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仲林
【摘要】:林業是社會經濟和人類社會長遠發展的基礎,在可持續發展背景下,新時期對于森林資源保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林業工作開展中,造林整地和植樹造林工作力度不斷加強,有助于保護森林資源,充分發揮林業事業的重要作用,以求為人們構建和諧、舒適的環境。本文就造林整地與植樹造林技術運用展開探究,豐富理論基礎,為實踐工作開展提供指導。
【關鍵詞】:造林整地;植樹造林技術;運用;森林資源
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態環境之間聯系較為密切,良好的生態環境,有助于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資源,同時還可以為人們營造良好的家園。在可持續發展背景下,對于以往遭受嚴重破壞的森林資源,應該立足于實際情況,加強造林整地和植樹造林工作,促進森林資源增長的同時,盡可能降低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和破壞。所以,林業事業建設和發展中,應該加強資源開發和利用,確保環境保護工作有序開展。由此,加強造林整地與植樹造林技術應用研究,改善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推動林業事業健康持續發展。
1、造林整地技術
在林業事業發展中,造林整地技術的實際應用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造林整地的時間和地點合理與否,都將為植樹造林工作產生深遠的影響。造林整地主要是為了提升林業建設質量,增加森林資源,促使林木可以健康成長。在植樹造林中,應該充分考量森林發展現狀、氣候環境和地質條件,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造林整地方案,獲取可靠的造林指標,為后續的植樹造林工作提供支持。
1.1確定合適的整地時間
廣河縣屬于溫帶半干旱氣候區,春季溫暖,夏季炎熱,秋季涼爽,冬季寒冷,年平均氣溫6.4℃,年均降水量493.5mm。通常情況下,造林整地工作主要是在秋季進行,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土壤蓄水能力,還可以有效降低雜草對樹木生長帶來的影響。農田防護林應該在農作物收割后進行,避免造林整地工作影響到農作物的正常生長,同時在沙化地選擇合適的造林時間整地,對于現有的植被加強保護力度,根據實際情況種植綠色植被,盡可能避免嚴重的沙化現象[1]。
1.2選擇合適的整地方法
在不同地區,由于造林情況不同,應該選擇不同的整地方法,全方位調整和整地[2]。甘肅省廣河縣地處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地帶,平均海拔1953m,地勢西高東低,境內遍布溝壑與丘陵,所以整地工作難度較大。在全面整地工作開展中,由于耗時較長,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此種方法效率偏低,適合一些地勢平坦的區域,整地工作較為簡單,在滿足實際工作需要的同時,還可以改善土壤結構,提升土壤透氣性和含水性。局部整地方法整地范圍較小,工程量較之全面整地而言要更小一些,但是在實際工作開展中更為靈活,可以更好的滿足造林工作需求。
2、植樹造林技術
2.1播種造林法
播種造林法作為一種有效的植樹造林方式,在實際應用中,明確農作物種植和造林之間的潛在聯系,而播種造林法則是一種較為簡單、便捷的方法,實際應用范圍較廣。此種技術適合大面積造林工作需求,可以有效降低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但同時,此種方法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缺陷和不足,主要是對土壤的特性要求較高,包括土壤養分、含水量等指標,均需要符合種子生長需求,在播種做好灌溉和管理工作。此外,播種造林對于種子的要求較高,應該選擇生存能力較強的種子,更好的適應生態環境需要[3]。
2.2植苗造林法
植苗造林法在實際應用中,優勢較為突出,可以適用于多種情況。在民間造林或是專業造林工程中均有所應用,促使樹木穩定生長,更好的適應外界環境需求,提升樹木成活率。此種技術對于技術要求不高,在應用中操作較為便捷,但是其中同樣存在一定缺陷和不足。樹苗需要在特定地方培育后,轉移到預設位置進行栽種。運輸過程中,可能由于外界因素影響出現樹苗變形、失水問題,加劇樹苗的損害,影響樹苗成活率。基于此,采用此種方法進行植樹造林,可以為樹苗到移栽地的運輸質量,優化選苗、起苗包裝等各個環節,盡可能減少運輸時間,有針對性的選擇保護措施,為樹苗質量提供堅實保障。此外,樹苗是統一培育而來,應該全面挑選優質的樹苗,精心呵護,確保樹苗可以健康成長。
2.3分殖造林法
分殖造林法在實際應用中,操作簡單、便捷,樹木的枝干和枯葉均可以用作分殖材料,但是會受到母體樹數量和分布等因素的影響,有效節約育苗費用和育苗時間,提升成活率。
3、造林整地與植樹造林技術的應用
3.1造林整地技術的運用
造林整地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立足于區域的實際環境情況,在減少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消耗的同時,確保土壤保持良好狀態,提升林木成活幾率,營造良好的自然環境。其一,割除清理法。造林整地通過割除清理法進行處理,主要是將機械割除和人工割除方式聯合在一起,對于地理環境要求較高,在地勢平坦區域,應該保證土壤松軟,盡可能降低對機械設備的損壞,保證土壤墑情,節約人力資源,提升工作效率。其二,化學除草法。此種方法主要是利用化學藥劑來除草,此種方法盡管效果可觀,但是會帶來一定化學污染,影響到林木成活率,不利于林業事業可持續發展。其三,燒山除草法。此種方式效果可觀,在實際應用較為普遍,但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植樹造林效果。
3.2植樹造林技術的運用
植樹造林中,造林人員應該充分勘察種植環境,結合實際情況來選擇最佳的苗木品種。諸如,在干旱區域,盡可能選擇耐旱作物,包括沙棘和檸條等等,可以有效提升植樹造林成效,擴大綠色植被覆蓋幾率;在植樹造林的同時,做好后續的養護管理工作,提升苗木成活率,保護生態環境。
結論:
綜上所述,當前森林資源急劇減少,對生態環境帶來了嚴重的破壞,結合實際情況的同時,進一步加強造林整地和植樹造林工作,增加森林資源總量,降低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和破壞,推動林業事業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家賢.造林整地與植樹造林技術分析與解讀[J].綠色科技,2017,15(13):152-153.
[2]馬寶山.造林整地與植樹造林技術方法及運用[J].現代農業科技,2016,11(15):169.
[3]陳龍.造林整地與植樹造林技術的相關分析[J].現代園藝,2016,21(0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