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鳳英
【摘要】新課標理念中一直強調“以生為本,以學定教”。如何真正走向這一步,老師備課前如何了解學生的學情,預習單的反饋無疑是至關重要的。預習單的信息呈現是備課和設計具體課堂教學策略的前提。近年來,我校在教學工作中的核心目標是輕負高效。輕負高效不僅要求教師向課堂四十分鐘要質量,而且希望學生能真正減負,從大量繁重、重復、機械的練習作業中解放出來。可見,開發以生為本、以校為本的課前預習單顯得尤為重要。為此,就我校中、高年級語文課前預習單的設計和使用情況進行說明與分析。
【關鍵詞】語文;預習單;設計;使用
一、預習單的應用意義
從目前的教學來看,學生的預習主要是缺乏教師的指導,缺乏方法。特別是農村學校,普遍現象是,教師簡單布置,學生糊涂預習;中年級與高年級的預習要求如出一轍。拿到一篇課文,一單元課文,按怎樣的思路預習?思考哪些問題?做好哪些準備?學生不清楚[1]。長此以往,學生預習的自覺性、積極性越來越差。其實,預習單,不僅能讓學生知道預習要做什么,要怎么做,更便于教師從預習單上分析學情,可謂意義重大。
二、預習單設計要點
要搞好語文課文的預習,首先要讓學生明確預習的要求。課文的預習要求要詳細,不能太籠統。把預習課文的各個方面大致梳理了一下,我認為也就是四點:讀、查、思、記。
1.讀。讀就是讀課文。預習時首先要讀課文,但是,不是盲目地去讀課文。課文既要多讀幾遍,又要注意每一遍的讀都要有一定的目的。例如,在我們第一遍讀課文時,可以放聲朗讀,在讀課文的過程中,遇到了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就可以用筆標注出來。這些標注出來的“攔路虎”,有的可以在讀的過程中解決,也可以在讀完一遍課文后再來解決。第二遍讀時可以默讀,在讀的過程中,要一邊讀,一邊思考這篇課文講了什么,已經明白了哪些內容,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這兩遍讀下來,相信學生都對課文有了大致的了解,如果這時再來讀幾遍課文,相信還會有更多的發現的。
2.查。查的范圍包括查字典、詞典、背景資料、作者生平等。查可以讀前查,可以讀后查,也可以邊讀邊查,這要根據預習的實際情況而定。例如,在讀的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隨時查,并做上標記。而對于不理解的詞語,最好是在讀完一遍課文后再查,這樣對理解課文更有幫助。當然,根據課文內容的不同,查的內容也各異。如《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課,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需要了解當時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中國的時代背景和周恩來的生平,那在預習指導時,就應該指導學生通過上網、查資料等多種方式搜集有關的資料,以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3.思。思,即思考。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只有會思考的預習,才是真正深入的預習。其實思考不是孤立的,在整個的預習過程中,都要思考。讀課文時的思考,查閱時的思考,對心中疑惑的思考都是“思”。例如,看到課題,我們能想到文章的大致內容或能產生什么疑問。在讀文章的過程中,思考課文告訴了我們什么,自己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等。
4.記。記就是記錄下來,把自己預習的收獲用書面的形式記錄下來。真正把課文預習搞好,預習單的設計是一個關鍵,所以要因材施教,分層進行。優等生與學困生預習要求最好是有所區別,比如說,有五項預習要求,優等生可要求全做,而學困生則量力而行,做最基礎的前兩項,多做給予表揚,這樣降低難度,促進他們積極參與到預習中來,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我將預習作業劃分為幾個層次:抄寫類作業、思考類作業、拓展類作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和學習需要,選擇不同內容的預習作業。像學困生,可以選擇“抄寫類作業”,比如抄寫生字新詞、摘抄精彩段落等。他們最需要的是夯實基礎知識,穩扎穩打。中等生可以選擇“思考類作業”。比如針對課后思考題簡單質疑,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等。這類題有一點難度,又不會嚇到他們而產生畏難情緒。而那些優等生,也得刺激他們的表現欲和滿足他們挑戰自我的心理要求,可以選擇“拓展類作業”,比如在課文中寫感悟或者批注,收集資料,拓展閱讀。
三、預習單操作方法
1.使用預習單的起始階段教師要加強指導。剛開始使用預習單,教師要盡量將預習放在課堂內完成,這樣便于觀察學生的預習過程,及時發現學生預習過程中的不良習慣、不當方法,及時予以指導。當學生養成了預習習慣并掌握了預習方法之后,才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完成。
2.教師使用預習單應在課前要認真批改,課上及時反饋。教師課前批改是為了診斷學生預習是否存在問題,也是為了了解學生學習的起點,以學定教,從而設計更有效的授課預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堂上,交流預習環節,教師針對學生預習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重點指導,不必面面俱到。
3.教師要加強管理,制定相應的評價制度。教師備課時要完成預習單的設計,講授新課前發放預習單,要持之以恒,切不可虎頭蛇尾,因為習慣、方法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根據自己班級的實際情況,將預習單納入班級評價制度中,教師定期進行總結和評價,引導、激勵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4.相互評鑒。預習單可以讓學生互閱,在互閱中交流,在交流中爭辯,互通有無,增強信息量,相互學習,彼此提高。也可以在課堂上開展師生對話。
5.多種形式進行檢測反饋。有了預習單,預習的反饋檢測途徑就更多了。有時可以集中批閱,根據學生預習態度、預習成果給予不同層次的鼓勵;有時可在瀏覽學生預習單過程中,篩選一些重要的信息和典型事例,更準確地定位學生的學習起點。如,主題單元背景資料介紹、課文片段朗讀(可以找學生們將喜歡的段落進行當堂展示)、對課文重點字詞的理解等幾個方面,學生在課堂中相互交流,增強信息量,相互學習,彼此提高。一個單元授課結束,教師逐步對“單元整體預習單”中的問題進行釋疑,學生根據教師的講解發現預習中的不足,在以后的“單元整體預習”中進行改進和提高。
四、結束語
本文對小學語文預習單的設計、使用展開討論,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雖然相比以往出現了很大的改善,可是最終的教學成績上,仍然與教學目標存在一定的距離,并不能在整體上完全達到預期的成效。小學語文預習單的設計、使用,應該突出一體化的特點,從設計到使用,幫助小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內容,避免在日常的學習中出現較多的不足。日后,要在小學語文預習單的設計和使用當中,加深討論,多多照顧到學生的觀點。
【參考文獻】
[1]劉飛,張靜.小學中高年級預習單設計比照分析[J].小學語文教學設計,2017(28).
[2]牟文娟.六問“單元預習單”[J].小學語文教師,2017(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