗試編制下個月的預算;第三,多參加學校開設的理財講座、理財活動,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不斷擴寬自己的知識面,掌握一定的理財知識與技能,在月有結余的情況下,適當地從事一些理財活動,培養自己的財商。
(四)選擇合適的投資工具進行適當投資。在投資經驗較豐富的人的指導下,可以根據自身的條件、能力、素質,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工具進行個人理財投資,這將會產生良好的投資回報,獲得較豐富的投資經驗。可以采用如下的個人理財投資工具:儲蓄、保險、債券、基金、外匯、股票。在參與社會投資的時候,可以嘗試著買一些保險、債券,體驗一下做受險人,做債權人的滋味。把在課堂上學到的股票交易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從而對投資與報酬之間的關系產生一些感性認識。
總之,當代大學生應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消費,養成節儉的好習慣,注重培養正確的理財觀念。可以根據個人實際需求,制定具體計劃和投資步驟,按計劃、有步驟、有方案地進行錢財管理,使自己的錢財通過科學合理地安排、消費與有效的管理、投資,從而獲得最大、最好的效益,為個人、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實現合理的個人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