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暢 張艷菊
摘要:激勵策略在促進大學生閱讀,增加大學生的閱讀量中是一項有效的方法。目前由于大學生的閱讀量較低,所以在閱讀活動中運用合理的激勵政策,對于增強閱讀興趣,增加他們的閱讀量,養成良好的閱讀的習慣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本文說明了采取激勵措施對于增加大學生的閱讀量的作用,說明了激勵措施要適時適當,要根據不同的情況制定相應的激勵方式,合理的利用各種激勵方式,最終達到增加閱讀的目的。促進大學生閱讀中可采用物質激勵、競賽激勵、精神激勵、目標激勵、政策激勵等激勵方式,還有各種激勵模式相結合,不斷提高激勵的水平,增加大學生的閱讀。
關鍵詞:大學生 閱讀活動 激勵策略
為了建設學習型社會,提高全民的素質水平,增強我國的競爭力,近年來,閱讀活動越來越受到全體社會群眾的關注,“開展全民閱讀活動”也被歷史性寫入了黨的十八大報告,全民閱讀活動已經成為我國很重要的一項社會活動。作為祖國的未來,國家的希望,在高校的大學生們也應該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增加自己的閱讀量,提升自身素質。但目前大學生閱讀的情況不容樂觀,各個高校應該積極的采取各種激勵政策,增加高校學生的閱讀量。
一、激勵的定義及在閱讀中的作用
(一)激勵
激勵就是通過滿足人們外部的物質條件及心理的需求所來激發,規劃人的行為的一種活動。通過激勵調動人們的積極性,激發潛能,最終達到某種目的。研究證明,激勵水平的高低影響人們的行為表現及行為效果。激勵水平越高,行為表現就會越積極,行為效果也就越大。本科生閱讀活動中加入激勵理論,對人的閱讀行為同樣具有驅動和導向作用。閱讀激勵手段主要包括競賽激勵、精神激勵、物質激勵、目標激勵、政策激勵。根據激勵的方式及關系,構建以下閱讀激勵模型。
(二)本科生讀書現狀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閱讀的方式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書本,閱讀的形式變得更加多樣化,但由于信息技術發展過快,帶來的誘惑也很多,大學生現在關心明星的人數遠遠多于關心國家大事的人數,閱讀的大多是小說、八卦,很少有人耐心的去讀一本書,造成閱讀雖多,但質量很差的結果,不益于大學生的發展以及提升。
目前,大學生書籍閱讀量的減少已經是一個普遍的問題。由于從小到大的應試教育的影響,導致學生已經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沒有老師的要求就不進行閱讀,這種教育方式大大影響了學生主動閱讀的積極性,也導致了大學生閱讀量較少的現狀。
將激勵策略引入閱讀活動中,對讀者的閱讀行為具有驅動和導向作用。運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對讀者的閱讀心理和行為進行激發、鼓勵,充分調動讀者閱讀的積極性和熱情,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其閱讀行為持續發展。
二、高校閱讀活動中激勵手段的運用
(一)國外高校閱讀激勵
美國高校用物質激勵來激勵學生多讀書。他們通過各種獎學金閱讀制度刺激學生閱讀,增加學生的閱讀量,主要的就是優秀論文獎,優秀成果獎,專項研究獎等。這些獎項要求學生不只是閱讀,還要在閱讀的基礎上開展更加深入的研究。例如耶魯大學圖書館設置10多種獎學金,其中的范辛德倫藏書獎主要用于鼓勵大學生們收集圖書,形成自己的知識儲備,從讀書中獲取智慧與樂趣。還有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班克羅夫特圖書館,它有6種不同的獎學金,顯示在圖書館的主頁上,學生可以根據申報要求自行進行申報獎學金。
韓國的大學實施政策上的激勵。例如韓國江原大學畢業時要通過讀書認證,讀書認證是江原大學畢業認證三個領域中的一項,只有取得至少兩項的認證,江原大學的學生才能順利畢業。讀書認證也就是要滿足學校制定的最少閱讀量,或者通過參加各種讀書活動攢夠積分并且通過相關的考試。讀書認證自從2001年實行到現在已經17年,2005-2008這三年間通過這種方式畢業的學生已經有7批,人數也逐年的上升,從17人上升到了878人。這種制度也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學生認可,并樂于加入,積極閱讀,從中獲取知識。
(二)國內高校閱讀激勵
東莞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為了激勵學生閱讀也舉辦了借書送禮活動。在2015年的世界讀書日,東莞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只要借書15冊及15冊以上,就可領取精美禮品一份。活動當天,借書量達到了900冊,將近上星期同天的3倍。大大增加了學生閱讀的熱情。
臺灣亞洲大學圖書館堅持支持與幫助讀書會/學習社群,2013年該校的學生讀書會/學習社群就已有333個,圖書館每年年末都會對讀書會的取得的成果及成就進行評比,選出優秀的讀書會來進行獎勵,進而激勵學生閱讀。臺灣玄奘大學圖書館為具有意義和良好成果的讀書會申請補助費,并且在每年期末根據效果來給予獎勵。還有好多大學使用激勵政策進行激勵,例如重慶大學的擴大借閱權限,改造節約流程。浙江財經學院,讀“百本書”學分認證。臺中教育大學,訂定并實施圖書館讀書會實施要點。南開科技大學,訂定并實施圖書館讀書會輔導辦法。
