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星明
【摘要】:生態旅游作為一種綠色的新型產業,一方面為人們享受假期、接近自然提供了機會,同時也幫助當地居民提高了收入和生活水平。在我國廣袤的土地上,有眾多的生態旅游的理想勝地。森林生態旅游開發成為很多地方經濟創收的新途徑,為地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動力。
【關鍵詞】:森林;生態旅游;開發;營建;分析
【前言】:
1983年,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提出生態旅游的概念,這一概念的提出很快受到國際環境會議的認可并得到正式的確認。1993年,國際生態旅游協會將生態旅游的概念重新定義為一種特殊旅游活動,在保護環境和維護當地文化的過程中發揮中重要的作用。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之后,人民更加追求精神文明的生活體驗和經歷,同時受經濟的沖擊很多地方的生態環境受到破壞,人文環境也是偶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各地政府大力開發生態旅游以滿足維護環境和人們需求積極建立自然保護區和森林公園以及各種形式的環境風景的開發,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森林生態旅游簡述
森林旅游一般依托良好的自然環境風光和森林資源,通過專業化的旅游開發向旅游者提供服務,以滿足游客的精神需求和生理需求,在這樣的旅游形式中,遠離城市和工作壓力,讓游客得到暫時的放松。隨著現階段居民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向往森林旅游,同時也為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和經濟效益。在學術研究上,眾多的學者通過對森林旅游行業的發展進行深入的研究。結合各種森林旅游形式的發展歷程,提出了森林旅游合理生態構成的建議,為旅游部門的建設提供很好的參考。旅游資源的環境成本、價值核算以及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融合形成森林旅游開發的營建模式,系統性的建設方案和方法,為森林旅游的發展提供了動力。
在森林旅游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可能帶來一些問題,學者在研究中也多有提及。在很多的地區,開發森林生態旅游的過程中研究森林旅游的生態性、低碳性、環境友好性和教育性的融合應用方法,積極發展各項理念的合理結合,在經營中積極的協調森林環境,經濟效益,游客之間的平衡。但是森林在自然環境中自身就有很強的系統性,在人為改造森林環境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將會造成一些影響,這就要求旅游管理部門從制度、開發、產品設計以及消費行為多個角度進行合理的協調,不斷探索森林旅游可持續發展的路徑,政府部門在管理森林和學者在研究中要進行科學合理的進行相關的工作,不斷完善森林旅游的制度建設和設施建設。
目前,我國森林旅游依托良好的森林資源建設出多個標志性的景區,在各地的自然資源的保護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是我國最早的國家森林公園,高效合理的結合了旅游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的目的,作為我國生態旅游業的濫觴,對我國的地區的森林生態旅游提供了足夠的參考和引導。在現階段的生態旅游項目規劃中,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的具有重要的意義,在這樣的基礎之上,建設云浮市森林旅游項目又極高的參考意義。
2.生態旅游概念下的森林旅游模式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進行森林旅游規劃的基礎,這樣的關系對于各地進行自然環境的保護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好的生態環境才能發揮出森林旅游的經濟價值,兩者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顯而易見。有關部門通過科學合理的治理與規劃一方面可以加強當地的生態文明建設,同時也可以合理的應用環境資源帶來經濟效益,正所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云浮市的旅游業開發商還存在一些不足。
2.1過度重視經濟效益
