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喜
摘要:早在上世紀末,祁連山就被納入了典型性的自然保護區,其中包含多種多樣的野生物種。進入新時期后,祁連山保護區整體上呈現生態改善并且環境恢復的狀態,有關部門對其也給予了更多關注。因此針對該保護區而言,應當能夠全面明晰該區域現有的各類保護對象,從而精確劃分現有的珍稀物種類型以及區域保護對象,此項舉措有助于顯著增強當前的區域保護力度。
關鍵詞:祁連山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類型
近些年以來,祁連山保護區由于受到多種多樣要素給其帶來的影響,因此更加突顯了保護當地野生植被以及其他野生物種的價值與意義。然而不應忽視,現階段的有關規定針對該保護區并沒能顯著拓寬原先的保護范圍,而是將其界定于某些野生動物以及當地林區的保護。除此以外,針對當地水源與其他珍稀性的物種都沒能將其納入現存的保護區,因此整體上呈現較低層次的保護水準。為了從源頭入手加以轉變,有關部門還需更多著眼于拓寬祁連山區在現階段的保護范圍,從而將當地水源以及其他資源全面置于生態保護的視角下。
一、祁連山保護區現有的主要保護對象
(一)關于草地保護
對于祁連山區來講,草場資源構成了該區域不可或缺的核心性資源,同時也構成了基質景觀中的重要類型。截至目前,該區域總共可達接近100萬畝的草場,草場占據了超出40%的整體保護區范圍。對于祁連山區有必要將其納入關鍵性的保護領域,這是由于草地能夠有序涵養水源以及保持當地水土。
與此同時,草地對于現有的總蒸發量能夠有序予以縮減,針對地表徑流有效予以維持。然而不應忽視,祁連山區整體上呈現較低的草本植被高度,因而如果僅憑草地那么很難全面實現針對水分的截留。因此相比于林地而言,草地可達相對更大的地表徑流。在某些年度內,該山區甚至將會超出16億立方米的地表徑流。
(二)關于濕地保護
在祁連山現有的整個保護區域內,濕地總共占據了超出20萬公頃的整體面積,最為典型的就是沼澤地。與之相比,該區域呈現較小比例的湖泊濕地以及河流濕地。由此可見,祁連山區最為關鍵的濕地對象應當包含天然濕地。這主要是由于祁連山構成了河流交錯的重要地帶,該區域也屬于涵養水源的典型內陸河區域。由于受到上述要素的影響,祁連山區分布著集中度較高的植被與動物種群。在此前提下,濕地為當地物種提供了必需的日常棲息地,與此同時也供應了野生物種必需的食物來源。
近些年來,有關部門正在更多著眼于濕地資源的有效保護,通過運用綜合性的途徑與方式來有序運用濕地并且合理保護濕地。針對現有的濕地資源如果能致力于全面加以保護,則有助于緊密結合自然界與人類,在此前提下突顯了涵養水源以及保持物種多樣性的宗旨與目標。此外,有關部門還可以憑借祁連山區特有的濕地資源來開展當地旅游業,對于企業能夠擁有的經濟收益予以全面增加,以此來拉動多層次的產業進步與發展。
(三)關于林地保護
祁連山區擁有規模較大的水源涵養林,在現有的山區林地中,灌木林占據了其中的重要種類。從整體上來講,祁連山林區較多位于陰坡的3000米海拔區域,上述區域總共占據了超出8%的林地總面積。在這其中,交錯分布著多種多樣的灌木叢、苔蘚層與其他林地植物,此外還包含高山草甸帶等。當地林區由于受到氣溫變更以及積雪消融給其帶來的影響,因此有助于實現全方位的水源涵養作用,對于保持當地水土以及避免上移冰川雪線具備不可忽視的價值。
二、劃分保護對象的不同類型
從保護對象涉及到的不同類型來看,針對祁連山保護區有必要將其分成水域生態體系、內陸生態體系、草甸與草原系統、野生動物以及野生植被系統。在這其中,對于該區域現存的動物與植被需要將其納入整體保護的視角下,確保能夠緊密結合山區當前的氣候特征與其他典型特征來實現多層次的保護類型劃分。
祁連山本身處在過渡性的特殊地帶,該區域連接了蒙古高原以及黃土高原,除此以外還包含青藏高原的較少部分。因此可見,上述保護區體現為多樣性的物種基本特征,其整體上呈現交錯分布的森林地帶、濕地系統、高山冰雪帶、草原地帶與其他生態系統。與此同時,該保護區還具備水源涵養以及保持水土等多樣化的性能,該保護區的存在有助于維持多樣性物種并且起到了釋放氧氣并且實現微觀氣候調節的重要價值。
早在1994年,有關部門就將祁連山區視為關鍵性的保護區,在此前提下構建了多層次的生物圈網絡。進入2010年以后,有關部門通過運用禁止開發以及限制開發的舉措來保護祁連山區,此項舉措的根本宗旨在于維持多樣性的濕地生態,同時也致力于妥善保護當地現有的濕地與森林。例如針對青藏高原的特殊區域而言,有關部門對其設置了涵養水源以及維持物種多樣性的保護宗旨,運用多樣化的手段與措施來構建當地的生態保護體系。
三、結束語
祁連山區包含多層次的當地生態體系,其中典型為森林系統、當地冰川系統、濕地系統與草原系統等。從整體性的視角來看,該區域近些年以來日益表現為退化的生態狀況,因此針對原有的山區生態亟待予以全面性的修復,此項舉措涉及到凈化當地環境以及維持山區的物種多樣性等。在該領域的未來實踐中,有關部門還需因地制宜探求可行性的保護舉措,針對不同種類的山區保護類型以及保護對象都要予以科學保護,在此前提下增添多樣的生物物種并且優化水源涵養性能。
參考文獻:
[1]袁虹,馮宏元,汪有奎等.祁連山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及類型調查分析[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6,36(01):6-11.
[2]楊全生,汪有奎,李進軍等.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天然林保護工程的成效分析[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5,35(01):89-95.
[3]劉錚,白英,趙傳燕等.氣候影響下祁連山自然保護區青海云杉林材積生長量差異性研究[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4,28(07):171-176.
[4]孫昌平,張良,李華.祁連山自然保護區旅游資源的SWOT分析及生態旅游開發對策研究[J].林業建設,2012(05):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