三、大學生閱讀激勵運用
(一)物質激勵
物質激勵就是通過給予讀書者一定的物質,獎金等獎勵來激勵讀者閱讀。這種外在的激勵方式會在短時間內激勵學生多讀書。讀者可以選擇實物或獎金,對閱讀多的人可以給獎金,不想要獎金的可以給他讀書卡,書之類的獎勵,通過這樣的方式,激勵更多的人增加閱讀量,正強化加深大家的閱讀。但獎勵也要有一定的標準和限度,在符合標準的基礎上給予獎勵,也能便于管理。
(二)競賽激勵
競賽激勵是指通過舉辦各種閱讀競賽活動以激勵讀者的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校可以定期的舉辦各種形式的閱讀活動、知識競賽、征文比賽、書評、朗誦等。競賽不但能給一些熱愛讀書的人以展示的機會,也會讓學生為了獲得榮譽,獎品等更加努力的閱讀,這樣很好地調動了閱讀的積極性,讓自主閱讀成為習慣。
(三)心理激勵
心理激勵,通過分析讀者的心理需求,從而施加影響進行激勵的手段,主要通過榜樣和榮譽來完成。榮譽激勵就是把閱讀與選模范、評優秀聯系起來,借助榮譽感的刺激,使讀者對閱讀產生興趣而形成閱讀動力。例如可以根據閱讀的數量給予閱讀標兵等榮譽稱號,以此來激勵大學生們閱讀。榜樣激勵就是通過樹立閱讀榜樣作為標桿和學習的典范。例如,公布優秀讀者讀書數量,設立“閱讀之星”并為其事件進行宣傳。通過榜樣的力量,來激勵學生閱讀。
(四)目標激勵
目標激勵,就是通過為學生制定目標而激發他們的閱讀動機,從而使他們能夠樂于參與閱讀活動。高校可以給學生訂下目標,長期的短期的,比如大學期間要讀多少本書,一個月內要讀多少,一天要讀多久,這樣會激勵大學生每天閱讀,增加他們的閱讀量。目標激勵也需要根據每個人不同的時期不同的情況來進行調整,使用不同的目標進行激勵。閱讀基礎較差的可以每周讀3本書,經常閱讀的可以每周讀7本書,這樣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目標,具有一定的挑戰性,還不至于壓力過大,會極大的增強他們的閱讀積極性,愛上讀書。
(五)政策激勵
政策激勵是由圖書館管理層或由其聯合學校相關部門制定的激勵型閱讀規則或制度,以使讀者獲得更多的閱讀權限、更好的閱讀收益、更佳的閱讀體驗。實行閱讀認證、對讀者小團體閱讀活動進行資助、優化借閱制度等都屬于政策激勵。通過政策激勵也可以很好地調動讀者的積極性,增加閱讀。
(六)多種激勵方式結合
1.精神和物質激勵相結合
物質激勵能會產生直接的激勵作用,可以很大程度上調動讀者的積極性,使去圖書館的人數和借閱次次明顯上漲,但是它的激勵效果持續時間較短,所以不能簡單、獨立地只運用物質激勵。精神激勵主要是通過刺激讀者的內心,讓讀者主動閱讀,它的效果相對較長效,范圍也較廣。只有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要共同使用,互相補充,才能使激勵效果發揮到最大。圖書館不僅僅要利用獎金、獎品、等物質激勵來調動讀者閱讀的積極性,更要重視讀者對于表揚,認可等精神方面的需要,可以通過排行榜,評優等各種不同的方式進行精神激勵。精神激勵使人的精神受到激勵,調動讀者的積極性,影響著人的行為,再加上物質上的激勵,效果會好于只運用精神激勵或物質激勵。所以,互相結合才使激勵效果更加明顯。
2.正負激勵相結合
正激勵就是某種表示肯定的結果,比如表揚,獎勵。而負激勵是某種負面的結果,比如批評,處分等。激勵的時候,要正激勵結合負激勵。如果只是正激勵,那么可能會產生驕傲的情緒,如果只是負激勵,那么可能會喪失積極性,放棄讀書。例如用罰款來激勵閱讀,長期來看,無法真正改善學生的閱讀情況,甚至從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閱讀的積極性。所以在實施激勵的時候要正激勵結合負激勵。
3.強制與獎勵相結合
在閱讀激勵活動中也要強制與獎勵相結合。讓閱讀與學分,與畢業相關,強制閱讀,這樣可以使所有人都參與閱讀。在強制的基礎上,也要給予一定的獎勵,當閱讀量超過了強制的范圍,或提前完成了要求的閱讀量,學校可以給予物質或精神上的激勵,讓學生更樂于閱讀,感受到閱讀的快樂,以后更加努力的參與閱讀活動。強制與獎勵的結合,也要根據不同層次的讀者制定不同的方案,幫助學生不斷進步。
4.內外激勵相結合
內在激勵與外在激勵相結合的原則,外在激勵是人們在行動過程中所沒有想到的結果。但這種激勵方式持續的時間較短,且要謹慎使用,容易產生其他的效果。內在激勵是一種發自內心的一種激勵比外在激勵持續的時間要長,結果也要更好。二者單獨使用,效果相對較差,結合使用,二者相互促進,相輔相成,所以要相結合使用。
四、結語
激勵是一種科學,更是一種藝術。在閱讀激勵尚未形成常態,激勵方式還過于單一,傳統的條件下,我們要合理運用物質,精神,競賽,政策等的激勵方式來激勵學生的閱讀。實施閱讀激勵后,要對激勵措施或活動進行總結和分析,清晰地了解激勵的效果及其不足,從而為以后更好地實施激勵措施提供改進的參考。不同的情況制定不同的激勵政策,讓激勵起到最好的作用,讓閱讀成為他們的習慣,讓書籍成為他們的伙伴。
參考文獻:
[1]曾旗,高金章.管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吳惠茹.高校圖書館實施閱讀激勵的實證分析[J].圖書館論壇,2016,(05).
[3]鄭洪蘭.美國高校圖書館讀者獎探析[J].圖書館建設,2013,(05).
(作者單位: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