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正綱 焦歡歡
摘 要: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對未知領域的探索也拉開帷幕,面對著高風險、高強度的任務,人們開始利用無人機替代有人飛機來執行,這也是大勢所趨,形勢所迫。無人飛機其實就是一種由無線電遙控控制的設備,有的是利用預編程序操控,又被人稱為遙控駕駛航空器。最后針對民用無人機的發展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立健全民用無人機的管理監督體系;雙管齊下促進民用無人機行業發展。
關鍵詞:無人機;現狀;趨勢
一、無人機發展歷史
無人機誕生于軍事領域。世界上首架無人機于1916年成功試飛,這打開了無人機發展的大門,而且隨著時間推移,無人機的功能不斷發生變化。在20世紀40年代無人機主要作為軍事演習中的靶機使用,用以檢驗防空武器作戰性能,訓練防空火力準確性;在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在越南戰爭的戰場上,除了作為靶機使用,無人機被用來執行簡單的戰場軍事偵察任務;到90年代,在黎巴嫩戰爭中以色列首次讓無人機承擔戰斗任務,這也令軍用無人機有了新的功能和戰場定位。 無人機無需考慮飛行人員損傷,相較有人飛機更加靈活,能執行各種各樣的作戰任務,使人們看到無人機在軍事領域的發展價值。各國對無人機作為軍隊戰斗力倍增器的作用與地位取得了共識,從而為無人機的迅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民用無人機在生產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還衍生出消費級無人機,即以多旋翼無人機為主的簡單無人機,可用于影視拍攝,也具有娛樂功能。
二、民用無人機的發展趨勢
(一)智能化 無人機在發展過程中面臨勞動力成本上升,無人機資格審查變嚴的困境。企業要想進一步發展,提高民用無人機的智能化水平是重要途徑之一。通過提高民用無人機的智能化,可以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降低無人機駕駛員的使用數量,從而降級操作人員的費用,增加企業利潤。此外,近些年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為無人機的智能化奠定的技術基礎。提高無人機的自動識別目標,規避特定目標的能力,能夠更好地發揮無人機的優勢,深化無人機在民用領域的應用,符合市場發展趨勢。
(二)產業化 隨著民用無人機市場的發展,消費者需求更加多樣化。單個企業滿足消費者多變的需求是非常困難的,并且企業的研發能力有限,完全由自己進行整機生產在未來是很難實現的。這就需要無人機行業進行產業化,逐步實現全產業鏈的資源整合,優勢互補。行業內部會逐步出現在材料研發、系統研發、外形設計、零件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占有優勢的企業,這種發展趨勢在中國更為明顯。目前,中國深圳幾乎可以生產民用無人機所有的電子元器件。宗申動力和天津內燃機研究所簽訂協議,進行無人機的發動機研究;金通靈成功研制出70公斤推動力的小型渦旋輪噴氣發動機。零度智控在無人智能系統開發方面有很重要的優勢,極飛科技專注于民用無人機飛行系統的研發。隆鑫通用、德奧通航具備民用無人機核心零部件生產能力。
(三)品牌化 品牌是一個企業的無形資產,民用無人機行業中的企業應該注重自己的品牌建設。從行業發展的生命周期來看,民用無人機行業正處于發展期。隨著無人機技術的成熟,該行業所提供的產品在行業成熟期會出現產品同質化的現象。這時產品的功能基本相似,企業要想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實現高回報,品牌建設是其途徑之一。企業可以建立品牌俱樂部,定期舉辦活動,用以維系消費者和企業之間的情感關系,加強消費者和品牌的黏合度,提高消費者顧客忠誠度,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的目標。
三、民用無人機發展的政策建議
(一)建立健全民用無人機的管理監督體系 為了解決無人機行業發展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促進民用無人機行業的健康發展,各國有必要較健全無人機的管理監管體系。逐步放寬低空空域的管轄,建立高效快捷的空域使用審批程序,設定民用無人飛機的飛行高度范圍,規范民用無人機使用的頻率波段,設定敏感地帶禁飛區,加強空中交通秩序管理。政府牽頭相關部門和企業,建立民用無人機行業規范和適航規章,加強對無人機操作人員的資質審查。
(二)雙管齊下促進民用無人機行業發展
民用無人機行業的市場前景廣闊,但也面臨著資金、技術等方面的問題,這需要政府和企業兩方的共同努力。各國政府應給予無人機行業更多的稅收、融資貸款等方面的優惠政策;鼓勵無人機行業的創新,加快形成該行業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相互結合的創新體系(知識創新是以大學主體的創新,技術創新是企業為主的創新)。
結語
與軍用無人機相比,雖然民用無人機的發展歷史比較 短,但是近年來民用無人機的發展速度遠快于軍用無人機。無 人機在民用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潛在市場慢慢地被挖掘出 來,市場規模迅速擴大,發展前景無限。隨著各國管理監管體 系的完善和業無人機技術的積累及創新能力的提高,民用無 人機行業將在全球經濟新常態發展過程中大放異彩,對世界 經濟復蘇做出一定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徐魏超,王冠凌,陳孟元.無人機協助下基于SR-CKF的無線傳感器網絡節點定位研究[J/OL].智能系統學報:1-8[2018-04-26].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3.1538.tp.20180424.1839.016.html.
[2]李亞東,王強,高紹偉.無人機航測精度的影響因子分析[J/OL].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02):1-4[2018-04-26].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4808.G4.20180425.1130.030.html.
[3]李沛婷,趙慶展,陳洪.回波強度約束下的無人機LiDAR點云K-means聚類濾波[J/OL].地球信息科學學報:1-9[2018-04-26].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5809.P.20180424.1046.016.html.
[4]劉付平,鄭耀,謝芳芳,楊波威,蔣寒.助推火箭安裝偏差對小型無人機發射安全的影響[J/OL].哈爾濱工程大學學報:1-6[2018-04-26].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3.1390.u.20180419.1834.030.html.
[5]胡春明,郝蒙蒙.無人機活塞式發動機進排氣系統優化[J/OL].航空動力學報,2018(04):1009-1016[2018-04-26].https://doi.org/10.13224/j.cnki.jasp.2018.04.028.