在以往的旅游開發中,很多部門直接看重其經濟效益而忽視了開發旅游對生態的影響,特別是在森林旅游的開發過程中,對環境的不重視直接影響到森林旅游的真實目的,投資者在建設中將經濟效益放在首位,將對環境的保護放在次要位置,這樣的工程在建設中往往對環境的利用不合理甚至破壞了自然資源的系統性,造成重大的環境事故。一些商人在森林旅游開發中,受自身素質和環境保護意識的影響在旅游開發中大面積的改變森林資源的原始面貌,造成很不好的影響。在管理上由于對森林生態旅游認識的不足造成在開發運營的過程中不斷的對森林造成不良影響,進一步對森林環境造成了破壞,直接扭曲了森林旅游開發的初衷,在。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有些森林旅游項目在運營中逐漸出現土壤植被被破壞、土壤成分和營養流失、植被覆蓋面積減少、森林底部腐化物減少、動植物數量和多樣性減少等不同程度的環境損壞。
2.2旅游管理能力不足
在目前很多的旅游景區的管理出現不足,人員素質和管理水平達不到相應的標準。很多管理人員自身能力不足,當地的人員在管理上眼光局限于極個別自己熟悉的部分的管理,在植物的培養和管理中存在技術方面的失衡,外來人員對當地動植物和人文環境不夠了解在管理上不能很好的貼合實際情況,做不出很好的應對措施,導致森林環境受到破壞是不能及時的制止并進行有效的補救。高級管理人員在制定戰略時,目光不長遠,急于收回開發成本,在短期的目標設計中存在急功近利的情況,對生態環境的觀照不足,超出生態環境自身的承載能力。還有部分地區由于季節性的原因,在一些時段里景區超負荷的運行中造成生態環境受到大規模的平破壞影響到長期的可持續發展。
2.3市場定位不合理
景區開發、旅游項目的制定、產品設計和基礎設施的建設等多個方面直接影響到森林旅游建設的成果,每一個環節的設計都需要結合多種因素進行科學合理的論證。在現階段的森林生態旅游景區服務和基礎設計建設中,投資單位往往采用方便和就近的原則,自身定位與市場需求存在出入,同時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不能到位,進而形成一種病態的森林旅游建設。在建設中應用拆東墻補西墻的方法,將其他地方的特色引進到目標區域,造成簡介的環境破壞,同時在宣傳中夸大其詞,影響消費者的體驗,造成景區的社會口碑不好,進而影響長期的發展。粗放是的開發也時常存在,在開發森林旅游項目中對原有的風貌進行重建,導致生態環境斷崖式的傾斜,影響到后續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3.森林生態旅游開發及營造模式
3.1注重生態環境建設和修復
持續推進生態公益林的保護,提升生態公益林的質量和生態功能,針對性的恢復和重建森林中被破壞的部分。規劃區域內的商品林要適當的調整更新為生態公益林,實現升天公益林布局的進一步的優化。在管理上嚴格保護重點生態區的定位和對脆弱生態區的保護與養護工作,投入專項財政及資金保證生態的修復和保護。針對區域內的森林林分的現狀進行改造和增植,保證森林中林分豐富,森林立體生態系統合理,有助于長期的林業環境的改變和生態自愈并提升森林自身的防御能力和包容能力。通過有效的措施將森林建設成復層混交林,逐步提升生態公益林的生態功能和可觀賞性。
3.2合理規劃,科學管理
傳統觀念中,旅游項目的開發主要進行對旅游市場的調研分析和旅游資源的評價,并在此基礎上對景區進行產品設計、市場定位、產品營銷、打造品牌等規劃,這種規劃主要目的在于滿足景區的商業價值需求。以迎合人們的喜好對生態環境進行改造,在建設的過程中往往形成一種不自然的自然環境。過于注重生態旅游的經濟效益和商品價值,忽視了對環境的友好,在建設景區的過程中又破壞了環境自身。在新的生態旅游概念力,要堅持以環境為根本,對環境進行合理的評估和發掘,在生態旅游開發的過程中要盡量減少對環境的介入,以保留生態環境的真實性,在旅游建設過程中對各個景點進行有限的加工,從人、生態環境、經濟效益三個方面進行協調處理,最大限度的保證生態環境不被破壞。在后續的運營中,針對季節因素的影響和人們活動的喜好作出適當的安排,在旺季要對生態環境做好保護和游客自身安全的保護,在淡季要將一部分精力放在生態環境的修復和基礎設施的保養中。
3.3統籌生態環境管理
在森林旅游規劃中要對當地的自然環境事先作出考察,后續的管理中要保持各項植被的占比合理,森林林分和結構的合理。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中要保證其與環境的友好,減少環境受人類活動的影響。有計劃、有組織的對需要保護的物種進行傾斜,保證其繁衍環境不受破壞,加強動植物的疫源疫病監測系統的建設。在日常管理中首先要對工作人員做好培訓工作,以次保障在景區的管理中,通過有效的方法減少人為因素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4.結語
森林旅游通過自身的特點和資源優勢為游客帶來貼近自然的人身享受,提升自己對自然的親近感。在這一過程中,旅游業得到發展,并為旅游地區帶來了經濟效益。云浮市在森林旅游建設的過程中要積極的學習成功案例的建設經驗,依托本地豐富的自然資源對森林生態旅游進行合理的規劃,提升自身的生態環境建設和旅游業知名度。、
【參考文獻】:
[1] 曹為群. 郴州市林業可持續發展研究[D].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2013.
[2] 付存軍, 耿玉德. 伊春森林生態旅游開發管理問題研究[J]. 安徽農業科學, 2012, 40(17):9362-9364.
[3] 陳娟. 對森林生態旅游發展模式的探討——以天橋溝國家公園為例[J]. 科研, 2017(2):02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