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莉
摘 要:隨著經濟和科技的發展,人們對精神文化的追求也越來越高,群眾文化也是社會文化的一種。群眾文化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隨著時代的進步而進步,群眾文化的創新標志著社會文化的發展,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闡述了對群眾文化的創新的幾點思考。
關鍵詞:群眾文化;創新;思考
0引言
群眾文化,顧名思義是人民群眾之間的文化,是指人們的工作內容之外,主動參與的娛樂性質的文化。群眾文化以人們共同參加的活動為主體,他的意義是滿足人們自身的精神生活需要,主要的表現形式為文化、體育等類型的娛樂活動。經濟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精神需求和文化活動的方式,群眾文化的內容也會隨之與時俱進,不斷創新。
1群眾文化的重要性
對群眾文化進行創新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群眾文化的發展也是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一部分,群眾文化有利于實現社會經濟持續增長,人民生活的穩定安全。并且文化具有重要的傳播功能,群眾文化是信息傳播的媒體和載體。發展群眾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中之重,群眾文化代表了民族的凝聚力和創造力,代表我國的綜合國力,是我國在世界上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
我國內部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實踐中,地域的貧富差距可以通過群眾文化來提高教育和文化水平,使構建和諧社會的精神文化深入人心,提升我國人民群眾的整體素質,讓各民族的人民群眾共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形成更加自然的多民族融合、自律、共發展的良好局面。群眾文化的和諧功能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精神支撐。十九大的會議中指出,我國的主要矛盾已經從“現有的矛盾從社會主要矛盾是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與落后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的轉化說明了我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對精神的追求不斷升高,因此,豐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加強基層群眾文化的建設,是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群眾文化的進步,反映著社會的文明進步,群眾文化的發展,推動著人的全面發展,任何輕視群眾文化,忽視群眾文化發展的觀點和做法都是錯誤的,是與構建和諧社會相悖的[1]。
2群眾文化創新
2.1群眾文化創新是以人為本的創新
對群眾文化的創新是以滿足人民的文化需要為基礎的,實施群眾文化創新的目的是滿足人民群眾逐步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隨著時代的發展,人民群眾對于精神文化的需求和消費成本越來越高,對物質文化產品內容和形式有了新的要求,要想加強物質文化的創新和建設,解放文化產品的生產力,就要求對文化產品的內容有新的詮釋,對文化產品的形式有所創新,才能滿足群眾對文化的精神需求,才能更好的建設社會主義文化的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水平越高,對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要求就愈漸迫切,對社會于文化產品的供給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創新工作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為人民服務,為了實現這一目的,文化工作者就要隨時保持高度的責任心,積極完善文化工作的質量和傳播;人民群眾在參與文化活動的同時,也要講群眾文化傳播出去,群眾參與文化活動推動了文化向前發展,有利于群眾文化的傳承。
2.2群眾文化從內容、形式上的創新
2.2.1從內容上的創新
沒有內容的文化是沒有靈魂的文化,沒有傳承下去的必要。因此對群眾文化進行內容上的創新是群眾文化創新的核心要求;中華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的文明國家。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是華夏子民的責任。
五十六個民族,就有五十六種特色群眾文化,各民族之間應著重發展自己的群眾文化發展的同時應取其精華,棄之糟粕。有所選擇的進行傳承,并對現有文化進行創新,才會使群眾文化傳播的更久遠。由于時代的不斷發展,群眾文化的創新也需要與時俱進,用現代技術對群眾文化加以改造,才能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社會。
2.2.2從形式上的創新
如果說內容創新是對文化發展的橫向擴展,那么形式創新就是促進文化縱向發展上的 支持。由于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不平衡以及人的差距,人們的欣賞水平也各不相同,為適應不同階層的人民群眾文化需要都能得到滿足,文化從業工作者就要對文化的形式進行創新,對群眾的創造以及過往的優秀文化作品的優秀內容中得到靈感,做出總結,創造出形勢更加多樣化的文化活動以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豐富人民的物質文化需求,并推動我國社會文化的建設。
2.3從文化產業角度進行的群眾文化創新
時代的進步也帶動了文化產業的多樣化,文化產業的形式對文化發展的推動性作用功不可沒。文化產業的發展使得人民群眾的文化活動方式多種多樣,文化陣地得到擴大,也為許多有文化天賦的其他行業的人民提供了展現的平臺。也促進了國際文化和國內文化的碰撞,使我國文化走上了國際的舞臺,展示了我國的優秀文化,讓越來越多的國家可以欣賞我國的文化。
3結束語
隨著科技和經濟的進步,人民生活品質的提高,人民對物質精神文化的需求越來越高,對群眾文化的創新是必要的,通過在內容、形式、以及文化產業上的創新,促進文化的發展程度;通過對文化載體的發展,實現了物質文化更快更好的傳播。有利于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是我國的傳統優秀文化文明于世界,創造更燦爛的文化輝煌。
參考文獻:
[1]張意.淺析城市群眾文化工作創新[J].科技視界,2017(33):19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