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珊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與發展,中國全面進入網絡時代,教育的改革與發展也與互聯網緊密結合,作為為社會培養高級技能人才為辦學宗旨的高職院校,其課程改革須緊隨時代潮流,才能更好的服務于社會。
傳統的《國際基礎》課程,其學習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國際貿易的產生發展、各個國家的國際貿易政策、以及如何通過國際貿易獲利等相關知識。互聯網時代,如何運用好大數據、物聯網、等互聯網成果,與《國際貿易》課程改革結合起來,完善實踐教學,是這門課程發展的必由之路。
1、國際貿易課程教學的現狀及問題
近年來,高職院校對課堂教學的改革進行了一定的探索,但是大部分課程在教學過程中仍然以老師單純講授課本知識為主,課堂圍繞理論知識展開,使得學生在應用方面有一定的欠缺,這樣的課程模式,導致課內容無法融會貫通,脫離對學生課程實踐能力的培養,課程設計方面,教學形式單一、學生缺乏體驗課程相關內容的機會。特別是《國際貿易》這樣一門重在熟練實務技能的課程,使得學生難以完全掌握國際貿易的相關流程和技能,學習成果不佳,效率不高。當學生從事貿易實習時,更容易錯誤百出,無法滿足實習單位對學生專業技能的要求。
1.1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專業實踐能力仍需加強
一些學生對于《國際貿易》課程的學習缺乏主動性,專業實踐技能薄弱,理論聯系實際能力需提高,在學生應樹立課堂主體觀念,課堂上積極表達自己的看法,參與老師的互動。
2、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
“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誕生于上個世紀末,一誕生就得到了高職教育界的積極肯定,并逐步在教師們之間進行推廣。1)一般認為,“理實一體化教學法”即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法。該法突破以往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現象,教學環節相對集中。它強調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設定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讓師生雙方邊教、邊學、邊做,全程構建素質和技能培養框架,豐富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環節,提高教學質量。在課堂上的講解中,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交叉講解,理論與實踐相互交替,用理論知識作為基礎,強調學生實踐能力和技能素養的培養,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主動性的一種教學方法。
3.互聯網時代
3“互聯網+”背景下的理實一體化改革
網絡的發展帶來了教學方式的改革,以及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挑戰,“互聯網+”背景下的教學方式,是以“學生、問題、活動”為關鍵要素,進行協同教學,取代傳統的“教師、教師、教材”三位一體教學法,在互聯網的技術支持下,依托出不同的互聯網教學輔助,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理想的課堂效果,這場由互聯網帶來的教學變革,為教學模式注入新鮮的血液。引領高職教育的改革與創新。
3.1“互聯網+”背景下,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特征
“互聯網+”背景下的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通過創新性的教學模式,利于網絡資源,豐富教學資源,創造性的教學方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實現了課程知識的即時交互。教學方法實施一體化教學模式下,教學資源豐富化、教學互動多元化、教學要素動態化是它的基本特征。
3.1.1教學資源豐富化
依托互聯網的云計算,豐富的教學資源可以運用于課堂中。“互聯網+”背景下的教學資源,包括課程在線模塊,創新型咨詢、新技術,新工藝等,各種前沿的教學資源,極大地輔助了教材的內容。并且教師可以利用各種互聯網衍生工具,例如微課、課程微信公眾號等工具,降低課程教學成本,提高教學的時間效率,《國際貿易》作為一門基礎理論較多的課程,學生通過這樣的教學工具,能隨時隨地復習鞏固課程內容,實現學習的便利化,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3.1.2教學互動多元化
“互聯網+”背景下的理實一體化模式,課堂上教師和學生的互動交流,突破了傳統的現實交流模式,以互聯網在線交流作為主要方式。通過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教師里的的互聯網設備都能便利、高效地應用于教學中,讓教學內容與學生及時連接、在線交互。
3.1.3教學要素動態化
在“互聯網+”背景下的理實一體化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即刻生成大數據,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調整教學的內容、更改教學的方法、轉變學生的評價模式,因此教學要素得以擺脫靜態化,實現動態化調整,靈活變通,因材施教。
3.2“互聯網+”理實一體化教學的環境支持
“互聯網+”理實一體化教學,需要完善的信息化教學環境。通過互聯網獲得課程資源,將在線學習資源與現實課堂學習資源相結合起來,把教師為主體的單向性教授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多向知識吸收。依托大數據,收集有效的學生學習信息,從而轉變學生的評價方式,這樣的智能化數據,使得對學生的評價更科學、更客觀。隨著高職院校智慧校園的建設,基本實現網絡覆蓋的現代化教學環境,而手機也成為了現代學生的生活必備品,為實現“互聯網+”背景下的教學改革提供了前提條件。通過在線交互平臺,可實現網絡課堂與現實課堂的教學交替,形成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課堂。
4結束語
“互聯網+”背景下的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教師使用互動式、討論式和啟發式等探索性教學方法實施一體化教學,使得教師提高了自身教學素養和課堂控制能力,通過互聯網及時掌握課程的前沿熱點。而且提高了教學的效率,為高職院校的教學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