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健美
[摘要]:濕地生態和資源不同于陸生和水生態系統和資源,存在結構獨特和系統多樣的特點,濕地系統不但是多種特殊生物的棲息地,同時濕地生態也是重要的基礎性、環境性生態體系,保護好濕地生態和資源,修復濕地生態和資源成為維持生物多樣性,確保生態建設質量,維護好生存與發展大局的關鍵。
[關鍵詞]:濕地生態保護;現狀;對策
[引言]:
臨夏回族自治州位于黃河上游,甘肅省中部。境內有黃河、洮河、大夏河、湟水、牛津河、三岔河、、冶木河、廣通河等30條河流;濕地總面積為24163.24km?,占全省濕地總面積的1.43%。其中河流濕地面積為12074.70 km?,占全省同類型濕地總面積的3.16%。湖泊濕地面積為396.46 km?,占全省同類型濕地總面積的2.49%。人工濕地面積為11692.08 km?,占全省同類型濕地總面積的22.69%。隨著我州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對濕地生態的破壞也日趨加劇,對濕地的盲目開墾,改變天然濕地用途和引資招商開發占用天然濕地直接造成濕地面積削減,功能下降;濕地遭受現代工農業廢水、廢物和生活垃圾的污染嚴重,不僅使水質惡化,也對濕地生物多樣性造成嚴重危害,同時使用的農藥、除草劑等化學產品,也已成為新的濕地污染源,加之生物資源的過渡利用,本已給我州十分脆弱的濕地生態環境雪上加霜,濕地生態的修復和建設任務更加艱巨繁重。
1濕地生態和資源面臨的威脅和危害
1.1保護管理機構欠缺
截至目前,濕地生態系統已經成為遭受人類破壞最嚴重的生態系統,造成這一狀況的主要原因應該在于相應的保護管理機構并不完善。首先,其建制不符合協調保護管理濕地工作的中心地位、不符合濕地保護管理工作開展的工作需要;其次,濕地保護管理機構的人員配置并不足以完成應有的濕地資源調查、編制工作需要,尤其一些縣市區沒有專門濕地管理機構;其三,人員管理機制不合理,從而導致優秀人才留不住、機構管理水平提不上去。
1.2環境和外來生物對濕地生態和資源的威脅
濕地生態和資源正面臨著日益加重的空氣、水體和固體污染的威脅,污染物對濕地生態和資源構成了致命性影響,直接因污染造成濕地生態和資源的退化或消失。水體污染對濕地生態和資源來講破壞性最為嚴重,由于濕地生態和資源主要以水資源為基礎,生活和生產的污染水體會給濕地生態和資源造成不可修復的毀滅性威脅。空氣中二氧化硫、氫氰酸微粒、復合氮氧化物會直接造成濕地生態的環境變化,影響資源和生物的成長、繁衍,造成濕地生態和資源的破壞。土壤污染主要來源于外部農藥化肥大量使用,濕地生態區域內工業廢棄物堆積和生活垃圾填埋處理,這會造成土壤理化性質、酸堿度失衡,甚至在局部區域形成生物“禁區”,影響濕地生態和資源的完整性與穩定性。除此之外,外來物種對濕地生態和資源也有著嚴重的侵害和威脅,外來物種入侵也會給濕地生態系統帶來巨大的破壞,特別在濕地生態和資源基礎不穩定的區域,外來物種由于繁殖力強、適應性強、無自然天敵等因素,會出現迅速滋生和繁衍,一方面影響濕地生態和資源的多樣性,另一方面也給原有的濕地生態和資源帶來負擔,進而造成濕地生態和資源的退化和消失。
1.3環境污染
對濕地生態系統造成威脅的環境污染主要包括水污染、大氣污染、土壤污染等,其中水污染造成的破壞最為嚴重。濕地生態系統水污染的主要來源包括生活用水污染、工業污水污染、農藥化肥重復污染等;大氣污染則主要來源于工業廢氣過量排放導致的酸雨、汽車尾氣累計造成的空氣污染、粉塵排放對水質的損壞等;土壤污染則主要是指垃圾填埋、農藥化肥過量使用帶來的土壤污染。
2濕地保護的對策
2.1強化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管理。生物多樣性是濕地最大的科研價值和利用價值,應建立健全高效、實用的管理體系,實施有利于擴大和保護濕地生物多樣性的工程建設,以期達到對濕地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管理目的。
2.2注重濕地生態恢復、修復和重建。加強生態治理工程,不斷恢復濕地的生態功能,進一步擴大濕地范圍,使其發揮更大的生態、社會、經濟效益。
2.3建立健全濕地資源調查、評價和監測體系。建立完善的濕地資源調查、評價和監測體系是管理利用好濕地資源的可靠保障,從制度、資金、技術力量三方面入手,詳細掌握我州濕地的各項指標變化。
2.4 建立健全技術支撐體系,積極開展科學研究。積極組織濕地專家、科研人員認真研究濕地中存在的奧秘;積極邀請國家、省上與濕地保護專業相關科研院校專家教授來濕地保護區開展科學研究;積極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尋求國際上一些保護濕地組織的支持,取得技術和資金上的支撐。
2.5 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建設。在嚴格執行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已頒布施行的有關濕地保護的法律、法規之外,更要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使黃河三峽濕地的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依法治理好我州濕地。
結語
濕地作為自然界重要的生態系統之一,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根據上述分析可知,我們應積極應用各種恢復與保護技術,促進濕地生態環境的恢復,維持生態的平衡,從而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秦云紅.探究濕地保護與濕地生態恢復技術[J].中國林業產業,2016(5):145-146.
[2]林蔚.基于城市濕地公園設計的分析[J].中國林業產業,2016(7):229. [3]高攀.甘肅省濕地調查報告.甘肅省林業廳,2012: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