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前教育是教育系統中的基礎階段,對于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及個性等都具有重要意義。重視學前教育不僅為人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還有利于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縮小社會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目前,我國城市學前教育質量與發達國家存在一定的差距,而農村與城市學前教育質量又存在很大的差距。
關鍵詞:邊遠農村學前教育;現狀;對策
一、 邊遠農村學前教育的現狀
(一) 硬件設施不達標,安全隱患嚴重
隨著國家政策的扶持和家長對學前教育的重視,越來越多的幼兒園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公辦園大多是鄉鎮中心小學自辦園,因為有政府的財政支持,校舍大都比較好,但是附設在小學內,很多幼兒園應有的硬件設施沒有配備,離國家規定的標準還存在較大差距。絕大多數農村幼兒園(所、班)辦學環境較差,設施簡陋,設備不完善,根本就不符合衛生、安全、教育的要求,無活動場所的幼兒園(所、班),尤為突出。大多幼兒園衛生條件比較差,有些衛生間味道很重,教室里也能聞到,就靠空氣清新劑來掩蓋。餐具只清洗沒有消毒。接送幼兒的車輛不是專用校車,多是面包車。教學玩具很多都已經發黑,沒有定期清洗消毒。大型活動器材有些生銹,有些螺絲松動。民辦園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安全隱患,有些非常嚴重。
(二) 教學內容、活動安排、教學方法不合理
由于大多數農村幼兒教師未受過專業訓練和培訓,因此不了解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專業技能相對較低,普遍缺乏現代教育知識與理念,對于幼兒園教育的目標認識模糊,她們往往選擇教幼兒“實用”的認字、計算方面的知識,一方面迎合了家長的需求,一方面也是她們所能勝任的。因此農村幼兒園的教學內容存在嚴重的“小學化”傾向,很多知識都是小學一二年級的教學內容。這種“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做法對幼兒發展有害無益,不僅沒有遵循幼兒的學習特點和把握好幼兒園教育的任務,而且還容易導致幼兒產生厭學情緒,失去學習興趣,對幼兒以后的發展產生阻礙作用。
在幼兒一日活動的安排上,大多數農村幼兒教師不知道如何組織游戲活動和區域活動,幼兒游戲活動和戶外活動的時間很少,絕大多數時間都在教室上課。在教學方法上,不是根據幼兒的身心特征以游戲的方式來組織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而是主要表現為以“一塊黑板、一本教本、一支粉筆”的“上課”的方式來組織教學,教學內容以識字、計算、拼音、寫字為主,幼兒學數學主要采用機械記憶的方式進行,數學教學中應有的操作方法、操作材料在一些幼兒園很少或沒有看到。在上課時間方面,不是根據幼兒注意力持續時間來安排教學,而是按小學的作息時間,上課時間長且課程安排多,有些一天下來有四五節課,這嚴重違背了幼兒教育的規律。
(三) 師資力量薄弱,教師待遇低
邊遠農村部分幼兒園教師為初中學歷,并且年齡相對較大。這些老師由于未受過幼兒專業知識的教育,在幼兒教育知識、專業技能和能力方面都相對不足。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農村地域較分散,且有些家長不重視學前教育,不讓孩子上幼兒園,因此農村幼兒園生源較少,收費很低,民辦幼兒園沒有政府財政補貼,為了維持利潤,節約開支,農村幼兒教師的工資都很低,平均只有八百元每月。如此低的工資和農村相對較艱苦的生活條件自然不能吸引專業人才,能留下的積極性也不是很高。很多幼兒教師都是家庭主婦,在家無事做因此把這當成第二職業,只當每月貼補家用,沒有把教育當成是崇高的事業,沒有相應的責任感和把工作做好的動力。因此產生了農村師資素質的惡性循環,造成農村幼兒教師的素質普遍偏低。
二、 邊遠農村學前教育的對策
(一) 落實學前教育的相關政策
健全法制,依法治教,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條件和保證。《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2001年)、《關于幼兒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2003年)等法規,是新時期發展學前教育的基本保障。地方政府根據這些法規,切實樹立“人才培養,學前教育先行”的時代觀念,實行地方政府負責、分級管理、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的管理體制,形成以縣級公辦學前機構為龍頭,以鎮辦幼兒教育中心為重點,發展農村地區的學前教育網絡,努力使農村兒童在入學前接受形式多樣的學前教育。
(二) 加強學前機構的自身的科學管理
學前教育機構應形成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管理機制,保證教育經費有穩定的來源,同時提高有限經費的使用率;完善科學的教育評估制度,制定科學的評估標準,保證學前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在保、教工作上,根據農村城鎮的特點,樹立適宜的教育目標,選擇適宜的教育內容,開展適宜的教育活動,營造適宜的教育環境。充分利用當地的教育資源,如鄉土地理、民風習俗、傳統文化等,探索一些富有地方色彩的游戲下和教育活動,使教育活動富有生活化。同時,加強園本培訓工作,更新教育觀念和思想,增強幼兒老師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提高業務素質。
兒童是社會的希望,是社會的未來,關注兒童就是關注社會的發展,學前教育的發展希望和困難同在。只有結合本地實情,按照“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加強管理”的方針,借助社會轉型時的多種綜合力量,推動學前教育水平向前邁進,農村新城鎮的學前教育才能充滿生機。
(三) 建立穩定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拓寬師源,滿足學前教育發展的需求。高質量學前教育必然對教育者的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學前教育教師是兒童走入社會的領路人,是兒童觀察社會的第一窗口,而師范教育是教育的“工作母機”。為農村培養足量的幼教,保證幼教隊伍的質量,應建立和完善從高中端口招生的大專和大專以上的學前師資培養的新三級師范教育模式,防止“先天性不足”。
保證幼兒學前教師合法權益,享受與本地區中小學教師同等待遇,克服“后天營養不良”。同時仿照義務教育階段,在學前機構特設崗位,吸引有志從教的學前教育者來到農村,充實幼兒教師隊伍,優化教師結構,支援邊遠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
作者簡介:
張小麗,甘肅省定西市,岷縣鎖龍鄉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